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六親關系圖

六親關系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23:45:43

六親關系圖?一代無親,二代無表,三代四代誰也不曉:“斷親”背後的親緣關系重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六親關系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六親關系圖(半月談一代無親)1

六親關系圖

一代無親,二代無表,三代四代誰也不曉:“斷親”背後的親緣關系重構

作者:胡小武

中國人的親緣關系在不同代際差異顯著。“斷親”主要表現為懶于、疏于、不屑同二代以内親戚互動和交往的現象。

青年“斷親”現象呈現蔓延之勢。老話講“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幾乎變成“一代無親,二代無表,三代四代誰也不曉”。很多90後、00後青年,都是獨生子女,連兄弟姐妹都沒有,二代就更沒有表兄弟姐妹。親戚概念逐漸淡漠,親緣關系粘性幾乎喪失,對現存親戚之間的互動幾乎失去興趣……“斷親”背後,中國家庭親緣關系究竟發生着怎樣的變化?

社會交往内卷化、流動化、自主化、原子化

過去中國社會以擴大家庭為主,親緣關系較為緊密。由于交通信息相對閉塞,人們的社會活動空間相對有限,生産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關系和互助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種親戚關系,因而基于血緣關系的親戚是最可靠和穩定的社會關系。

進入現代化、開放性、高流動性的社會後,中國人的社會關系網絡發生較大變化,以學緣而非血緣的同學關系、校友關系逐漸占據社會關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現代社會中血緣親朋因拆遷、借貸、财産繼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親緣之間的“利益沖突”逐漸超越“利益鍊接”的比重。因此,從傳統到現代社會的重大變遷中,親戚關系式微是一種客觀社會事實。

“内卷”環境加劇。00後的獨生子女常年遊走于各種課堂之中,他們從小在内卷化的教育體系内生長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幾乎從小就周旋于各類奧數班、藝術體育素質課程班等,他們的世界被學校及各類輔導班所“窄化”為一個個“學習機器”。這種内卷化社會生長環境,對青少年學生而言,休閑生活被極大壓縮,社會交往特别是走親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親戚“不在場”或被同學所替代,緻使“斷親”成為必然。

城市化與社會流動造成居住地分離。中國開啟加速城鎮化進程後,有超6億人口陸續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其中超過2億人口實現跨省市居住流動。遠距離流動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家庭成員居住分離,使他們的下一代從小缺乏對親戚的親密接觸與頻繁交往,亦加速青年世代“斷親”行為。

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小家庭獨立自主性增強,對傳統社會相對緊密的親戚關系沖擊較大。市場經濟下的銀行貸款和國家先後推動的全民醫保、社保,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以及大學内各種獎學金、困難補貼、勤工助學等方式,讓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過親戚網絡來獲得生存和發展資料。這種因經濟獨立而帶來的安全感和衣食無憂的生活方式,直接沖淡新世代青年群體對親戚之間禮物饋贈的渴求,并在情感上也降低堂表兄弟乃至舅叔姑姨等親戚的心理需要,青年世代“斷親”變得自然而然。

互聯網時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原子化。生活方式決定人們的交往方式。00後世代可以說是中國典型的互聯網“元世代”,他們從小就沉浸于網絡,學習、遊戲、娛樂、交友等日常生活,都因互聯網而改變,也都在互聯網中實現。特别是随着國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廣大的鄉村地區也基本上實現網絡覆蓋,鄉村孩子與城裡孩子共享同一個互聯網世界。互聯網讓00後青年群體更加享受“人與網”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現實中“人與人”的生活方式,走親訪友這種長輩堅持的社交方式,已經被青年群體逐漸放棄。互聯網搶占青年的時間、空間和心理,造成青年一定的社會交往惰性。“斷親”現象因“網絡原住民”沉溺虛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現實中不斷上演。

親緣喚醒,延綿不絕

青年群體“斷親”之後,中國人的親緣關系将會走向何處?事實上,每一代人都形塑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所有青年都會經曆懵懂的少年時期,也會體味百态的中年時期。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生活背景,對親緣關系的理解和認知也會發生變化。

當代經濟社會結構決定家庭的經濟獨立性,以及互聯網世代群體“互聯網遊子”形态的生活方式,同時,内卷的教育格局和總體上中國家庭“少親戚化”,依然會長期形塑青年群體“斷親”行為。青年成年後成家立業,必然改變曾經的青年心理與角色。結婚後的成年人,會因為結婚、婚禮、生子等行為,重塑自己的家庭親緣關系結構。

随着社會經驗和心智成熟,身為家長的成年人必然遵循親戚交往的基本倫理,逐漸适應婚後更多親戚的交往慣習。為人父母後,在圍繞孩子哺育、教育、生活、成長等問題方面,大多會形成中國式家長心理。絕大多數中國家長心理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懂禮貌、有情商、合群、有朋友,這些心理期盼事實上包含一種“親緣喚醒”功能,表現為對自己繁衍後代的自我認同,對血緣、親緣關系有直接認知和生命體驗。他們多數會逐漸适應“中國式”家庭親緣關系規則,逐漸學會經營自己的家庭和親緣網絡,最終像他們的父輩那樣,經營和維系中國傳統的親緣關系。(作者單位:南京大學社會學系)

(刊于《半月談内部版》2022年第6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