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骁果軍兵變,帝自缢于江都宮,初殡于江都宮流珠堂,後葬吳公台下,唐平江南後,以帝禮改葬雷塘。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楊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
槐泗隋炀帝墓—清。阮籍定
曹莊二零一三年考古确定
隋炀帝大概是曆史上争議最多的皇帝了,過去的書籍和影視資料中隋炀帝都是一個殘暴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眼中。近些年來,更多的史籍資料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皇帝。即使谥号“明、闵”不合适也實在不至于“炀”。
我出身于揚州,“揚州”因李白筆中的“煙花三月”揚名天下,當然更因為它的經濟地位。古代揚州的經濟地位不是現在揚州所能比拟的。揚州一座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吸引衆無數中外遊客前往。談揚州避不開古運河,避不開隋炀帝。
隋炀帝的四次揚州情節
隋炀帝即位前在揚州做過十年總管
楊廣在滅陳戰役中立過大功。開皇七年(587)四月,隋文帝下令于揚州開挖連接淮河與長江的運河山陽渎,用于運輸戰略物資。開皇八年十月,于壽春設置淮南行台省,任命20歲的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為伐陳隋軍統帥。隋出動了90個總管府,合計51萬軍隊,“皆受晉王節度”。楊廣從開皇十年(590)出任揚州總管,鎮守江都,到十九年(599)離開江都入朝,整整10年。開皇十一年(591)十一月,隋炀帝在江都城内總管府金城殿設千僧會,隆重迎谒智顗,其禮遇之隆,不亞于陳朝君臣。就在這次隆重典禮上,智顗為楊廣授菩薩戒,楊廣則十分恭敬地拜智顗為師。智顗為楊廣取法名為“總持”菩薩,楊廣奉智顗為“智者大師”。文帝好佛,正因為如此,楊廣在兄弟中間聲譽與日俱增,皇帝和皇後對他特别鐘愛。在今揚州的西園飯店東側佛文化博物館内部陳設着隋炀帝受戒的蠟像。與楊素血腥鎮壓不同,楊廣更注重招撫。與前年滅陳之役所采取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撫并重,攻心為上。他坐鎮江都,招撫叛者。如吳郡世族名士陸知命,在三吳地方很有名望。楊廣延請他,在他遊說下,有17城叛者納城迎降,不戰而屈人之兵。楊廣的功勞實不在楊素之下。22歲的楊廣,廣泛收納江南人士,大大緩和了南人的敵對情緒。他對自視正統的江南文人優禮有加,尊崇寬大。為更好地拉攏,他效法東晉着名宰相王導,“言習吳語”,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吳方言。因此揚州十年的治理,無疑是給楊廣的政治生涯一筆巨大的财富。
隋炀帝即位後第一次下揚州
唐代畫像
關于隋炀帝和瓊花的故事,都出自明清以後的小說中,其中最有影響的有《隋炀帝豔史》《隋唐演義》《說唐》等。小說關于隋炀帝看瓊花的虛構,其影響遠遠超過正史,成為一個典型的例子。
揚州市花瓊花
其實,直到隋炀帝死在揚州之前,瓊花還沒有出現。瓊花的出現,一般認為是在宋代。宋代詩人王禹偁一直被公認為描寫揚州瓊花的第一人,他是宋太宗至道二年(996)來揚州當知府的。這時候離隋炀帝死亡的大業十四年(618)已有378年了,所以我們說,就像關公不可能戰秦瓊一樣,隋炀帝來揚州是不可能看到瓊花的。
《隋書》記載,早在大業元年(605)三月下令楊素營建東都的第二天,隋炀帝即發布了“巡曆淮海”的诏書:“今将巡曆淮海,觀省風俗,眷求谠言(正直的話)。”八月十五日即開始了第一次巡遊,因而開鑿通濟渠、疏通邗溝的直接主觀目的,确實是為了大規模巡遊。但事實上,他是将營建東都、開鑿運河、巡遊江都三件事一起通盤考慮的,三件事都有其重要目的。隋炀帝還特意帶上陳後主的遺孀沈婺華。其用意顯然是用以聯絡南人感情,如果隻是為了遊玩,帶着這個老婦又有何用。
這裡對大運河評價就八個字:弊在當代,功在千秋。為了樹立李世民的大唐盛世,把楊廣貶低了,以擡高李世民的大唐盛世。南北“大運河”,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大運河不僅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于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萬代。大運河對于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于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
古代大運河
修建大運河是凝聚中國之舉。滿足了将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連接起來的迫切要。“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自清末改漕運為海運,大運河才不再是國家經濟的大動脈了。隋炀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拟的......隻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财導緻滅國。
隋炀帝帝二次下揚州
大業六年(610),此前,炀帝為巡行作了充分準備。大業五年就大興土木興建了江都宮今揚州觀音山附近
江都宮遺址
,這時的王朝經濟力量已空前強盛。江都宮規模宏偉,裝飾華麗,内有各種名号的宮室十多處。此外又在運河之畔的的城東灣頭、城南揚子津建有行宮。在江都宮,炀帝适時地把注意力用在了對南方蠻俚等少數民族的撫慰上。
為了加強對江南的統治,隋炀帝又将江都的行政地位提高一級。大業六年(610)六月,“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這使江都具有陪都的地位,成為隋在南方統治的政治中心。隋炀帝本人這次在江都一住就是一年,在江南現場視事聽政。
炀帝在江都竭力拉攏南方籍将領。他将名将江都人來護兒帶在身邊,賜牛酒讓他回家宴請鄉裡父老,谒先人墓,并令三品以上官“并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他讓南方籍将官衣錦還鄉,炫耀功名,營造出一種南北一體的氣氛。在出征高句麗前大事拉攏南人,意在鞏固後方,這些做法是深謀遠慮的。
總之,隋炀帝在江都,圍繞着鞏固後方,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準備東征高句麗這一中心工作,足足忙了一年。包括派人出使日本,也是為了對付高句麗。大業七年(611)二月,他踏上了征讨高句麗的征程。炀帝由江都禦龍舟北返,沒有回到東都洛陽,而是直入剛剛開挖好的通濟渠,跨過黃河直接北上,前往地處前線的涿郡(今北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