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的認知中,出家人一定是吃素食,從西遊記中,唐僧無論如何都不吃葷腥,就可見一斑。但是如果你見到有僧人出現在賣肉的攤位上,你是不是會很詫異,覺得這是個假和尚?
這張圖其實是心林法師在探訪腦癱兒童時,得知缺乏營養,親自買肉給孩子們吃
那麼出家人到底能不能吃肉?說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佛教根源和流派說起。
佛教三派佛教自印度開始,向外傳播主要有三個方向,形成了三大派别,即藏傳佛教、南傳佛教和漢傳佛教。
藏傳佛教主要在西藏尼泊爾一帶;南傳佛教流行于東南亞各國,在日本也有流行;漢傳佛教主要在中原地區,包括曆史上受中原文化影響的韓國。
佛教五戒,沒有戒肉佛陀臨逝時,教導弟子要以戒為師,規定了“五戒十善”,五戒即: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戒。可以知道,最早隻是戒酒,沒有戒肉。
葷菜不是肉菜
不過《楞嚴經》中卻說:葷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不能吃葷菜。
注意這個葷菜,卻不是指肉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葷,臭菜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解釋說:“謂有氣之菜……葷、辛物,蔥韮之屬。”
說明葷菜,其實指的是蔥蒜韭菜一類帶有氣味的素菜。
其實在《楞嚴經》中就有開示,欲修三昧,三昧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種境界,首先便應斷除五辛,這五辛又叫“五葷”,即蔥、蒜、韭、薤、興渠。
因為五辛過患不一,若熟食,則壯相火,發淫念;若生啖,則動肝氣,增嗔恚。
意思就是如果熟食,易動相火,助發淫念;如若生食,易動肝氣,令人發嗔恚。淫欲歸五戒之一,嗔恚是三毒(貪、嗔、癡),都是修行路上的障礙,所以才戒葷。
所以說,佛經沒有明确禁止吃肉。
可以吃三淨肉
不過後來經過發展,逐漸變成可以吃三淨肉,《四分律》可就明确規定,象肉、馬肉、龍肉、人肉不能吃,其他肉隻要是三淨肉就能吃,三淨肉就是滿足三個條件的肉:若不見為我故殺者,若不聞為我故殺者,若不懷疑為我故殺者。簡單理解就是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己所殺。
這就是有些地方的佛教修行者可以吃肉的原因。
首先藏傳佛教,佛經本身沒有禁止吃肉,還有西藏地勢高寒,不吃肉難以禦寒,所以在藏傳佛教,比如密宗,吃肉是很正常的。
其次南傳佛教,南傳佛教的教衆主要以化緣為生,所以基本是給啥吃啥,不會在意是否是肉食。
那和尚吃素怎麼來的?真正不吃肉的傳統隻有漢傳佛教有。這其中的原因其實是南朝的梁武帝蕭衍。
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可見當時佛教的盛況。據《法苑珠林》記載,南梁時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而在建康,當時的南梁國都、今天的南京,附近就有佛寺四五百所。
當時的僧侶是受供奉的,不進戶籍,不納賦稅,不服徭役,因此很多人為躲避這些,都跑去出家,導緻僧侶勢力很大,甚至武裝犯法。
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梁武帝蕭衍結合佛經理論,經過幾次大辯論,規定“僧尼皆令蔬食”,并且頒布《斷酒肉文》。又大力推廣載有酒肉戒的《梵網經》,就形成漢傳佛教全面素食的戒律。
綜上,出家人吃肉,其實不足為怪。以後見到了吃肉的和尚,先不要着急譴責。
每天一文,身心外别無道理,天地間都是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