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孟冬季異寶?三夏三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呂氏春秋孟冬季異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三夏 |
三秋 |
三冬 | |||||||
孟夏紀第四 |
仲夏紀第五 |
季夏紀第六 |
孟秋紀第七 |
仲秋季第八 |
季秋紀第九 |
孟冬紀第十 |
十一 |
十二 | |
日位 |
畢 |
東井 |
柳 |
翼 |
角 |
房(天蠍 |
尾 | ||
黃昏星 |
翼中 |
亢中 |
心中 |
鬥中 |
牽牛中 |
虛中(寶瓶 |
危中 | ||
晨星 |
婺女中 |
危中 |
奎中 |
畢中 |
觜雟中。 |
柳中 |
七星中 | ||
太陽五行 |
丙丁(注釋 |
丙丁 |
丙丁 |
庚辛 |
庚辛 |
庚辛 |
壬癸 | ||
主宰帝王 |
炎帝 |
炎帝 |
炎帝 |
少皞 |
少皞 |
少皞 |
颛顼 | ||
輔佐之神 |
祝融 |
祝融 |
祝融 |
蓐收 |
蓐收 |
蓐收 |
玄冥 | ||
代表動物 |
羽 |
羽 |
羽 |
毛 |
毛 |
毛 |
介 | ||
代表音 |
徵 |
徵 |
徵 |
商 |
商 |
商 |
羽 | ||
代表律 |
仲呂 |
蕤賓 |
林鐘 |
夷則 |
南呂 |
無射 |
應鐘 | ||
代表數 |
七 |
七 |
七 |
九 |
九 |
九 |
六 | ||
對應味道 |
苦 |
苦 |
苦 |
辛 |
辛 |
辛 |
鹹 | ||
對應氣味 |
焦 |
焦 |
焦 |
腥 |
腥 |
腥 |
朽 | ||
祭祀 |
竈 |
竈 |
竈 |
門 |
門 |
門 |
行 | ||
祭品 |
肺 |
肺 |
肺 |
肝 |
肝 |
肝 |
腎 | ||
現象 |
蝼蝈鳴,蚯蚓出,王菩生,苦菜秀。 |
小暑至,螳螂生,鶪(伯勞鳥)始鳴,反舌無聲 |
涼風始至,蟋蟀居宇,鷹乃學習,腐草化為蚈。 |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始用行戮 |
涼風生,候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長滿羽毛) |
候雁來,賓爵入大水為蛤(麻雀飛到大海變成蛤蜊)。菊有黃華,豺則祭獸戮禽 |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野雞鑽入淮水變成了哈唎)。虹藏不見。 | ||
天子禮儀 |
居明堂左個,乘朱辂,駕赤骝,載赤旂,衣赤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觕 |
居明堂太廟,乘朱辂,駕赤骝,載赤旃,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桷,養壯狡(力大強健的人)。 |
居明堂右個,乘朱辂,駕赤骝,載赤旃,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桷。 |
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
居總章太廟,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
居總章右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
居玄堂左個,乘玄辂,駕鐵骊(黑馬)載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宏以弇。 | ||
該月禮儀及應做應禁略
孟冬行春令,則凍閉不密,地氣發洩,民多流亡。行夏令,則國多暴風,方冬不寒,蟄蟲複出。行秋令,則雪霜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
節喪
二曰:審知生,聖人之要也;審知死,聖人之極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謂也。此二者,聖人之所獨決(明白)也。
凡生于天地之間,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之愛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愛,死而棄之溝壑,人之情不忍為也,故有葬死之義。葬也者,藏也,慈親孝子之所慎也。慎也者,以生人之心慮。以生人之心為死者慮也,莫如無動,莫如無發(發掘,)。無發無動,莫如無有可利,則此之謂重閉。【此節意思是人死後不要厚葬,陪葬多了,就會引來盜墓,就會動,會發,就對死者不好了】
古之人有藏于廣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國寶之謂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淺則狐狸抇之,深則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濕。此則善矣。而忘奸邪藏盜賊寇亂之難,豈不惑哉?譬之若瞽師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觸杙(尖木樁)也。狐狸、水泉、奸邪、盜賊、寇亂之患,此之大者也。慈親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也。
蓋棺椁,所以避蝼蟻、蛇蟲也。今世俗大亂之主,愈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為榮,節儉者以為陋,不以便死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譽為務,此非慈親孝子之心也。父雖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雖死,慈親之愛之不懈。夫葬所愛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
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死者口内含的珍珠)鱗施(死者穿的金縷玉衣),夫玩好(死者生前喜歡、賞玩的物品)貨寶,鐘鼎壺濫(鑒,指浴盆),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題湊(古天子椁制,也賜大臣。椁室用大木累積,木頭内向為椁蓋,上尖下方,如房子四面的屋檐,稱為題湊)之室,棺椁數襲(層),積石積炭,以環其外。奸人聞之,傳以相告。上雖以嚴威重罪禁之,猶不可止。且死者彌久,生者彌疏;生者彌疏,則守者彌怠;守者彌怠而葬器如故,其勢固不安矣。
世俗之行喪,載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雲偻【此段生僻字太多,大緻意思為世俗人舉行喪禮規模宏大,美觀奢侈(許多對此的描述),但這樣會令死者不得安甯。如果厚葬真對死者有好處,那麼即便令國貧、民貧,雙親、孝子也在所不惜】
安死
世之為丘壟也,其高大若山,其樹之若林,其設阙庭、為宮室、造賓阼也若都邑。以此觀世示富則可矣,以此為死則不可也。夫死,其視萬歲猶一瞚(音瞬,同瞬)也。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以百與六十為無窮者之慮,其情必不相當矣。以無窮為死者之慮,則得之矣。
今有人于此,為石銘置之壟上,曰:“此其中之物,具珠玉,玩好、财物、寶器甚多,不可不抇,抇之必大富,世世乘車食肉。”人必相與笑之,以為大惑。世之厚葬也,有似于此。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無不亡之國者,是無不抇之墓也。以耳目所聞見,齊、荊、燕嘗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趙、魏、韓皆亡矣,其皆故國矣。自此以上者,亡國不可勝數,是故大墓無不抇也。而世皆争為之,豈不悲哉?
君之不令(不遵守國法的不善的)民,父之不孝子,兄之不悌弟,皆鄉裡之所釜䰛(釜,鍋;䰛,吃飯工具,這裡指所有的人)者而逐之。憚耕稼,采薪之勞,不肯官(從事)人事(耕種勞作的事),而祈美衣侈食之樂,智巧窮屈,無以為之,于是乎聚群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薮(草木茂盛的沼澤地),撲擊遏奪,又視名丘大墓葬之厚者,求舍便居,以微抇之,日夜不休,必得所利,相與分之。夫有所愛所重,而令奸邪、盜賊、寇亂之人卒必辱之,此孝子、忠臣、新父、交友之大事(應該擔憂的大事)。
堯葬于谷林,通樹之;舜葬于紀市,不變其肆;禹葬于會稽,不變(動,此處指煩擾)人徒(衆人)。是故先王以儉節葬死也,非愛其費也,非惡其勞也,以為死者慮也。先王之所惡,惟死者之辱也。發則必辱,儉則不發。故先王之葬,必儉、必合,必同。何謂合?何謂同?葬于山林則合乎山林,葬于阪(山坡)隰(潮濕低窪之地)則同乎阪隰。此之謂愛人。夫愛人者衆,知愛人者寡。故宋未亡而東冢(指宋文公之墓)抇,齊未亡而莊公冢抇。國安甯而猶若此,又況百世之後而國已亡乎?故孝子、忠臣、親父、交友不可不察于此也。夫愛之而反危之,其此之謂乎!《詩》(詩經.小雅.小旻)曰:“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此言不知鄰類也。
故反以相非,反以相是。其所非方其所是也,其所是方其所非也。是非未定,而喜怒鬥争反為用矣。吾不非鬥,不非争,而非所以鬥,非所以争。故凡鬥争者,是非已定之用也。今多不先定其是非,而先疾鬥争,此惑大者也。【此段疑是錯載入他篇之文。因為全文内容不符】
魯季孫(魯國當時最有權勢的大夫)有喪(季平子的喪事),孔子往吊之。入門而左,從客也。主人(季桓子,名斯,季平子之子)以玙璠(yufan,魯國的寶玉)收(裝殓),孔子徑庭(穿庭,指自西階下穿過中庭向東行)而趨,曆級而上,曰:“以寶玉收,譬之猶暴骸中原(荒野)也。”徑庭曆級,非禮也;雖然,以救過也。
異寶
四曰:“古之人非無寶也,其所寶者異也。
孫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禨(ji)。可長有者,其唯 此也。”孫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不以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五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曰:“蓋是國也,地險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去鄭而之許,見許公而問所之。許公不應,東南向而唾。五員載拜受賜,曰:“知所之矣。”因如吳。過于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撐)小船,方将漁,從而請焉,丈人度之,絕(渡)江。問其名族,則不肯告,解其劍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願獻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圭,祿萬檐,金千镒。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五員過于吳,使人求之江上,則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衆矣,将奚不有為也?而無以為。為矣,而無以為之。名不可得而聞,身不可得而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願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
今以百金與抟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彌精,其所取彌精;其知彌粗,其所取彌粗。
異用
五曰:萬物不同,而用之于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故國廣巨,兵強富,未必安也;尊貴高大,未必顯也;在于用之。桀、纣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
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罹)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mao蜘蛛别名)作網罟,今之人學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鳥;湯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網其四十國,非徒鳥也。
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聞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無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聞之曰:“文王賢也。澤及髊(ci,同骴,肉未爛盡的骸骨)骨又況于人乎?”或得寶以危其國,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聖人于物也無不材。
孔子之弟子從遠方來者,孔子荷(扛着)杖而問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持杖)而揖之,問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拄着)杖而問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杙步(腳不離地慢步移動,意為拖着手杖走)而倍(通背,背向)之,問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貴賤之等,辨疏親之義,又況于以尊位厚祿乎?
古之人貴能射也,以長幼養老也(句義:古代人看重射箭的技藝,以此捕獵養活老幼。古射箭禮儀,射中者讓射不中者飲罰酒,那時酒被視為養老養病之物,射者力求射中免飲,以顯示自己非老非病,不僅不需别人供養,還能供養老幼病弱之人)。今之人貴能射也,以攻戰侵奪也。其細者(地位卑微的人)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奪為務也。仁人之得饴,以養疾侍老也。跖(盜跖)與企足(莊蹻,傳說中楚國奴隸起義領袖)饴,以開閉取楗也(用來做開門盜竊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