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長對小孩獨立教育經驗交流

家長對小孩獨立教育經驗交流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0 22:19:01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自從入夏以來,我們小區就有這樣一個習慣,幾乎每個家長在吃完晚飯後都會帶着自己的孩子去小區樓下逛逛,去到小區公園聊天、玩耍,前幾日,與幾個媽媽一起聊到孩子的近況,

一個媽媽開始說了幾句最近很的事情:"我家孩子啊,越長大越操心得多,脾氣越來越不好了,說什麼都聽不下。"

另一個媽媽聽到這麼一說,連忙附和着:"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子,也不知道去哪裡學的,一不開心就又哭又鬧的,該打的打了,該罵的也罵了,還是不聽話,真是操碎心啊。"

其他父母也感同身受,紛紛加入這場抱怨當中來。

确實如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去用心的引導,當孩子與我們産生矛盾的時候,我們應該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我們應當做到與孩子"共情"。

家長對小孩獨立教育經驗交流(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1

所謂"共情"是什麼意思呢?

共情,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被認為是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指的是在與他人交流時,能進入到對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對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對對方,體驗對方的感受,并對對方的感情做出恰當的反應。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感同身受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家長如果能做到感同身受,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其成長的一個好榜樣。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做呢,怎樣才能達到"共情"?

舉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孩子剛上幼兒園那會,放學後回家告訴媽媽說自己很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想要跟他們做朋友,可是他們并不喜歡自己。

一般不會"共情"的媽媽可能會說:

"哪個小朋友啊,怎麼這樣子,那算了,我們也不跟他們玩,誰稀罕他們啊,哼!"

在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我的狀态下,孩子會變得傲慢與不近人情,當然也更加難以融入人群當中去。

相反,能達到共情的媽媽會這樣說:

"是嗎?小朋友不願意跟你做朋友啊,為什麼呢,那你一定很難過吧?媽媽小時候也遇到這樣的小朋友,那時候媽媽也是很難過呢。"

當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感同身受孩子的難處與苦處,這就會讓孩子有一種被理解的寬慰,原來媽媽小時候也遇到到自己這樣的困惑呢,原來原因并不在自己身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重視起理智客觀教育孩子,因此在對于"共情"的理解上很多家長都知道,同樣也會朝着這方面去規範自己,可是,在想要與孩子達到"共情"這條道路上,大多數家長會犯錯誤。

家長對小孩獨立教育經驗交流(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2

想做到與孩子"共情",要避免3個誤區

1. 習慣性地忽略孩子的感受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剛上幼兒園的明明,舅舅為了鼓勵明明送了她一個漂亮的玩具小背包,明明非常喜歡,睡覺的時候都要放在自己枕頭邊上。

可是有一天明明不小心把小背包掉到了外面的池塘裡,明明"哇哇"大哭起來。媽媽趕緊過來安慰:"明明不哭了哦,有什麼好哭的呢,不就是一個玩具背包嗎,咱們家有那麼多其他的小玩具呢。"

明明邊哭邊說:"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這個!"媽媽說:"好吧,我再給你買一個可以嗎,反正也不貴。"可是無論怎麼說,明明就吵要這個,也一直在哭鬧不聽話,直到媽媽生氣發火,明明才被迫止住哭泣。

家長對小孩獨立教育經驗交流(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3

分析: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一開始顯然明白明明是因為玩具丢了而難過的,才哭了起來,可是接下來媽媽安慰的重點并沒有放在明明的情緒上,而是放在玩具上了,媽媽認為玩具家裡有很多,壞了一個還有其他的,無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認為孩子沒有必要為了這個玩具而傷心。

可是對于孩子來說每一個心愛的玩具都是唯一的。起初她是因為心愛的玩具摔壞而難過,可是媽媽這樣的話一說出口,孩子的難過情緒就發生了變化,從玩具轉移到了媽媽的不理解上,孩子認為媽媽否定了自己的傷心情緒,不理解自己,媽媽的關注點并不在自己身上,而在于娃娃身上。

所以明明的情緒其實并不是一上來就不聽話吵鬧的,它是這樣經過一點點惡化的:從玩具到媽媽的不理解再到媽媽不接納自己的情緒,最後就是媽媽對自己的态度。

家長對小孩獨立教育經驗交流(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4

正确做法:

懂得共情的媽媽此時會抱抱孩子,先表示對孩子情緒的理解:"明明因為玩具壞了,很傷心是嗎?來,媽媽抱抱。"

然後再表示共情:"媽媽小時候也像你一樣,有個特别心愛的玩具才玩了一天就壞了,也是哭得稀裡嘩啦的。"

這時孩子就能明白: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情緒并非偶然,孩子的情緒也會随着媽媽的話語轉移,同時會關心媽媽小時候是如何處理這個事情的,此時的媽媽再來适時地引導孩子,使孩子用正向的态度面對發生的事情。

2.過分地去同情孩子

孩子有權利知道這個世上有很多事是不得不接受的,也有權利獨自去面對和接受失敗。如果媽媽不能正向引導孩子去面對挫折,那麼就容易給孩子造成一些錯誤認知。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孩子從小就在我們的保護下成長,但很多時候,我們也要教孩子去認清這個世界,除了一些人為的,還有許多客觀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要學着去接受它們,而不是在孩子做錯的時候,還過分的同情孩子,這樣子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得不到成長。

就比如我們無法改變今天的狂風暴雨天氣,當孩子哭着說不喜歡雨天的時候,我們應該試着讓孩子改變自己的心态,而不是過分地去同情孩子,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但是我們呢,仍然要去積極的面對。

家長對小孩獨立教育經驗交流(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5

3. 給孩子不可取的建議

為什麼每當孩子受到委屈或者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會是"我要找媽媽"呢,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已經形成一個思維,媽媽會給我答案,媽媽會幫我解決問題的,因此,父母的建議顯得非常的重要,我們不能随便給孩子一些不可取的建議,因為孩子會聽下去,并且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孩子的三觀。

懂得共情的媽媽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會建議孩子放棄,而是會對孩子說:"你的好朋友說不跟你玩了,你一定特别傷心吧?你能跟我說一下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她為什麼會對你說出這樣的話嗎?"

總而言之,共情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疏導情緒,通過試探性和引導性的詢問,啟發孩子一起思考。隻有這樣,孩子才能敞開思路,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對現實,并且願意去為扭轉失敗而努力!

家長對小孩獨立教育經驗交流(感同身受是最好的教育)6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四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