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10:56:25

序言:

春秋戰國時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剝削方式開始出現,出現了封建性質的生産關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上層建築也要跟随變化。

于是這時期的諸侯國先後進行了變法改革的運動,這是新興地主階級經濟力量壯大後的必然要求,而在變法運動中逐步确立的封建制度,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說起這時期的變法改革運動,不少人隻會想到秦國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雖然名氣最大,但卻并不是唯一的變法。

此外,魏國有李悝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齊國有鄒忌改革,燕國有燕昭王改革,由此可見,強大諸侯國的君主,都意識到了變法改革是強國的有效途徑。

說到這,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上述羅列的進行變法改革的諸侯國隻有六個,但是當時強大的諸侯國有七個,是為戰國七雄,難道少的那個趙國沒有變法改革的運動嗎?

當我們帶着這個疑問隔着時光隧道看向2000多年前的趙武靈王時,他卻義憤填膺地說:我倡導的胡服騎射難道不算?

本篇筆者就趙武靈王即位後的“國際環境”說起,聊聊胡服騎射産生的影響。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1

趙武靈王雕像

趙武靈王即位之後的“國際環境”。

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戰國策·中山策》

馬陵之戰後,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被齊國拉下了馬,而齊國就此崛起,成為了東方不可一世的大國,此時西方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經過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國力大增,虎踞關西,時時刻刻準備東出函谷關,稱霸天下,此時的戰國也演變成了齊、秦東西兩強對峙的格局。

處在秦和齊中間的趙、韓、魏等國也成為了這兩國積極拉攏的對象,正如上述引用所說,有同樣欲望者互樣憎恨,有同樣憂慮者互樣親近,處在東西兩大國之間的弱國們,在同樣的憂慮下,也有了聯合起來抵抗兩強的願望。

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繼位,成為了“弱國”聯合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組織者,公元前319年,魏國丞相公孫衍,聯合韓、趙、魏、楚、燕組成了五國抗秦,雖然這次合縱的計劃并未取得成功,不過卻為山東諸侯指出了一條對抗秦國的明路,合縱。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2

記載秦國曆史的睡虎地秦簡

而公孫衍合縱能成功,趙武靈王的支持相當重要,因為公孫衍“實趙任之外相”,而《史記·張儀列傳》中記載:臣(公孫衍)與燕、趙之王有故,數使人來,也更一步指出了公孫衍和趙武靈王之間有很深的交情。

或許這還不足以表明趙武靈王在合縱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張儀出使趙國的時候曾說:大王收率天下以賓秦,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這句話的意思是趙王曾率領天下諸侯來抵制秦國,使得秦國的軍民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由此可見趙武靈王确實是合縱的重要參與者。

但是合縱畢竟不是強國之根本,趙武靈王也意識到了這點,此外與其接壤的中山、林胡、婁煩等遊牧民族也常常擾邊,對此,趙武靈王是憂慮的。

《史記·趙世家》曾記載了趙武靈王的這種憂慮,他說: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彊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3

繪畫中的胡人

也就是這種憂慮讓趙武靈王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了繼續卷入大國之間的紛争将對趙國不利,于是他決定從中原的紛争中抽身而出,把首要作戰目标轉向了中山、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然後積極加強軍隊建設,鞏固邊防和擴充大後方,所以趙武靈王決心改革變法。

趙武靈王發布了向胡人學習的總動員。

故兵不當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變?——《戰國策·趙策》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君主,想要變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一種制度會造就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而春秋戰國時期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舊貴族和奴隸主,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勢必會阻撓變法,不過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可不會向守舊派妥協。

趙武靈王撤消原陽軍隊的舊編制,建立騎兵時,牛贊就向趙武靈王進谏說: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今王破原陽,以為騎邑,是變籍而棄經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國家的法令不能變,軍隊的準則也不能變,現在趙武靈王在原陽建立騎兵,這就是改變法令和抛棄準則的做法。

趙武靈王聽到牛贊的話,就說了上述《戰國策·趙策》中的話,也就是以“兵器不适用需要改,習俗不便于行事也必須要改”的理由把牛贊說得心服口服。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4

武靈叢台

說到這,是不是覺得這句話很熟悉,沒錯,這和商鞅在秦國變法前夕與守舊派的甘龍等人辯論時,說出的“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如出一轍,這種豪邁之氣充分展示了趙武靈王改革的決心以及作為一個變法家無所畏懼的氣概。

趙武靈王在邊境推行學習胡人還被大臣質疑,那麼在朝中呢,趙武靈王的改革會一帆風順嗎,當然不會,趙武靈王在朝堂受到的阻力更大,尤其趙國貴族中的公子成、趙文、趙造、周袑、趙俊,那是堅決地反對趙國進行改革變法,“皆谏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

《史記·趙世家》記載了公子成等人反對的理由,他們認為:中國者,蓋聰明徇智之所居也,萬物财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能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華夏是文明的中心,華夏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而胡人所有的東西都代表了野蠻,要文明的趙國人向野蠻的胡人學習,這簡直就是開玩笑,想也不用想,不過趙武靈王卻不用國君的威勢壓迫這些不接受改革的臣子,而是反複對他們陳述趙國面臨的困境以及胡人服裝的便捷和騎兵的優勢。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5

記載戰國曆史的書簡

這些貴族畢竟不是趙國的國君,再加上武靈王苦口婆心地勸說,這些人總算接受了趙武靈王改革的想法,于是趙武靈王向全趙國發布了向胡人學習的總動員,中心就是穿胡服、練騎射。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内容。

魏襄王十七年(公元前302年),邯鄲命吏大夫遷奴于九原,又命将軍大夫適子(嫡子)戍吏皆貂服。——《竹書紀年》

趙武靈王在趙國的改革,以頒布胡服令徹底揭開了序幕,正如上述引用所述,在趙武靈王的要求下,趙國上下臣民包括趙武靈王和嫡子都穿起了胡服。

而對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不少人也有個誤區,那就是認為就是簡單的學習胡人穿衣,然後練習騎馬僅此而已,其實并非如此,“胡服騎射”簡單的四個字後面,所包含的改革内容有很多。

  • 我們先來說說胡服。

首先是帽子的變化。

《淮南子·主術訓》記載:趙武靈王貝帶雞而朝,趙國化之,這句話的意思是趙武靈王佩着貝帶、戴着砫砮冠上朝,整個趙國人都被他同化,說的明白些,就是趙武靈王學着胡人用野雞的羽毛進行裝飾王冠上,而後來被趙國人所效仿。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6

胡人騎兵

此外,趙武靈王效仿胡人在王冠前垂兩條貂尾,以示尊重,《漢書·輿服下》記載,胡廣說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金珰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這種帽子特征在後來遊牧民族中依然很盛行。

其次是鞋子的變化。

趙武靈王“胡服”之前,中原人的鞋子一般穿的都是“履”,這種鞋子在平地走路很實用,但是騎馬打仗則十分不适用,于是武靈王就仿照胡人的靴子,在趙國推行改履為靴。

正如《學齋占畢》記載曰:古時有履而無靴,故靴字不見于經,至武靈王作胡服,方變履為靴,起初趙武靈王推行的靴子是短靴,後來慢慢發展成為長靴,不過現在靴子似乎成為了女士們的專利,殊不知一開始靴子在中原被推行,隻是為了騎馬打仗的方便。

最後是士兵的上衣下衣的變化。

趙武靈王推廣胡服之前,士兵的穿着那都是全副武裝,外面所穿的铠甲基本都是用銅或者鐵打造的重铠甲,這在步兵的決鬥中那是有優勢的,但是面對胡人的騎兵,就成為了緩慢移動的“活靶子”,而且穿那麼重騎馬也非常不方便。

此外,即使能騎馬,馬也很吃力,根本跑不快,别說穿過險要的地形和胡人短兵相接了,估計還沒追上胡人,馬已經累得疲憊不堪了,正如《戰國策·趙策》記載趙武靈王所說: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險,于是武靈王就把士兵的重甲改為了輕甲,而下衣也效仿胡人穿上了雙腿分開的褲子。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7

古代的騎兵

趙武靈王在全國範圍内推行胡服,對于士兵來說,是為了适應騎馬和打仗的需要,對于王族大臣來說,是為了革除舊的觀念,以便讓底層士兵更好地接受這種改革,畢竟自以為站在文明頂端的中原人,卻向落後的胡人學習怎麼穿衣,這顯然是一種“離經叛道”,不過慶幸地是,趙武靈王做到了。

  • 我們再來說說騎射。

首先,招騎射。

上文我們曾提到牛贊在勸谏武靈王時曾說到“國有固籍,兵有常經”,其實這樣也說明了武靈王“騎射”之前趙國的兵制,那就是民衆按照固定不變的兵籍,到了年紀就要去服兵役,軍隊按照地區進行編制,這也是當時中原征召戰車兵和步兵的募兵方法。

但是騎兵并不是戰車兵和步兵,騎兵不僅要講究馬術好,而且馬上的搏殺技術也很重要,這樣一來,原來的那種兵制很顯然難以組建一支像樣的騎兵,所以武靈王提出了要“打破固籍”,不分地區,招募會騎馬射箭之人組建騎兵。

其次,收編胡兵。

《史記·趙世家》記載:代相趙固主胡,緻其兵。主父(即趙武靈王)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緻其兵,顔師古注曰:緻,謂引而至也,這也就是說趙固曾在代地招募胡兵,而趙武靈王也收編了一部分樓煩士兵。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8

用來抵禦胡人的趙長城遺迹

趙武靈王吸收胡兵入編,其軍事意圖也相當明顯,那就是想要以胡制胡,擴大自己的騎兵隊伍的同時,亦能提高騎兵的實際作戰水平。

最後,配備胡馬。

冷兵器時代,騎兵對于戰馬的要求很高,善跑和有耐力則是最基本的,但是在當時中原的馬更像驢,和胡人養育的戰馬那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論。

後來趙武靈王就把靠近胡人的代地和原陽作為訓練騎兵的基地,也是因為這兩地更靠近胡人,當然也更容易得到胡馬,當然在後來趙國的騎兵中,胡馬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後來代馬就成為了北地所産的良馬的稱謂,正如曹植的詩,曰:仰彼朔風,用懷魏都,願騁代馬,倐忽北徂。

此外,根據《戰國策·趙策》記載的趙武靈王和牛贊的對話,我們還能得知,趙武靈王還把步兵改編為了騎兵,進行集中訓練,後來牛贊不付武靈王所托,成為了一命可以獨當一面的騎兵将領,關于牛贊的取得成績,我們後面還會提到,此處暫不細論。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産生的影響。

趙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齊。——《史記·秦本紀》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實力大增,于是與趙國接壤的遊牧民族的噩夢就來了,正如上述引用記載,在胡服騎射的威力之下,趙武靈王滅了中山國,而中山的國君逃跑了,最終死在了齊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9

古代的戰馬

此外,趙武靈王還向北進攻了三胡,戰争的結果是驅逐了林胡,大敗了東胡,而把樓煩大部分士兵也給打散,并且對這些騎兵進行了收編,而在這些戰争中,騎兵的作用凸顯,說到這還不得不再次說下牛贊。

《戰國策·趙策》記載:(牛贊)至遂胡服,率騎入胡,出于遺遺之門,踰九限之固,絕五徑之險,至榆中,辟地千裡,意思是說武靈王讓牛贊穿上胡服,并且率領訓練好的騎兵攻入胡地,牛贊打出了為趙國“拓地千裡”的戰績。

由此可見,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強了趙國軍隊的戰鬥力,從而扭轉了對胡人作戰不利的局面,進而使得趙國的國力大增,這也是戰國中後期,趙國成為唯一能和秦國相抗衡的諸侯的“底氣”所在。

結束語:

戰國時期的趙國沒有變法改革?當然不是,趙武靈王倡導的胡服騎射就是重大改革,他倡導穿胡服,學騎射,組建一支能夠獨立作戰的騎兵部隊,以抵抗遊牧民族的騎兵,并取得了重大勝利,做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可以說,這一創舉開創了我國古代騎兵曆史上的新紀元,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體有哪些措施(趙武靈王即位後的)10

《胡服騎射的故事》雕像

此外,經過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也改變了戰國七雄之間原本的力量的對比,打破了東西齊秦兩強的格局,一度形成了“秦、齊、趙”三足鼎立的局面,後來趙國的實力漸漸地超過了齊國,這也導緻了戰國末期,華夏大地演變成為了秦、趙兩國相互交鋒的舞台。

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畢竟隻是側重強大了軍事實力,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的革新,這和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全方位強大起來的秦國,在綜合實力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最終秦國打敗趙國,其實亦在情理之中。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竹書紀年》、《淮南子》、《學齋占畢》、《漢書》等。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