汆水,又稱汆燙或飛水,是烹調時處理食材的方法,普遍理解為将食材放入沸水中片刻。
不過,為何要汆水?
1.去除肉類血水、雜質、部分油脂及腥羶氣味,保持湯水清晰及辟走異味。
2.去除蔬菜的草青味及苦澀味,令顔色更明亮鮮豔,口感更脆嫩。
3.去除油分,例如伊面、河粉及銀針粉,這些粉面上有層油脂,防止儲存時黏住,用熱水洗走部份油脂,才可用作烹煮。
4.保持彈牙,如鮮蝦及鱿魚,防止烹調後有「黴」的質感,會先汆水處理。
5.保持賣相,如生蚝,水分較重的海鮮,在烹調前先汆水,可以幫助定型。否則在烹調過程中會不停出水,影響菜式的賣相及味道。
6.使幾種不同食材的熟透時間一緻,避免生熟及軟硬不一。例如同炒肉片和蔬菜時,如果蔬菜經氽水後至半熟,當肉片炒熟後,加入已氽水的蔬菜,菜肴很快便可以出鍋。
7.容易去皮,如番茄經氽水後,更易去皮,便于進一步加工。
汆水時,以滾水下還是冷水下才比較好?
這也是很多入廚新手有躊躇的地方。滾水或冷水下食材汆燙,兩者均可,按食材汆燙後的質感、清潔度及營養保持等各方面來決定。
這些食材汆水用滾水更好!
1、汆燙蔬菜類多用滾水鍋氽水,可以縮短炒制的時間外,也令蔬菜翠綠爽脆。
2.切成薄片的肉類,可以用滾水汆水,減少營養流失。
3.血水殘留少的新鮮雞肉或鴨肉,也可直接放入滾水中汆燙,待水再次沸騰後即轉細火,撈掉表面的雜質後,再用溫熱水沖洗,便可清潔表面的黏液及保留肉的鮮味。
4.鱿魚、蝦等海鮮,可在水中加入蔥花和姜片,利用滾水快速汆燙,再以冰水浸泡,這樣不但可縮短随後的烹調時間,海鮮的口感也會更佳。
這些食材汆水用滾水更好!
1.如薯仔、紅蘿蔔等,氽水煮的時間可長一些,令質地較硬的食材易于煮熟。
2.适用于血水多、異味重或剛解凍的食材,像排骨、豬腳或羊肉等,把藏在細縫中的血污徹底清除。冷水下料,開動中小火,至水差不多滾時,不要大滾,立即撈起食材,煮至肉類表面變熟即可,再以清水沖洗食材的油污及雜質。若是以滾水鍋氽水,肉類表面的蛋白質會瞬間凝固繃緊,不利肉内的血水及污物滲出,也無法去除肉的腥膻味。
有些人甚至不汆水,直接将食材烹煮。肉類經汆水的話,湯水清澈味鮮;不汆水的話,色澤混濁,氣味比較濃烈。按個人習慣喜好,汆水不一定是指定動作,不過對鮮肉來說,建議汆水,至少保持乾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