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元曲四大家,分别指的是、、、四位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他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的形象也廣為人稱。
其中《窦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單刀會》等,是他的代表作。
白樸
他的幼年遭逢兵荒馬亂的歲月,他隻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
白樸的父親白華于金朝滅亡後先投南宋,做了。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華遂北投元朝。
的劇作,題材多出曆史傳說,劇情多為才人韻事。
白樸寫過15種劇本,這15種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牆記》、《唐明皇遊月宮》、《韓翠颦禦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筝怨》、《漢高祖斬白蛇》、《蘇小小月夜錢塘夢》、《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崔護谒漿》、《高祖歸莊》、《鴛鴦間牆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閻師道趕江江》。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雕》殘折,共16本。
鄭光祖
有關鄭光祖的生平事迹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從鐘嗣成《錄鬼簿》中,我們知道他早年習儒為業,後來補授為吏,因而南居。他"為人方直",不善與官場人物相交往。
鄭光祖一生寫過18種雜劇劇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瑣倩女離魂》、《刍梅香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懾政》、《虎牢關三戰呂布》等。
馬緻遠
馬緻遠著有雜劇十六種,存世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嶽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抟高卧》七種。
寫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劇。豪放中顯其飄逸、沉郁中見通脫之風格。
其中在《倩女離魂》一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感情真摯熱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這一劇堪與《西廂記》相媲美。
今天我們來說下關漢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窦娥年幼時叫窦端雲,從那時起就是個苦命的姑娘。
自幼喪母本來就很不幸,但是父親窦天章還一心考取功名,在她七歲那年,為了湊趕考的路費,把她賣給了蔡婆婆做童養媳,杳無音信。
從此窦天章的女兒窦端雲消失了,蔡婆婆有了一個叫窦娥的媳婦,窦娥十七歲成婚,十九歲守寡,好在蔡婆婆家還有高利貸的生意可做,兩個寡婦生活倒還過得去。
怎奈寡婦門前是非多,流氓張驢兒父子看上婆媳二人,威脅蔡婆婆答應将父子二人入贅到家中,也就是婆媳兩個嫁給父子兩個,蔡婆婆世故苟且,膽小怕事,首先答應,選擇嫁給那個老流氓。但是窦娥堅決不從。
張驢兒賊心不死,他認為如果蔡婆婆死了,家産歸他父子二人所有,再威脅窦娥就會容易很多。本來想毒死蔡婆婆的羊肚湯,陰差陽錯被老子喝了。
如果窦娥不認罪,官府就要懲罰她的婆婆,她的善良不忍心讓她眼看婆婆像自己一樣忍受嚴刑铐打,于是違心地承認藥死了"公公"。
自己本來就沒有做錯,蒙受此巨大冤屈,又怎能甘心!她發出了擲地有聲的控訴:"天地也,隻該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塗了盜跖、顔淵"。
但是她的冤屈又要跟誰去訴說呢?
指望父親嗎"已是十多年不睹爹爹面"。
能指望婆婆什麼,她隻希望婆婆每逢初一十五燒點兒紙錢僅此而已
文學作品中,盡管悲劇有它特殊之美,但是善良人良好願望的實現是人心所向,作者安排了三樁誓願。
"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隻在八尺旗槍素練懸"。
"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綿" ",免着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憐,皇天也肯從人願,……三年不見甘霖降……"
三個在我們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卻都應驗了。
也隻有如此,才能印證窦娥的千古奇冤,才能給善良的人們一個良好的期待,對于窦娥的這三個誓願,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就像現在我們看的電視劇的結局,明明知道這個結局很狗血,但是它總是希望給人一個好的結尾,對未來有一個美好的希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