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國慶假期,上海闵行博物館的一次特别展出很是熱鬧。每日2000人次預約量,場場爆滿。
遊客是為誰而來?闵行博物館宣教部主任徐迪告訴記者,坐落在博物館裡的清代圓明園牛首、虎首、猴首、豬首以及其它40餘件海外回流文物,是吸引大多數人前來參觀的主要原因。獸首銅像、神面卣、遂公盨、倗季鳳鳥尊、立兔形典尊……那些在曆史上被掠走、流失海外的文物,曆經百年,終于在這裡回歸重聚了。
百年前,被掠奪走的它們流失海外
去過北京圓明園參觀的遊客,一定忘不了海晏堂外的那片噴泉廢墟。但是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前,這裡曾有12座高高矗立的獸首銅像——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代表着中國人十二生辰的圓滿和祝福。
這些珍貴的文物制作于乾隆24年,由意大利傳教士郎世甯設計,獸頭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時,每座銅像輪流噴水,是古代中國國力強盛的象征。“可是在戰争發生後,它們被聯軍搶走,流失海外。颠沛流離150多年,才重新回歸國内。”徐迪介紹說。
馬首、牛首、虎首……每一件獸首所經曆的波折都不同。“比如說我們的虎首,1985年它在一位退休的美國警察手裡,最早被用在他家的洗手間當挂毛巾的鈎子。馬首被丢棄在他家後面的庭院做裝飾品,很不愛惜。後來一位比較懂行的古董商人以1500美元的價格把它買走了,再後來被轉賣到英國,兜兜轉轉,直到2000年,才被搶救回國。”
而可惜的是,至今還有五件獸首銅像沒有找到。截止目前,隻有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等七尊園流失獸首銅像回歸祖國。
“其中蛇首、羊首、雞首更是從未露面,年代比較久遠,現在不好說到底是什麼情況。”徐迪告訴記者。
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重聚展覽
記者了解到,闵行博物館攜手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共同打造“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将持續展出到12月18日。橫貫商周,經春秋戰國至兩漢,47件海外回流文物再次重聚。
立兔形典尊
神面卣
其中最為人矚目的是四大獸首的“會面”。現場其實有許多遊客是為它們而來,還有人在參觀過程中動情地落了淚。徐迪卻表示一點都不意外,“可能原本在大家的印象中,它們應該是很精美的文物,但是實際上看到的它們,傷痕累累,虎首的胡須已經脫落了,猴首的右臉頰整個凹陷下去,豬首的後腦勺癟了一大塊,隻有牛首保存的相對完整……面對傷痕累累的獸首,你就很難去平複自己的心情。”
他在博物館工作多年,對于文物抱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我把它們當作是活着的傳記。”
“文物不是放在展櫃裡的冰冷展示品。它們是會說話的,在表達着它們背後所經曆的故事,可以和人之間産生聯系。”這是徐迪從事文物保護工作以來所堅持的觀點,也似乎印照出此次展覽的特别之處,“這批流失海外的文物是一個時代的印證,它們曾在我們動蕩的時候,衰落的時候被人掠奪走;但是在我們重新強盛起來的時候,重新回歸到國内,“它們代表着曆史前後的變化,見證着祖國發展的進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孫慶雲
校對 王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