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很多人都認同這句話,因為隻有相處很近的人,才能夠在你勢如水火的時候,可以及時的給予援助。這樣的道理對一個人來說是适用的,對一個國家來說,有時候則未必“近親遠疏”了。
古人在國家和國家的關系上,有一個開創性的理論,那就是“遠交近攻”,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相處不同,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有時候偏偏就是離的遠的可以親近,離的近的反而要敵對起來,這其中的緣由就是,國家的利益牽扯很多是不能融洽的。
如果一個國家強大了起來,最先感覺到恐慌的勢必是緊鄰的國家,就好像“卧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更何況是一個身懷利器的壯漢睡在你的旁邊,這自然是值得警惕和防範的,因此大多數的國家,跟自己的鄰國關系都是很微妙的,所以日本這個國家,雖然明面上跟中國有着“千年情誼”。
可是他依舊是隔着太平洋向着美國投懷送抱,因為日本知道,強大的中國對日本來說雖然能夠成一個強大的盟友,但也能夠成為一個強大的敵人,而對于中國來說更是如此,畢竟在我們中國的曆史上,不論是輝煌還是低谷,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去侵略日本,可是日本這個國家卻在我們近現代落後的一段時間“趁你病要你命”,想要一口吞下中國,這樣的劣迹更是讓我們對日本這個鄰居要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可是話說回來,就算是我們需要對近鄰的國家進行提防,這種提防也不應該是全然的惡意,畢竟跟中國接壤的國家太過衆多,如果真的實行“遠交近攻”的戰略,那中國就隻能夠是四處樹敵了。所以我們隻能夠在戰略上做提防,平時的外交态度還是要“以和為貴”,對于日本更是如此。
我們的敵對曆史是真的,但是我們的“千年情誼”更不是虛構出來的。而且很少人不知道一個冷知識,那就是我們不管在官方文件上還是民間稱呼上對日本這個國家的稱呼就是一樣的,可是卻不知道日本還有一個全稱,就好像中國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而日本又是哪一個國号的簡稱呢?
如果問中國老百姓,日本這個國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稱号,想必每個人都能夠脫口而出兩個字,那就是“倭寇”,這個名稱聽起來是帶有侮辱味道的,因此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認為這隻是對日本國家的嘲諷,就好像我們經常會叫某國是棒子,倭寇也隻是對日本的一種侮辱罷了。
可是曆史卻并不是這樣,在1784年,日本的志賀島上出土了一件文物,這件文物是一枚金印,距今有了1700多年,從時間和材質上來說,無疑是一件很珍貴的東西,可是不少的日本人卻提議把這個金印不要放入博物館,最好是銷毀了。日本人為何要這樣對待一件文物呢?答案就是這個金印上面刻着五個大字:“漢倭奴國王”。
原來是漢光武帝的時候,皇帝賜給日本國王的一枚信物,但是後來因為日本國内動蕩,國王不願意在他看來如此寶貴的東西落入反賊的手中,于是便埋藏到地下,以至于一千年後才被世人發現,可是日本已經是天翻地覆,這個被日本國王視為稀世珍寶的東西,卻難以被如今的日本人所接受。
金印上的字便是真實反映了日本和中國的曆史關系,而日本這個國家的全稱在過去也就是被叫做“大漢王朝倭奴國”,并且被日本從上至下都廣泛接受,隻是到了唐朝的時候,日本人慢慢接受到了中原文化的輸入,才知道這幾個字在中國的文字語境中都是含有極大的貶義。
在鹹亨元年的時候,倭奴國改名成了“日本國”,之所以叫做日本,也是因為在中國文化中,極遠的東方是“扶桑”之地,這個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人便借助這個典故給自己的國家冠上了新名,可是新的國号不能夠自嗨,必須要得到中國的承認,這才算是正兒八經的擺脫“倭奴”這個國号。
在改名三十年後,日本派遣使臣,帶了大量的财寶名器到唐朝進獻,期求能夠接受“日本”這個國号,當時的唐朝并不把日本人心中所謂“關乎國體”的大事放在心上,接到日本人遞上來請求更改國号的奏章,随手便認可了。從此以後,日本的國号便塵埃落定了下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