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通氣與自主通氣 五種基本機械通氣模式
學不會呼吸機的原因 如何用模肺 如何觀察波形 常見異常呼吸波形
呼吸頻率
呼吸頻率包括實測呼吸頻率和設置呼吸頻率。設置的呼吸頻率在不同的模式中其意義不同。
在使用控制通氣模式(A/C)和控制通氣 自主通氣模式(SIMV)時需要設置呼吸頻率。
在使用自主通氣模式(SPONT)時,需要設置窒息通氣頻率,窒息通氣會在呼吸機報警章節講解。
在使用無創呼吸機的S/T模式時也要設置呼吸頻率,這會在無創通氣相關章節講解。
本章主要講解A/C、SIMV模式下的設置呼吸頻率。
如果是一個沒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使用A/C模式,也可以使用SIMV模式。呼吸機會按照設定的呼吸頻率送氣。兩者的呼吸波形一模一樣,如下圖所示。
如果是一個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自主呼吸頻率15次/分,設置頻率10次/分。使用A/C模式和SIMV模式波形會有顯著差别。
在A/C模式下,呼吸機會至少給予患者10次有吸氣時間限定的控制通氣(或者叫控制/輔助通氣),超過10次的那5次呼吸,均同樣給予有吸氣時間限定的控制通氣。
在SIMV模式下,呼吸機僅給予患者10次控制通氣,另外5次呼吸給予的是沒有吸氣時間限定的自主通氣。如下圖所示。
下面講實測呼吸頻率。呼吸機會提示患者總呼吸頻率和自主呼吸頻率。
假如在SIMV模式下患者實際呼吸頻率13次/分,設置呼吸頻率10次/分,呼吸機會提示自主呼吸頻率3次/分。如下圖所示:
而在A/C模式下,實際呼吸頻率14次/分,設置呼吸頻率10次/分,呼吸機則提示自主呼吸頻率為0。如下圖所示
其實呼吸機提示的“自主呼吸頻率”指的是沒有吸氣時間限定的自主通氣頻率,而不是真實的“自主呼吸頻率”。大多數情況下在患者沒有呼吸節律紊亂,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壓力或流速時間曲線吸氣開始前的小凹陷提示自主呼吸),呼吸機的總呼吸頻率就是自主呼吸頻率。病曆中記錄患者自主呼吸頻率時,不能直接照抄呼吸機上的“自主呼吸頻率”。
如果吸呼比(或吸氣時間)設定過長,患者存在自主呼吸,那麼呼吸機提示的總呼吸頻率會低于患者的實際自主呼吸頻率。如果想測定真實的自主呼吸頻率,可以短時間将呼吸機模式切換為自主通氣模式,在沒有觸發異常的前提下,此時呼吸機顯示的總呼吸頻率就是真實的自主呼吸頻率。如下面模肺模拟的例子,自主呼吸頻率就是48次/分。
上圖提示自主通氣模式下測得患者自主呼吸頻率就是48次/分。切換為A/C模式,吸氣時間設定為1.5秒。呼吸波形如下:
在A/C模式下吸氣時間設定過長,呼吸機提示的總呼吸頻率僅有30次/分,這是不真實的。
第八節 吸呼比
吸呼比是呼吸機使用最大的坑,人機對抗大多數與不恰當的吸呼比(或吸氣時間)設定有關。
在設定吸氣時間(包括吸呼比、流速)時,絕大多數呼吸機會提示在相應吸氣時間設定時對應的吸呼比是多少,如下圖所示。
此時的吸呼比顯示的是沒有自主呼吸時的吸呼比,如果患者存在自主呼吸,且自主呼吸較強,頻率高于設置呼吸頻率時,實際吸呼比會不同,呼氣時間縮短。如下圖所示,根據設定的呼吸頻率和吸氣時間計算出預設的吸呼比是1:3,但實際吸呼比是1.8:1。
不恰當的吸呼比設置最常見的問題是造成呼吸機送氣時間過長,阻礙了患者的主動呼氣。造成人機對抗,在呼吸波形上表現為壓力時間曲線的吸氣後期、呼氣初期出現高尖的峰壓,如下圖所示:
在自主通氣模式下(SPONT)呼吸機無法直接設定吸氣時間,也就無法設定吸呼比。但可以通過呼氣觸發靈敏度間接設定吸氣時間長短。這會在後面的次要參數章節進行講解。
無創呼吸機雖然有吸氣時間設定,但實際中卻無法直接決定吸氣時間長短和吸呼比,這會在後面的無創通氣章節進行講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