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新冠疫情在國内爆發。
轉眼,疫情三年。
疫情三年,經曆了三個“五一”黃金周。2020年五一,2021年五一,2022年五一。
2019年五一的時候,誰也不曾想,今年的五一,有可能是未來幾年旅遊的巅峰期。
2019年“五一”
2019年“五一”假日期間全國國内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實現旅遊收入1176.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6.1%。
2019年
2019旅遊市場火爆
2020年“五一”
2020年的“五一”黃金周,同比看,相較2019年“五一”仍然下滑明顯。以日均口徑看,2020年“五一”假期日均遊客同比減少53.0%、日均國内旅遊收入減少67.7%。
2020年
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部分行業受到嚴重沖擊。但随着防疫複工成效的取得,中國旅遊業的經營狀況也從巨大虧損中逐漸好轉。
2020年五一期間機票價格受跨省遊限制顯著下降,相比去年降幅近三成。五一旅遊搜索持續以超90%的周增長率攀升。随着防疫工作成效的不斷取得,國内度假型酒店預訂量周對周環比增2.36倍,“旅客們的旅行熱情,之前一直被疫情壓制。但其實早在2月,通過攜程機票爆發性的搜索數據就發現,大家對五一小長假就充滿了期待。”攜程表示。
“五一”假期期間國内出遊人數創疫情以來新高,本地遊成為主流,觀光景點是熱門品類,遊客對景區和酒店的安全防疫更加重視,安心住、安心玩産品受到大家的青睐。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0年5月1日至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内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内旅遊收入475.6億元。
統計表
2021年“五一”
2021年“五一”黃金周的多項數據顯示,旅遊業國内大循環已呈現出良好态勢。這說明國民的出遊消費需求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因疫情得到控制進一步激發,這也為整個旅遊業的複蘇注入了強心劑。早在2020年7月14日晚間,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旅遊企業擴大複工複業有關事項的通知,發布跨省團隊遊恢複通知,給緩慢複蘇中的旅遊業注入了強心針。所以,2021年的五一長假再次顯現出我國旅遊業正在複蘇,且多項數據高于2019年同期。
2021年
2021年“五一”假期期間鐵路、公路日均千萬客運量,超疫前水平。其中,鐵路日均客運量1576.3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999.4萬人,同比增長173.24%;公路日均客運量3473.3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1761.3萬人,同比增長102.88%;航空日均客運量168.6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109.8萬人,同比增長186.73%。适逢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年輕人掀起紅色旅遊熱潮,紅色旅遊成為年輕遊客的旅遊新風尚。
統計表
2021年“五一”連休五天,消費者積蓄已久的長途出行需求得以釋放。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西安、南京、重慶、武漢、長沙入圍“五一”黃金周十大熱門旅遊城市。
數據顯示,攜程酒店預訂以及GMV在假期前三天連續突破平台曆史峰值,對比2019年同期,單日訂單量增幅最高達70%。
2022年“五一”
疫情第三年的春天,旅遊人翹首以盼。盼來了“五一”,卻沒盼來黃金周。
2022年外灘
今年以來,各地數輪疫情反複,疫情防控需求下出行政策不斷收緊。北上廣深等傳統客源地逐一淪陷,跨省團隊遊幾乎全軍覆沒,旅遊業已然錯過“金三銀四”的第一波旺季,也仍然錯過了五一小長假。
空城
這是疫情之下相當一部分旅遊人的無奈之舉;有人在今年春天顆粒無首,仍期盼着暑期旺季到來能夠“回血”;也有人在五一期間營地原本滿房的狀态下,因限流要求聯系客戶退訂。
今年以來,各地數輪疫情反複,旅遊業正經曆着比2020年更加嚴峻的考驗。跨省遊受限,從業者們幾乎對五一市場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行人寥寥
“今年五一的旅遊市場基本上是顆粒無收了。”
出行方面,有數據統計顯示,近期全國有共計38趟旅客列車停運,其中有5條線路的10趟列車為跨省列車,停運時間段均為4月21日至5月17日,涵蓋了“五一”的5天假期。
除鐵路外,民航客運受疫情影響,旅客出行意願較低。據民航局相關負責人28日介紹,預計“五一”假期民航将運輸旅客200萬人次,日均約40萬人次,将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7%。
疫情之下,幾多無奈。
人們常說,等到春暖花開,疫情散去。鬥轉星移,三載已去。花開花謝,疫情仍未熄。
但願2023年的五一,天下熙熙攘攘,大中華再現烏烏泱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