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紅樓夢中的珠玉之美?第1回:怎麼讀《紅樓夢》 在一僧一道把那個好幾十層樓高的無材石變作扇墜大小的晶瑩美玉去人間曆練的故事之後,幾萬年過去了一天,一個空空道人路過青埂峰,看到了石頭上的字,原來是靈石投胎的故事“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脂批說這是作者一生的慚恨難道是曹雪芹想有補天卻不能補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吉光片羽:紅樓夢中的珠玉之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第1回:怎麼讀《紅樓夢》
1. 空空道人見文生情,空、情成主題在一僧一道把那個好幾十層樓高的無材石變作扇墜大小的晶瑩美玉去人間曆練的故事之後,幾萬年過去了。一天,一個空空道人路過青埂峰,看到了石頭上的字,原來是靈石投胎的故事。“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脂批說這是作者一生的慚恨。難道是曹雪芹想有補天卻不能補嗎?
空是什麼?空是佛陀悟出來的“道”,是為緣起性空。
《六祖壇經》裡有兩個偈jì子,大名鼎鼎的神秀和更大名鼎鼎的慧能。神秀說“身是菩提樹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慧能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他們的師父弘忍大師意識到慧能真正地理解了佛法真意,所以将禅宗衣缽傳給慧能。這造成了教派分裂和追殺,這裡不提。
慧能的“本來無一物”與佛陀的“緣起性空”和空空道人的“空”都是一回事,沒有自主性的東西因為“緣”結合在一起,但是不穩定、不實在、不自主所以是空的。因為“緣起性空”,所以“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見面手難牽”,所以寶玉和黛玉無緣,不能結合;寶玉跟寶钗結合了,不能心意合一。
石頭上還有一首詩: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我這頑石,廢物一塊,沒有才能去補幫女娲補天,白白的走了一趟人間,虛度了這麼些年。這是我在紅塵和回來後的所有故事,請問誰可以把它抄了去當作傳奇小說供人閱覽?
賈寶玉有靈性,有才華,不然他那個爸爸也不會恨恨的承認他“天性聰敏”了。可是在當時他不喜歡讀書考試做大官,有才華又能怎樣,還不是廢物一塊。曹雪芹不也是一樣嘛?從來沒有哪一本小說像他的《紅樓夢》一樣,引發這麼多人代的研究考證閱讀。因為書本不全,成了多少人的終身憾事。他的才華和能力不用證明。但是在當時,他就是一個社會邊緣人,沒用。但是玉雖然是石頭,它終究是不一樣的石頭,它成了中國文化的瑰寶。曹雪芹豎起中國文學目前為止的最高杆。也正是因為無用之用,曹雪芹把《紅樓夢》寫成了藝術。
空空道人讀了故事,發現沒有時間、地點。就人石頭說,你這怎麼搞的,時間都沒有,寫的盡是些“或情或癡,小才微善”的幾個女孩子。又不是大忠大賢大德之人,恐怕沒人愛看吧!
石頭好笑,說你也太癡呆了。那麼多朝代随便借個來不就解決了嘛。我這書不是理學書,不是野史書,也不是風月書,不謗君毀相,也不奸淫污穢,什麼才子佳人,潘安子建全無,也沒有丫頭小子說起來話諸子聖賢,自相矛盾。書裡面是幾個我親身經曆過的女孩子的悲歡離合,興衰際遇罷了。
空空道人又仔細看了一遍書稿,“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因毫不幹涉時世”作者有意在撇清與現實的關系。清朝時期的文字獄有多瘋狂,即使乾隆時期,如果從順治算已經是第四代皇帝了,思想控制還是不敢放松。
空空道人把書抄錄下來送給了悼紅軒的曹雪芹寫成《紅樓夢》。悼紅、绛珠、赤瑕、紅樓、怡紅,都是紅。紅色在書裡有象征意義,生命、熱情、死亡。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不穩定的,不能長久的都是空的。可是人總覺得自己看到了好多多,感受到了好多多,情就這樣出現了。情越多,幻覺越深。要經曆過很多才能有所領悟,才能從物質裡走出來,進入空,然後回到本來無一物的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空”和“情”,本書要講的兩大主題。本應是空無一物的出世之人卻生情,改名為情僧。縱看寶玉的一生,為情生,為情冷,為情遁空門,最後變成一個經曆了所有情的僧。寶玉的一生就是一名僧人的一生情。
最後曹雪芹題了一首詩: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全書都是假言假語,什麼太虛幻境,風月寶鑒的,都是荒唐。生活呀,現實呀樣樣讓我泣血酸心。人人都說我癡傻,可是又有誰能理解我難以言說的曲衷呢?
這時候的曹雪芹是一生最潦倒的時候,連粥都難喝上。親戚朋友能躲開他的都躲開,隻有敦誠敦敏兩個同樣遭遇的朋友。他唯一的兒子因為痘災而亡,對他的打擊很大。很快他也去世。他的辛酸淚不僅藏在荒唐言裡,還有很多不能直說的現實逼的他癡傻不被理解。
2. 甄士隐的家和夢下面借着甄士隐的夢交代了赤瑕宮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神話故事。然後一切開始,紅樓之夢的輪盤轉起。
甄士隐,即把真事隐去。與之相對的是賈雨村,用假語替代。
故事從東南一角姑蘇開始的。城裡有個阊門,阊門外有個十裡街,街内有個仁清巷,巷内有個葫蘆廟。
十裡街,勢利。甄士隐是個好人,他的嶽父卻是個勢利小人。
仁清巷,人情。甄士隐遭難後投靠嶽父,礙于人情,嶽父不得不接納。後來賈雨村來做官,因為以前甄士隐的幫助,他又施惠于甄的嶽父。
葫蘆廟,糊塗。賈雨村住這裡,假語始于糊塗之地。
廟旁住着本地望族鄉紳甄費,字士隐,和他的妻子封氏。
甄費,把真話廢了。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有對應關系。
這個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神仙一流人品”交代了香菱的基因根基,無論怎麼颠簸流離,她始終純真不改。
甄士隐一家生活安逸舒适,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兒子,隻有一個三歲的女兒英蓮。
英蓮,應憐,應該可憐。她的命運最波折,不停的被改名,不停的被改運。
一個夏日午後,甄士隐在書房休息睡去,做起夢來。他也不知道那是哪裡,就看見一僧一道邊走邊談。他們說帶什麼蠢物去投胎曆劫。接着僧人說了一個故事,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草在快要幹渴而魂飛魄散的時候,赤瑕宮的神瑛侍者灌溉了它,使它活了下來。
這棵草“既受天地精華,複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
回頭看看,那塊石頭是不是也是自己修煉,通了靈性;翻開《西遊記》第一回就是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然後一天,突然仙石炸裂蹦出一隻石猴。
道家思想裡面萬物皆有靈,所有木有靈,草有靈,花有靈,人更是受了天地精華而有靈。2回借賈雨村說人性二元論;31回裡史湘雲和丫環翠縷說陰陽,說萬物起源。77回寶玉跟襲人說海棠花無故死了半邊,原來是晴雯要死。孔子墳前的蓍草,諸葛祠前的柏樹都是有靈性,能反映世道的。
學霸幹寶的《搜神記》裡許多這些時間久了成精的故事,柳樹精、魚精、掃帚精。日本的神怪故事裡特别多,任何東西久了都會成精,筆精、鍋精、門頭精。意義雖然跟道家的不一樣,但是說明古人确實有這種看法,萬物有靈,皆可成精。
人和天地萬物都是一個朋友圈的。佛祖時期,衆生平等是不包括女人的。我也不知道他把女人劃到哪個圈子了。但是道家何止衆生平等,萬物都一樣。
這個仙女“終日遊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蜜青果,秘情。她吃的是情,喝的愁,五内是情意。她得有多少情多少愁啊。
三生石:唐代宗時,修行居士李源與圓澤禅師是知己。兩人同遊到湖北一個岸邊,見一婦人汲水,圓觀對李源說:“這婦人就是我托身的地方,過後13年的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與你相見。”圓觀說過這話後,就死了。後來,李源如期到杭州去赴約,見一牧童口唱山歌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牧童就是圓觀的後身。
聽說神瑛侍者要去下凡造曆幻,所以在警幻仙子那裡挂了号,準備行李下凡去。因绛珠仙子灌溉之情未還,所以她決定随他下世,以一生的淚還一世的債。現實中的黛玉和寶玉延續了神話中的以淚還情之說。
這裡有一句要緊的話,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這裡的“因此一事”就是绛珠仙子還淚之說。這個“說”裡面隻有兩個人,“神瑛侍者”即寶玉和“绛珠仙子”即黛玉。其他人都是陪襯他們的,比如寶钗、湘雲。
這僧道兩人便一起去曆幻。
甄士隐趕忙上前施禮搭話想要問清楚并且看一看那“蠢物”。二仙說蠢物可以一看但是先機不能洩漏,并跟甄士隐說“到那時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那時”就是夢醒之後。甄士隐經過一番之後,果有慧根,跟随仙人跳出了苦海這個火坑。
原來是一塊美玉,一面刻着“通靈寶玉”,還沒看清另一面的字,僧便搶回了玉。因為到了太虛幻境了。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把假的當作真的,把真的當作假的;認為沒有是有,認為有是沒有。
這副對聯有極強的象征意義,從書頭到書尾。
甄士隐看他們過了太虛幻境的牌坊,也想過去。哪知他頓悟的時間沒到所以“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聲,定睛一看,隻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夢之事便忘了大半。”
獨寫芭蕉。
3. 甄英蓮,有命無運
甄士隐把夢忘了大半,所以也記不起來二仙的那句話“到那時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夢醒之後,士隐抱着愛女英蓮到街前玩,看見了夢裡的一僧一道,隻是他不再記得,而這二仙也不再是“骨骼不凡,風神迥異”,而是一個癞頭跣腳,一個跛足蓬頭。僧人見了士隐抱英蓮,大哭。伸手要士隐把女兒舍給他,因為這是個“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士隐不理,抱着女兒回家。士隐還沒到接受度化的機緣,所以會受火海之苦。
僧念了一首詩,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你是個癡傻之人啊,對這個有命無運的女兒有什麼好嬌生慣養的。夏秋的菱花遇上盛雪必遭摧殘。要當心元宵節前後,佳節對你卻不佳,因為那時火滅了,煙散了,人沒了。
這首詩隐含着香菱的命運,因為還沒有到來,不知情者又有誰能知?甄氏夫妻隻有這一個女兒,疼的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她的命運是會被薛蟠踐踏緻死的。
53、54回也是過元宵節,賈府盛世,元宵節過的紅火、熱鬧,各種火炮花燭,把黑夜炸成了白晝。可是那回管家王熙鳳說了好幾次“散了”。這個元宵節對甄家是轉折,那個元宵節卻是賈家的一個重要節點。
現實中,曹家也是元宵節前後被抄家的。真事就是這樣被隐去的。
士隐聽了詩和二人的對話想要去問他們來曆,卻不見了蹤影。甄士隐是有慧根的。
作者交代了本書最重要的兩個命題,情和空。情是何物?雖然讓人能生死相許,父母為子女癡,情人為情人癡,從天上到人間,從人間到九泉,但終究一空,“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