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渠言:永以縣官行事警檄,牢駒隧內中,駒死,永不當負駒。

建武三年十二月癸醜朔丁巳,甲渠障候獲叩頭死罪敢言之。

府記曰:守塞尉放記言:今年正月中,從女子馮□借馬一匹,從今年駒。四月

九日詣部到居延收降亭,馬罷。止害隧長焦永行檄還,放騎永所用驛

馬去,永持放馬之止害隧。其日夜人定時,永騎放馬行警檄,牢駒

隧內中。明十日,駒死。候長孟憲、隧長秦恭皆知狀。記到驗問,明處言,

會月二十五日。前言解,謹驗問,放、憲、恭辭皆曰:今年四月九日,憲令隧長焦永行

府卿蔡君起居檄至遮虜,還,到居延收降亭,天雨,永止,須臾去,尉放使

士吏馮匡呼永曰:‘馬罷,持永所騎驛馬來。’永即還,與放馬,持

放馬及駒隨放後,歸止害隧。即日昏時到吞北,所騎馬更取留隧驛馬一匹,

騎歸吞遠隧。其夜人定時,新沙置吏馮章行殄北警檄來,永求

索放所放馬,夜不能得。還,騎放馬行檄,取駒牢隧內中,去到吞北隧
□□□罷□□□□中步到……俱之止害隧,取駒去,到

吞北隧下駒死。案:永以縣官事行警檄,恐負時,騎放馬行檄,駒素罷勞,病死,

放又不以死駒付永,永不當負駒。放以縣官馬擅自假借,坐藏為盜,請行法。

獲教勑要領放毋狀,當並坐。叩頭死罪死罪,敢言之。
掾譚、尉史堅。
局部賞析
▼

建武三年


十二月癸醜朔丁
《誤死馬駒冊》是建武二年(26)甲渠鄣候“獲”上報居延太守府的公文,文書由“掾譚”“尉史堅”起草、辦理。此冊首尾字迹統一,沒有“獲”本人簽名,且是草書,應是原文副本。文中既署“掾譚”“尉史堅”,書寫人可能是“尉史堅”。尉史是候官、塞尉所屬較低級屬吏,文書事務也多由其處理。西北漢簡書文末具名尉史之職的較多。文書說今年四月九日新沙置吏馮章要到殄北鄣塞去送警檄,向焦永借用馬駒,結果,馬駒因疲勞過度而死亡,上級認為“以縣官馬擅自假借,坐藏為盜”,這種假借等于偷盜,因此主張“請行法”。最後為侯官“獲”的批語,要領放者同坐此法。

府記曰

守塞

尉放記

言:今年正月
《誤死馬駒冊》屬居延簡中較具藝術水準的章草作品。啟功先生描述漢代章草時說:“漢代草書簡牍中的字樣,多半是漢隸的架勢,而簡易地、快速地寫去。所以無論一字中間如何簡單,而收筆常帶出燕尾的波腳。且兩字之間絕不相連。”日常草體到西漢末發展成一套約定俗成的技法,《誤死馬駒冊》可謂兩漢之交代表性章草樣式之一。

九日詣部

到居延收

降亭,馬

罷。止害
《誤死馬駒冊》為漢時西部邊塞無名氏所書,寫得十分率意,盡顯章草始創之風采,對索靖章草之“峻”和張芝草書之“狂”多有啟迪,至今仍然熠熠生輝。其書寫熟練,行筆勁健,起落峻利;結體極趨簡約,古拙天趣,爛漫無比。

馬去,

永持

放馬之

止害隧。

其日夜
首先,用筆出現弧線。隸書弧線多在撇一筆中存在,而橫折之筆為方。這裡橫折之筆變成明顯的弧線,而且是中鋒,所以具有彈性。

隧內中。

明十日,駒

死。候長孟

憲、隧
其次,一筆代替多筆。這種情況主要是在一些重複瑣碎的筆畫中出現。如此省減筆畫一方面寫來快捷,另一方面草化隸體。

會月二十五

日。前言

解,謹驗問,

放、憲、恭辭
再次,還保留一定隸法特征。磔筆仍存在,橫筆還盡量左右撐足,字形尚呈扁方以此簡為法,當拟其古樸而靈活的筆緻。下筆要從容而率意,盡量保持中鋒運筆,重
起也要重收。不宜一味地出鋒掃出,出鋒時要将筆力送到點畫末端。

府卿蔡

君起居

檄至遮

虜,還,

到
《誤死馬駒冊》用筆簡捷,筆形殘存隸意,尤其保留隸書的波磔,結體自由開張,充分發揮手指和手腕的功能,毛筆在狹窄的簡面上盤旋,字勢有迂回飛動之态。

人定時,

永騎放

馬行警

檄,牢駒
《誤死馬駒冊》還處于字字獨立的狀态,上下字之間連筆幾乎未見,這是章草區别于今草的主要特征。無論用筆、點畫、字形、字勢,充分發揮了書寫生理與書寫工具的優勢與性能。通觀斯冊,作者似乎在漫不經心地自由揮灑,抑揚頓挫,極富韻律感,宛如黃河長江之水,一瀉千裡,滔滔不絕,表現出強烈的藝術性,反映了漢代草書的發展狀況,代表了當時的草書藝術水平。

秦恭皆

知狀。記

到驗問,

明處言,

曰:今年

四月九日,

憲令隧


長焦永行

居延收降

亭,天雨,

永止,須

臾去,尉

放使

士吏馮

匡呼永

曰:‘馬罷,

持永

所騎

放馬

及駒隨

放後,歸

止害隧。

即日

騎歸吞

遠隧。其

夜人定

時,新沙

置吏

索放所

放馬,夜

置不能

得。還,

騎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