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02:11:56

《贈内》

唐·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大詩人李白,豪邁潇灑,揮毫即詩,讓當時的人如賀知章、杜甫等亦仰慕不已。可作為丈夫,李白卻是不合格的,在這首《贈内》中,李白對妻子表示了深深的自責。

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酩酊大醉如爛泥一般,雖然是我李白的妻子,卻和那整天不顧家的周太常妻子有什麼區别呢?有這樣一句話,相信李白夫人的心裡要好受些吧!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1

《贈内》

唐·白居易

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他人尚相勉,而況我與君。

黔婁固窮士,妻賢忘其貧。冀缺一農夫,妻敬俨如賓。

陶潛不營生,翟氏自爨薪。梁鴻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雖不讀書,此事耳亦聞。至此千載後,傳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間,不能忘其身。所須者衣食,不過飽與溫。

蔬食足充饑,何必膏粱珍。缯絮足禦寒,何必錦繡文。

君家有贻訓,清白遺子孫。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

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

元和三年,37歲的白居易與楊氏結婚,這場婚姻是父母首肯、門當戶對的婚姻,妻子不大通文墨,白居易對于這個妻子應該是不滿意的。

全詩如叙家常,以古比今,從遠到近,不厭其煩,苦口婆心,似乎為妻子講家訓,雖然在最後出現了“偕老同欣欣”的字樣,但也是官樣文字,不見激蕩的感情。字裡行間隻有夫妻的倫理道德,更多的是婦道,缺乏新婚燕爾的情趣。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2

《贈内》

南朝·徐悱

日暮想清揚,蹑履出淑房

網蟲生錦薦,遊塵掩玉床。

不見可憐影,空餘黼賬香。

彼美情多樂,挾瑟坐高堂。

豈忘離憂者,向隅心獨傷。

聊以一書禮,以代幾回腸。

相比白居易的毫無情趣和生硬語言,徐悱就顯得有情有義的多。

詩中,以清揚比妻子。黃昏時分,詩人想念妻子的倩影。相思情切,坐卧不甯,活脫一脫一個媳婦不在的可憐樣子。結尾還說道:此刻你該正快快樂樂地坐在高堂上鼓瑟,該不會忘了我這憂愁的人兒獨自向隅吧?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3

《寄内》

明·于謙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相好。生男與育女,所期在偕老。

我生叨國恩,顯宦亦何早。班資忝亞卿,巡撫曆邊徼。

自愧才力薄,無功答穹吳。勉力效驅馳,庶以贖天讨。

汝居辇毂下,閨門日幽悄。大兒在故鄉,地遠音信杳。

二女正嬌癡,但索梨與棗。況複家清貧,生計日草草。

汝惟内助勤,何曾事溫飽。而我非不知,報主事非小。

忠孝世所珍,賢良國之寶。尺書緻殷勤,此意諒能表。

歲寒松柏心,彼此永相保。

于謙是明代名臣,21歲的于謙與董氏結婚。董氏夫人,知書達理,孝敬長輩,和睦鄰裡,持家勤謹儉樸,對丈夫體貼入微;夫妻感情甚笃,經過多年以後,感情還是恩愛如初。

對于妻子的付出,于謙十分感謝和感激,他為工作奔波,不能為妻子分擔一些,感到十分愧疚,詩中還表達了對妻子的歉意,看來,于謙也是個暖男。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4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寫下這首詩時,李商隐遠在巴蜀,此時,他收到了妻子問他何時歸家的信。望着窗外落下的雨漲滿了池塘。什麼時候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你在想我而我也正好在想着你,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事情吧!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5

《寄内》

宋·孔仲平

試說途中景,方知别後心。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詩人遠行在外,寫了這首詩,送給妻子。詩人行于日暮之時,出門在外,思念愈深。後兩句卻一字也不提思字,隻說沿途之景,一片凄清之感,迎面襲來,對妻子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言語說不盡的地方,都在這十個字裡面了。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6

《九月八日戲作示妻子》

宋·陳與義

小甕今朝熟,無勞問酒家。

重陽明日是,何處有黃花?

美酒今日已釀熟了,無須再向酒家沽酒了。重陽佳節明日就是,然不知道何處有盛開的黃菊好與你對花暢飲。

宋朝詩人陳與義寫的這首詩可以說是至情無文,如日常談話,略代調侃,然平常中隐藏得是他與妻子的款款深情。以這首平淡而又滲透着無盡幸福的詩篇做結束。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7

《悼亡》

清·顧炎武

貞姑馬鬣在江村,送汝黃泉六歲孫。

地下相逢告父姥,遺民猶有一人存。

公元1680年,顧炎武原配王碩人于昆山病故,顧炎武吩咐仆人買來香燭等祭品,布置好妻子的靈位。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幾拜,痛哭失聲。

妻子逝世在遙遠的江南小鎮,送妻子入土為安的僅有六歲的長孫。在地下你見到年邁的父母,請秉告二老吧:明朝的遺民還有我這個人。這一年顧炎武已經六十八歲了。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8

《悼亡三首·其一》

宋·梅堯臣

結發為夫婦,于今十七年。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甯久全?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宋仁宗慶曆四年,梅堯臣與妻子謝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郵三溝,謝氏死于舟中。梅堯臣寫了三首詩悼念亡妻。

成婚十七年,詩人與妻子依然“看不足”,可見其感情十分深厚,而中路“長捐”令詩人悲痛不已。妻子去世,詩人想到自己也已兩鬓斑白,“同穴”之期應該不遠吧!

詩人由妻子去世而聯想到自己大限不遠,詞句質樸,感情深厚。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9

《行次壽州寄内》

宋·歐陽修

紫金山下水長流,嘗記當年此共遊。

今夜南風吹客夢,清淮明月照孤舟。

歐陽修也和現在的許多丈夫一樣,時刻想到妻子。

歐陽修行到紫金山時,想起妻子,因為當年兩人曾共同遊覽過此地,這勾起了他對妻子的想念,今天晚上南風吹拂着自己,明月照耀着孤單的自己。

走到曾經共遊的地方,就不會自然地想起你。

卻話巴山夜雨時全詩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10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