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産教融合培養一流應用型本科人才

産教融合培養一流應用型本科人才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20 05:18:20

産教融合培養一流應用型本科人才?滇西應用技術大學作為全國首批應用技術大學,在教育部、雲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以及對口幫扶高校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分層治理、産教融合、需求驅動、合作辦學、開放銜接、省部共建”原則,推進“政、産、學、研、用”一體化辦學模式,充分發揮現代職業教育“立交橋”作用,培養服務于生産、管理、服務、營銷一線的具有良好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較強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産教融合培養一流應用型本科人才?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産教融合培養一流應用型本科人才(凸顯應用型大學職業屬性)1

産教融合培養一流應用型本科人才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作為全國首批應用技術大學,在教育部、雲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以及對口幫扶高校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分層治理、産教融合、需求驅動、合作辦學、開放銜接、省部共建”原則,推進“政、産、學、研、用”一體化辦學模式,充分發揮現代職業教育“立交橋”作用,培養服務于生産、管理、服務、營銷一線的具有良好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較強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面向滇西謀劃布局,創新辦學體制機制

滇西少數民族人口衆多、國境線漫長、經濟基礎薄弱、産業結構不太合理。滇西應用技術大學是教育部滇西片區六大精準幫扶項目之一,2016年成為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高等學校産教融合創新實驗項目基地院校,2017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建立。這一新型應用技術大學立足滇西區域經濟社會需要,培養應用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不斷加快滇西特色優勢産業振興步伐,大力提升滇西産業發展水平。

設置覆蓋滇西特色鮮明的“總部 學院 應用技術研究院(1 N M)”辦學架構。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将滇西大總部這個“1”設在大理,作為管控、服務、協調與創新中心。主要職能包括辦學定位、發展規劃、制度設計、标準制定與質量保證、重大事項審批、技術孵化與創新、應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信息平台支持與公共服務等。

學校下設有滇西特色學院,我們稱之為“N”,主要分為幾類:一是以培養地方特色産業急需人才為目标建設的“特色學院”。包括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保山市分别成立傣醫藥學院、普洱茶學院和珠寶學院3個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本科層次應用型特色學院,重點培養各州市及其周邊區域迫切需要的傣醫藥、普洱茶、現代珠寶産業等領域緊缺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二是以培養區域經濟發展急需人才為目标建設的“直屬學院”。學校根據辦學條件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在大理總部成立了管理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健康科技學院等3個總部直屬學院,重點培養“立足大理、輻射滇西、服務雲南”适應新技術和産業變革需要的數字文旅、電商物流、新工科、大健康等領域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三是以培養深度貧困區域脫貧急需人才為目标建設“合作學院”。學校充分踐行教育脫貧初心使命,完善深度貧困區域教育體系,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慶藏族州成立專科層次的怒江學院、迪慶學院等兩個校地合作學院,實現了“三區三州”孩子在“家門口”上大學的夢想。學校緻力于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分别與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德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成立專業化産教融合實訓基地,打通中高職與應用本科銜接通道,為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推動力。

應用技術研究院我們稱之為“M”,主要是在教育部和雲南省委、省政府的幫助下,充分嫁接部省高校優質教育資源逐步形成的一些學院,如通過對口幫扶工作機制,結合滇西特色優勢産業發展需求,由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按照協同創新模式,已組建的滇西金融研究院、洱海研究院、普洱茶研究院、應用高等教育研究院、滇西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應用技術研究院。

深度開展産教融合機制創新。第一,按照高校發展規律,層層推進應用型大學高質量建設。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幫助指導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做好戰略規劃,制定轉型發展方案,明晰發展路徑,完善保障措施,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打造區域應用型示範高校。第二,按照創新實驗規律,知行合一深化理論與實踐融合并進。采用梳理問題—制定方案—實踐檢驗—總結成果的思路,在産學研用一體化超級平台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激勵機制、創新創業教育、互聯網 智慧校園等方面形成模塊化成果,推廣應用于全國高校。第三,以“五步走”整體規劃,實行長期規劃、分期實施和動态管理。通過實施項目導入規劃期、項目實踐深化期、項目改進拓展期、項目攻堅整合期、項目總結推廣期“五步走”戰略,學校在與國家戰略和重點工程的銜接度、産教融合程度、人才培養和輸出情況、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社會和學生滿意度等方面都有新進展。

彙聚多元辦學主體,形成資源雙循環相互促進的職教扶貧新發展格局。一是建立部省共建、産教融合的幫扶機制。由對口支援高校、科研機構、合作企業與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共同創建對滇西産業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應用技術研究院、實習實訓平台、産教融合基地等,全面參與學院的籌建以及内部管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工作,協調推進人力資源開發與技術進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産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成為區域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的重要載體,實現了“零起點”基礎上的高起點、高标準、高水平辦學。

二是建立省地共投、合作共赢的辦學機制。總部校園由省政府和大理州負責建設,日常辦學經費及相關發展經費納入省級财政年度預算。特色學院校園由所在州(市)地方政府籌資建設,并投入日常辦學經費,機構編制、幹部配備亦由所在州(市)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保障。

三是建立開放銜接、分層治理的管理體系。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與省教育廳共同編制的《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試點方案》,采取一個總部加若幹特色學院、應用技術研究院的開放式辦學構架,實行大學和學院兩級分層辦學、分層管理。創立“一地一策、一院一策”的“一校多院”合作辦學模式。制定《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特色學院管控辦法(試行)》,與州(市)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建立校地合作辦學聯席會議制度,明确各方權責,實現邊疆民族地區辦學各方的資源最大整合與共享,有效緩解了零起點辦學資源匮乏、辦學經驗不足等現實問題,豐富了貧困地區怎麼辦大學的實踐經驗。

結合滇西産業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方式

學校各特色學院結合所在州(市)優勢産業打造應用産業專業集群,實現産教一體化發展。如珠寶學院圍繞珠寶産業開設有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産品設計、工藝美術、珠寶首飾技術與管理等專業,并與騰沖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保山技師學院聯辦工藝美術品設計3 2五年制高職高專專業;成功申報有雲南省高校寶石及材料工藝工程研究中心,成為雲南省内首個高校寶石材料工程中心,并建成運行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珠寶學院珠寶檢測中心;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共建有“珠寶質檢平台”省校教育合作重點項目,聯合開展珠寶鑒定師證書(GIC)培訓,為滇西片區輸送大量珠寶鑒定和設計人才。

整體來看,學校專業設置始終圍繞雲南及滇西片區産業發展需求,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重點瞄準區域特色鮮明、發展潛力較大的産業,按照職業和崗位需求對接的原則确定辦學專業和規模,最終形成了特色學院的傣醫藥、普洱茶、珠寶等服務于地方特色産業的專業集群,直屬學院的财經管理、大數據、大健康等服務于區域性産業轉型升級的專業集群。

鍊節融通,夯實應用型課程體系建設。一方面通過“三對接”實現能力鍊銜接。即通過推動專業教學與産業需求、課程内容與崗位标準、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三對接”,形成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模塊,以核心課程建設為依托,深入推進“校企、校校、校政”合作的人才培養在課程實踐中的落地。另一方面通過“三團隊”實現發展共同體,即通過課程團隊、專業團隊和科研團隊3個團隊的建設,促進課程建設與專業發展共同提升,教學運行與教學研究有機協調,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訓深度融合,凝聚團隊文化,加強教師教學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建設。

多崗鍛煉,建設應用型、“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通過教師崗、企業崗、管理崗、扶貧崗等多個崗位對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進行素質培養,促進教師全方位成長。一方面中組部、團中央、教育部、部省屬高校以智力幫扶方式,選派挂職幹部人才和銀齡教師到滇西大支援,通過頂層設計和“傳、幫、帶”,變“輸血”為“造血”,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管理理念直接引進到滇西大教學、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學校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搭建産教融合平台,通過聘請、選調、引進等多種途徑招錄一批生産一線技術骨幹和“企業大師”擔任“雙師型”教師,設立玉石加工、傣醫大師等工作室,聘請“大國茶匠”為學院學業導師,同時實行“雙兼職”制度,安排青年教師進企業挂職鍛煉,有助于教師優化課程教學内容,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提升綜合教學能力。

校企協同,賦能高質量學生就業創業。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始終堅持“政、産、學、研、用”一體化辦學模式,廣泛對接企業資源庫,充分利用“校地、地企、校校”合作關系,深入分析人才需求,積極拓寬就業崗位,通過實習就業一體化、訂單式人才培養、引企入校、頂崗實習等多種産教融合方式,結合區域特色産業發展和産業轉型需求,達到“畢業即能上崗”的培養要求,助力高質量就業創業。在創業孵化過程中,學校也通過校企協同,提供政策指導、資金申請、人才培訓等創業服務推進創業項目孵化落地。

建立鞏固長效機制,服務地方持續發力

持續完善治理機制。按照《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試點方案》的要求,推進總部和特色學院“分層治理”的建設原則,完善總部、舉辦者、特色學院三層權責關系,理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完善“1 N M”組織架構,用總部這個“根”壯大特色學院這個“基”,同時,讓“N”和“M”也有較好的發展。從而在滇西構建以大理為中心的高等教育資源整體聯動大格局,全力為滇西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鄉村振興提供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

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建立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以模塊化課程為基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針對不同生源,實施個性化人才培養。加強專業建設,重點瞄準區域特色鮮明、發展潛力大的産業,深化産業鍊分析,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及專業方向。推進課程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将理論學習和技術技能訓練有機融合到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全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注重以專業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

全力打造人才高地。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需要,明确應用技術型與職業技能型高等教育辦學定位,以高起點、高标準、高水平辦學為目标,擴大并完善覆蓋滇西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的“中職—高職—本科”有機銜接的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預期到“十四五”末,在校生達到1.6萬人—1.8萬人,本科專業數達到40—45個,形成8—10個專業集群。到2025年,學校将建成立足滇西、服務雲南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高地;到建校20周年,建成引領西部、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國内一流應用技術大學。

(作者索昕煜系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馬麗華系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科研與産教融合處副處長)(《中國民族教育》雜志2022年第2期)

作者:索昕煜 馬麗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