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唐朝著名詩人,有鬼才之稱,年少成名,七歲與韓愈論詩。成年後,他的才華讓人嫉妒,為斷他仕途,年輕學子設計陷害他,終成功。李賀對世俗感到不公,有才無用,社會黑暗,但堅持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年老,寫出千古絕句,後人單獨拿出做上聯,百年後,才有人對出下聯。
一、與韓愈論詩
李賀七歲,李賀小有名氣,韓愈聞之,特拜訪,然不知其年齡,誤以為以訛傳訛,名不副實。韓愈,名動天下大文豪,李賀早已仰慕許久,特向韓愈請教。韓愈看其好學,教導學術,一番交談,其學之高,婉言請其作詩,一首《高軒過》随口而出,韓愈驚為天人,如此才學,不負天才之名。《高軒過》成千古名詩,隻是李賀論詩而作。
二、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李賀前往帝都,準備參加下一輪帝都的進士考試,同代學子,對其才學十分忌憚,李賀在,其他學子無出頭之日,一起策劃陷害李賀,最終成功,斷李賀仕途。李賀的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是諧音,同代學子稱,李賀考進士,就是對其父親不尊重。考官于是取消李賀考試資格,無法入仕途。韓愈感到不滿,發一文,名為《諱辯》,文中寫到,如果父親名仁,那麼還不能當人了,否則也是大不孝。韓愈發文,有識之士認同,但無法改變世俗,無法改變社會。
三、郁郁不得志
李賀,久居長安多年,作詩無數,一首《緻酒行》,抒發其郁郁不得志之情,也抒發他想念家鄉之情,但他仍然不甘,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仍然向往仕途。然現實是殘酷的,隻憑才學,沒有官位,再好的文章隻會被人稱贊,而不會流入上層。李賀才學,就算天下聞名,身在深宮的皇帝也不會知道,這就是那個年代殘酷所在。真正有才學的人,一直在最底層,官僚體系被貴族掌控,國家高層永遠都不是真正有才學的人。李賀黯然失魂,在郁郁不得志中離開帝都,一路向西,停筆從戎,詩詞的風格,也逐漸帶有殺伐之氣,例如《雁門太守行》。
四、功成名就返回長安
李賀從戎三年,身居幕僚,三年後重返長安,身居九品,朝中之末,定居長安三年。從官三年,結交摯友,與其一起暢談人生與社會,看了很多社會悲劇,也結識很多與他一樣遭遇的人,社會的黑暗,讓他對朝廷失望。三年後,妻子病重去世,李賀郁郁寡歡,不久,因思念成疾,因病辭官,告老還鄉。李賀臨行之前,寫了兩句十分特别的詩,其中有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被稱為千古絕句,被後人單獨拿出,作為上聯,望有才學者對出下聯。
五、百年後對出下聯
一直到唐朝滅亡,這句下聯也沒有人對出來,兩百年後,北宋嗜酒書生石延年,在一次醉酒後,脫口而出下聯,對仗工整。石延年脫口而出,月如無恨月長圓,此句是兩百年内最佳下聯。兩句都是引用大自然之秒物,堪稱經典之作。這就是文字的魅力,簡單的文字,組合成富有靈魂的詩篇,把情感融入簡單的詩詞中,隻憑七個字,抒發心中無限别恨。也許石延年并不是嗜酒,而是想要自己沉醉,沉醉在詩詞中。
結語
詩詞歌賦,是我國古典文化,但現在繼承的人越來越少,一所大學中,學習西語的人數,是學習古典文學的幾倍。也許詩詞在某些人眼中十分枯燥乏味,但其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結晶,古人詩詞可脫口而出,現代人連讀都讀不明白。學習詩詞歌賦很有必要,日本為此專門開設課程,開設中國古典文學,從小教育日本小孩,學習中國的詩詞歌賦,而我國作為古典文學的傳承者,為何不大力傳承并且弘揚傳統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