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江水連廣州和武漢嗎

長江水連廣州和武漢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16:28:41

長江水連廣州和武漢嗎?今年全國兩會上,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關注焦點之一加強長江幹流水生生物生境修複、推進“江湖連通”,在多件提案中被提及,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長江水連廣州和武漢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長江水連廣州和武漢嗎(長江江湖再連通)1

長江水連廣州和武漢嗎

今年全國兩會上,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關注焦點之一。加強長江幹流水生生物生境修複、推進“江湖連通”,在多件提案中被提及。

民進中央在提案中指出,長江破碎化的生境狀況尚未改善;緻公黨中央建議,實施江湖再連通計劃,加強長江水生态保護修複;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馬建華建議,加快推進長江中下遊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修複,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長江江豚數量止跌回升,值得高興但不能松勁

數日前,農業農村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科學考察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實現了曆史性的止跌回升。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旭東在接受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仍然不能松勁。”

長江江豚是處于長江生态系統食物鍊頂端的哺乳動物,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譬如,長江中的魚類如果變少了,可供長江江豚食用的食物就少,其數量也會減少。因此,長江江豚數量的多寡,是反映長江生态系統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

徐旭東表示,長江江豚數量止跌回升,“不僅說明長江魚類數量正在恢複,長江江豚有吃的了,也意味着人類采取的多重保護措施取得了成效。”

過去,人類的一些活動幹擾了長江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長繁殖,如船舶噪聲、水體污染、非法挖沙、江湖阻隔、酷漁濫捕等。對此,長江沿岸各地市通過加強珍稀生物保護地建設、開展生态修複工作、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嚴格執法等,不斷加強對長江水生生物的保護。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啟動的“十年禁漁”,也為保護加了碼。

得益于此,不僅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有所增加,長江魚類種類和資源量也逐步增長,區域代表物種資源恢複較好。長江上遊的特有魚類、中遊的四大家魚、下遊的刀魚,數量都有明顯的增長。同時,部分物種分布區域明顯擴大,如多年未見的鳤魚,在長江中遊及洞庭湖出現頻率有所增加。

不過,徐旭東同時提醒:“我們還沒到慶賀的時候。這就好比死神要把長江江豚從我們眼前奪走,人類努力把它留下。在這場和困難的拔河中,形勢剛剛穩住,我們一旦稍稍松勁,就可能前功盡棄。”

而在他看來,解決水系不連通問題,正是當務之急。

水文變化關乎長江生物多樣性

事實上,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也提到了長江水系不連通的問題。會上指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總體偏低、珍稀物種瀕危狀況嚴峻、外來物種種類較多、水系連通性和水生生物生境狀況較差等現狀尚未根本改善。

長江上遊的一些河段,由過去自然流淌的流水生境變為以水庫為主的靜水生境,給依賴流水生境的長江上遊特有魚類生存帶來挑戰。

民進中央在提案中指出,長江中下遊僅有鄱陽湖、洞庭湖和石臼湖與長江幹流保持自然水文連通,江湖洄遊性魚類繁殖空間減少。長江幹流岸帶開發嚴重,部分江段的自然岸線僅10%左右,破壞了淺灘漫灘等魚類栖息地。幹支流建壩、江湖間建閘,阻斷了魚類洄遊通道,破壞了自然水文條件。此外,長江中下遊江段來沙減少和清水下洩,造成濕地植被面積萎縮,産卵場等栖息地大量喪失。

緻公黨中央也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到,長江水生植被分布面積萎縮嚴重問題仍存在。浮遊植物、底栖動物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群落結構單一、完整性低。

“水庫的蓄水、放水節奏與水生動植物需求的季節錯位,會加劇生物群落的衰退。”徐旭東表示,水量水位是水生動植物生長繁衍的重要生态因子。淺灘漫灘隻有保持淹沒才能形成水生植被,适合魚類栖息,而上遊水庫在秋季蓄水,導緻中下遊一些原有的栖息地裸露幹涸;同樣,上遊水庫在春季放水漲水過快,漫灘上植物發芽生長跟不上,也不利于形成植被。

推進“江湖再連通”需多方協作

開展長江水生生物生境的保護修複,一份科學準确的生境體檢報告必不可少。

民進中央建議,圍繞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建立長江流域“三水”統籌的水環境質量标準,從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态及流域生境等幾個維度進行評價,對長江流域生态系統健康情況進行全面體檢。在現有水生生物觀測點的基礎上,對生境和水生生物同時進行實時、動态和全面的監測管理,形成生态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健全長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機制,強化長江幹流水生生物生境修複。

為加強長江水生态保護修複,緻公黨中央建議,在嚴格實施長江“十年禁漁”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江湖再連通規劃,重新打開魚類索餌場和産卵場之間的洄遊通道,通過連通江湖後的豐富魚類資源,為長江水生生物和江豚、長吻鮠、銅魚等珍稀物種提供更豐富的餌料,通過水文擾動,提升栖息生境的異質性,進而增加水生生物整體多樣性,實現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完全恢複實現漁業資源和長江流域生态系統功能戰略目标。

那麼,如何實現江湖再連通?

馬建華等13位全國政協委員在聯名提案中建議,推進自然連通,堅持自然恢複為主,改變目标單一的防洪抗旱調度機制,轉變為多目标的綜合生态調度,建立長江中下遊河湖連通常态化機制。在保障防洪抗旱的前提下,增加閘壩開放次數和時長,在魚類繁殖、索餌、越冬等洄遊期,保持閘口開啟,自然恢複魚類資源量和生物多樣性,促進通江河湖生物通道恢複。

“綜合生态調度既要考慮防洪和發電的需要,也要考慮下遊生态需水,盡可能滿足生态修複所需要的條件。”參與聯名提案的徐旭東說。

實際工作中,由于河湖水系連通工程涉及水利建設、截污治污、城鄉規劃建設、濕地修複、景觀綠化、征地拆遷等多方面,協調難度大,導緻河湖水系連通工作推進受到很大制約。因此,馬建華建議,盡快建立水利、生态環境、自然資源、農業、住建、交通等多部門的長江中下遊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修複協調機制,強化協同配合,加強信息共享和溝通,協調解決工程規劃、建設、運行、管護等重大問題。

馬建華認為,還應加快頂層設計,建議流域管理機構牽頭盡快啟動編制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水系連通修複規劃,開展中下遊河湖生物通道本底數據調查,分析長江幹流及重要支流河湖水系阻隔的類型及生态效應,開展長江中下遊重要河湖水系連通性調查及評估,制定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修複方案,在試點基礎上全面實施。(記者陳妍淩)

原标題:長江江湖再連通,為何被頻頻提及?

來源:中國環境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