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深圳新增用地?華為在龍華新拍得的地塊,現場已有挖掘機進行施工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華為在深圳新增用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華為在龍華新拍得的地塊,現場已有挖掘機進行施工。南都記者 劉有志 攝
龍華區一塊新批出的産業用地,吸引了各方關注。10月19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底價2.98億元,拿下51.49萬平方米的地塊。在寸土寸金的深圳,這塊工業用地無疑屬于“巨無霸”級别。
這條看似簡單的新聞,傳遞出衆多訊息:于華為而言,決意在新能源産業進行擴張;就城市而言,華為對于深圳至關重要,此番巨量土地低價出讓,顯示出這座城市的産業雄心;具體到個體,南都記者在實地采訪時,當地居住的市民難掩喜悅:“華為落地,大有可為”。
記者探訪
大量工程機械已入場
華為新拍得的土地,用途為普通工業用地。規劃顯示,該地塊未來的建築面積為76.36萬平方米,包括廠房61.66萬平方米,食堂5.5萬平方米,宿舍9萬平方米,地塊靠近深圳另一個超大型企業:富士康。
把時間拉回到2019年,在市委書記王偉中親任“招商專員”的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一次性推出的産業用地總量為30平方公裡。
10月19日,南都記者實地探訪了華為拍得的福城地塊。該地塊西臨龍瀾大道,北面是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東臨大水坑水庫,附近還有富士康觀瀾科技園、成億高工業園等。目前,該地塊已完成土地整備工作,現場有多輛挖掘機正在進行施工,清理土石。
得知華為拍地的消息,居住在附近的王先生感慨地說,華為入駐會帶動上下遊産業的發展,龍華的發展又多了一台引擎。“更重要的是,政府也會投入人财物,改善周邊的環境,完善配套設施。對我們普通居民來說,這是最大的好處。”
華為深圳拿地的消息一經公布,即引發各界熱議。華為作為深圳乃至中國的明星企業,釋放出的最新發展擴張和産業布局喜訊;具體到城市而言,華為對于深圳至關重要。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華為用實際行動告訴市場,深圳是制造業的聚集地,依然在制造業上具備區位優勢。
規劃布局
華為“一字陣型”橫跨深莞
已公布的規劃顯示,華為未來在這裡将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新能源産業等戰略新興産業。
天眼查顯示,今年6月7日,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注冊地址位于福田區香蜜湖街道安托山總部大廈A座,法定代表人為胡厚崑。一位熟悉華為的業内人士分析稱,安托山可能是華為數字能源的管理總部。從新拍得地塊的規劃來看,福城這塊地則是工廠和研發,福城地塊很可能是華為數字新能源的生産基地。
地圖顯示,将于數年後崛起的産業新城,與坂田華為總部、松山湖基地呈一條直線布局,橫跨深圳、東莞兩城。
事實上,這幾年關于深圳産業外遷的讨論一直未曾間斷。2016年,華為搬遷至松山湖時,一篇名為《别讓華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曾引發引發了深圳人的焦慮。最普遍的說法是,企業外遷會導緻深圳産業“空心化”。
“華為在深圳拿地建廠,是對深圳産業外遷論的有力回擊。”盤和林表示,當前深圳制造業正在優化升級,傳統低效、低附加值的制造業的确會有外遷。但高端制造業,具備發展潛力的先進制造業,這是深圳制造業的核心力量,未來将會繼續在深圳生根發芽。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表示,深圳市政府這幾年一直緻力于留住制造業,特别是智能制造、先進制造業,而且确保拿出足夠的産業空間來留住制造業。“龍華區拿出大面積的地塊給華為建廠,這本身也是深圳市産業戰略發展的結果。”
後續影響
将産生“量化帶動效應”,帶動區域發展
位于深圳地理中心位置的龍華區,是深圳的産業大區,區内産業配套完善,擁有富士康等一批制造企業,該區正在聚焦“數字龍華、都市核心”戰略目标。
華為深圳拿地時,恰逢龍華區兩會召開,該區政府工作報告直言,龍華區存在産業核心競争力不強、數字經濟産業與企業質量效益有待提升、尚未形成優質梯隊、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産學研用融合創新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華為與龍華的攜手,在此前雙方的合作中也有端倪。2020年9月,龍華區人民政府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龍華區數字經濟發展及“智慧龍華”建設。
更關鍵的是,華為的業務布局也與“數字龍華”建設深度耦合。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也提出“深耕數字化”。在華為龍頭效應的帶動下,衆多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可能會落地龍華,完善産業生态。
“龍華的做法其實也提供了很好的啟示,政府要有戰略、要配備最稀缺的土地資源,才能吸引像華為這樣的企業落地。”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漢侖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袁易明教授表示。
袁易明表示,區域強勢發展,需要有重要的龍頭企業,相互支撐,共同構成産業的生态環境。這需要有骨幹或支柱型企業來支撐,很多企業參與,來構成産業發展的生态。華為進來以後,可以跟富士康這樣的大企業形成協同,産生“量化帶動效應”,共同帶動區域戰略目标的達成。
專家說法
政府應重點關注營商環境,引進來更要留得住
專家們首先關注的是營商環境。盤和林表示,最好的方式是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簡政放權,減稅降費,服務好企業,對接好金融機構、市政設施等方面,同時在制度框架内,為高端制造企業提供适當的便利。
“從地方政府層面,還要做好協調,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着手解決企業的問題,讓企業盡快投産。”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說。
産業發展伴随的是人才的遷移。對于個體來說,區域的産業發展固然重要,但生活模式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一位“大廠”員工表示,企業搬遷,要去另外一個地方上班,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房價是不是便宜了,而是那邊的配套設施怎麼樣。“畢竟上有老,下有小,要考慮的問題很多。”
經過多年發展,華為松山湖片區由“不毛之地”,如今醫院、學校、公園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而松山湖官方也透露,東莞還在積極協調配套,将解決房子、教育、醫療等問題。
郭萬達表示,對于華為這樣的企業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得有相關配套。華為剛剛競得的福城産業用地規劃中,不僅有廠房,還有宿舍、食堂等配套設施。“有人的地方,一定得有相關的配套。”
“小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土地資源、政策支撐和研發補貼等資源,這樣的問題往往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會被忽略。”袁易明提醒,在大企業周邊,往往會形成産業集群生态,這種集群需要若幹個中小企業相互進行支撐、服務。“除了直接為大企業服務外,政府還要為集群中的大量的中小型企業開展優質服務,這是同等重要的。”
袁易明表示,營商環境不光是單個企業的事,應該是一個集群的思路。“服務好了小企業,大企業才能呆得住,更多的中小型企業也能依托大企業,共同構建一個開放的産業集群生态。這才是最穩定、最有競争力,也最有創新能力、最能引領市場的模式。”
采寫:南都記者 邱墨山 見習記者 方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