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援滬一線也有溫暖和感動

援滬一線也有溫暖和感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5 18:18:48

上海,會記住這個春天。記住這波疫情“倒春寒”帶來的“寒氣”逼人,也會記住,在抗疫最吃勁、最關鍵之時,被一股股從全國四面八方彙聚而來的守“滬”暖流包裹着的溫暖。

奧密克戎變異株如此狡猾,“破防”後的上海猝不及防,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大考拉開。一個多月時間,全市每天的陽性感染者人數走出一根陡峭的上揚線,且在這個深度老齡化的城市,重症、危重症人數在攀升。為了防疫需要,社區封控時間也一延再延……

上海,深陷一場苦戰硬戰之中。據上海市衛健委昨天上午通報,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感染者人數已超過50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馳援上海!”伴随着出征令,白衣執甲,從各地星夜馳騁,跨越山海而來。

在這個春天裡,春風,正是随着這一批批守“滬”者的到來而到來。各地的援滬醫療隊,不僅為上海帶來了當前最急需的戰鬥力——醫療救治力量和核酸采樣檢測力量,也鼓舞了無數上海市民的抗疫士氣。

近一段時間,上海每天的核酸篩查量約1000萬人。如此“天量”何以快速消化?截至目前,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市支援上海核酸采樣人員近20萬人次。迎朝陽出發、披夜露歸去,“路上舟車勞頓數小時 每人每天幾百次的重複揮臂采樣”成了這些援滬大白們的工作“日常”。

逆行者中,來自全國17個兄弟省市和部隊系統的2.5萬名醫護人員,進駐本市多家方艙醫院、定點醫院。為照護感染者和病患,這些援滬的精兵強将一次次挑戰身體極限,通宵達旦,任由自己的睡眠時間一縮再縮、被壓成碎片……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樣,把所有的煩惱所有的憂愁,統統都吹散……”可愛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出艙回家前,執意打開手機,放了一首自己最喜歡的歌,和“大白”道别。

這何嘗不是戰“疫”當下,衆多上海市民的心聲——對于那些在背上寫下出征地“坐标”的“大白”們,千言萬語,道不盡一聲感謝:來不及好好認識,卻難忘你們溫柔的眼神。

共同守“滬”的春風,是這個春天最暖的風。

“我們來上海就是為了支援,哪裡需要,就去哪裡!”

“這是我第一次來上海。”4月15日,一支300人規模的貴州省援滬醫療隊(中醫分隊)馬不停蹄出征,于深夜11點抵滬。從那一刻開始,護理組組長、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長邸鐵濤的印象裡,時間就飛速轉起來了:清晨4點入住宿舍,上午9點前往位于長甯區綏甯路的方艙醫院熟悉實地工作環境。

沒想到,大上海的市中心竟如此安靜。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戰鬥”就要開始了——晚上10點,這裡就要開艙。

“快快快!”作為這支貴州醫療隊的領隊,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鄭曙光立刻進行一番緊急部署,來自30個不同單位的300人隊伍,被快速分為感控、醫療、護理7個小組,披甲上陣。

“來之前,我知道這次任務很艱巨,但沒想到會這麼艱巨。”讓邸鐵濤印象深刻的是4月17日,也就是開艙第二天,收治人數一下子從9人驟增到1056人!從早上10點到晚上11點,邸鐵濤的對講機裡重複最多的是一句“快點,抓緊時間!”這一天,醫護們按照4小時一班切入“車輪戰”,每一個班頭的人脫下防護服,都能倒出一盆水!

戰“疫”極度艱苦的這一天,鄭曙光還接到一通求助:長甯區發來請求,希望抽調一支核酸檢測隊去社區采樣。此時,距離醫護人員進艙還不到15個小時。一邊是人生地不熟、忙着收治,一邊還要抽人去支援社區采樣,如何兼顧?“我們來上海,就是為了支援,哪裡需要,就去哪裡!”鄭曙光沒多想,緊急抽調了100名護士前往指定社區支援。10小時鏖戰,這批完成任務的“大白”,披着星光返回方艙,等待他們的不是休息,部分隊員還要繼續輔助方艙收治工作。

在衆多援滬醫療隊中,武漢醫療隊的到來,被很多網友稱為“熱幹面”和“生煎包”的雙向奔赴。

“2020年,上海援鄂醫療隊是最早趕赴武漢的隊伍之一。這一次,我們懷着感恩的心情而來。”武漢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孫輝所在的武漢協和醫療隊,4月初抵滬後,進駐上海新國博中心方艙醫院。4月22日,上海新國博中心方艙醫院W1艙轉為定點醫院後,這裡收治的輕型、普通型患者漸漸多起來。

“收治的患者中,有不少老人患有基礎性疾病,要密切關注。”孫輝說,醫療隊特地動員了協和醫院本部,在互聯網醫院上構建了上海方艙醫院免費咨詢平台,這種艙内艙外相結合的管理方式,頗受好評。

援滬一線也有溫暖和感動(白衣執甲共同守)1

進駐上海第四人民醫院的中國電建黃河三門峽醫院援滬醫療隊成員,在救治過程中與小患者建立起濃厚情誼。

在上海戰“疫”最吃勁、最艱難的時刻,從全國各地前來馳援的醫療隊,配齊精兵強将。他們中有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有護理能手,也有專職院感人員。不少援滬醫療隊隊員都是“老兵”,參加過包括2020年“武漢保衛戰”在内的多地抗疫,作出過突出貢獻。

4月17日,遼甯省援滬醫療隊整建制接管寶山區方艙醫院E區、F區開艙,到4月24日,這裡的E區、F區和G區的1500張床位全部啟用。對于艙内收住的普通患者,這支醫療隊根據中醫辨證,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指導下,采用“三方三藥”等原則進行治療。

“我們和上海的同行、上海的人民共同應戰奧密克戎變異株,目标隻有一個,最終實現社會面清零。”孫輝說。在武漢,包括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大中南醫院等多家醫院,已派出不止一批醫療隊馳援上海。

“同心守滬,不勝不歸!”這是很多援滬隊員立下的“軍令狀”。為了這份壯志,有人寫下日記,記下抗疫外的“小插曲”。浙江省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一位醫生記錄:援滬近一個月時間,妻子發來視頻說孩子已學會走路。雖然身為老爸,錯過了孩子人生中邁出的第一步,但“為了更重要的任務,無怨無悔。”

4月24日,邸鐵濤所在的方艙,迎來400多名治愈出艙者。一位老伯出艙時塞來一封手寫的感謝信。“在這裡工作确實很累,但隻要聽到一句來自患者的‘我理解你們’,我就感覺所有的疲憊、委屈都不存在了。”說這話時,邸鐵濤再也忍不住,哽咽了……

國内重症醫學名家尖兵集結滬上,投入戰“疫”第一線

比起方艙“大進、大出”的收治周轉節奏,定點醫院是一個更加驚心動魄的戰場。尤其是面對重症患者,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是不二目标。目前,外省市援滬醫療隊中,一批重症醫學尖兵已漸次充實到滬上各大定點醫院。

昨天,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張麗娜與她所在的湖南省醫療隊重症團隊進駐黃浦區盧灣中心醫院(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新冠ICU病區的第5天。而上海,是張麗娜及其所在的湘雅重症醫學團隊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因抗疫而奔赴的第八站。來上海前,張麗娜已在吉林連續奮戰了36天,參與重症患者的救治。

随着病例數劇增,重症病例牽動人心。截至4月25日,本市共有死亡病例190例,最小33歲,最大101歲,平均年齡82.52歲。190例病例中,70歲以上死亡病例占總數的86.32%。除1例心源性猝死,其餘死亡原因均為基礎性疾病。

對新冠重症患者,到底如何開展救治?救治重點、難點、挑戰在哪裡?

作為黃浦區目前唯一的定點醫院,轉來盧中心的患者,大部分病情都較重,且大多是高齡狀态,這個人群特點決定了他們合并多種并發症、以及新冠重症高危因素。

湘雅重症團隊進駐後,結合國家第九版指南以及醫院收治情況,制定了一個院區内的診療方案,保證各病區的同質化管理。

“ICU的床位資源總是有限的,為此,我們建立了‘候床’管理模式,形成‘亞ICU單元’,簡單說,就是把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收治在相對集中區域,由更有經驗的醫護團隊照護;與此同時,密切觀察,與ICU無縫銜接。”在張麗娜看來,預警機制建設對新冠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非常重要,在發現異常苗頭時,早幹預,關口前移,就有可能阻止患者發展成重症。目前,湘雅重症團隊還聯合盧中心醫療團隊建立了一個院内快速反應團隊,由醫生、呼吸治療師等每天進入病區巡診,對病人的高危因素給予相應的治療指導。

為更好護航生命,提高救治率,當前,來自湖北省、福建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蘇省等多支重症醫療團隊充實進入九院北院、華山北院、周浦醫院、臨港六院、浦東醫院、老年醫學中心等10家上海的新冠定點醫院。

還有定點醫院院長透露,目前,包括邱海波、康焰、李春晖、杜斌等在内的多位國内頂尖重症名家,已悉數坐鎮、參與對本地确診患者的會診。

為支援滬上另一家定點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北部院區,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牽頭、當地5家醫院組隊的湖北省援滬醫療隊一行67人,也已在4月19日與九院北部院區完成對接。4月21日起,這裡正式收治患者。

“收治患者平均年齡75歲以上,有多名90歲以上患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傅新巧說,目前,這支湖北省醫療隊與上海九院重症呼吸科團隊一起,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基礎上,快速推進醫療救治工作。

“上海最需要什麼,就支援什麼。”共同戰“疫”、齊心守“滬”,是一次次的出發、一次次的增援。天津援滬醫療隊4月3日抵達後,已在滬奮戰20餘天。4月25日,由天津市急救中心再抽調50輛急救車及50名急救醫生等組成的天津市援滬院前急救醫療隊馳援上海,全力支援上海疫情院前醫療救治工作。

同天中午,河南省援滬醫療轉運隊也從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出發、馳援上海。這支轉運隊包括50輛負壓救護車、1輛指揮車及190名随車醫務人員,由鄭州、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濮陽、南陽、商丘、周口、駐馬店10個省轄市抽調醫護人員組成。根據最新統計,河南省已派出1511名醫務人員和286名核酸檢測人員馳援上海。

一起守“滬”,不負重托。昨天下午3點,一支由114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鄂爾多斯援滬醫療隊也開拔出征。他們從伊金霍洛國際機場飛赴上海,投入新冠醫療救治工作。

待疫情散去,脫下防護服,共賞浦江美景

有人形容,如果将防疫比作一場戰役,那麼,核酸檢測就是打沖鋒,必須以快制快,快速找到傳染源,切斷隐性傳播。

當前,随着篩查工作在全市推進、全員覆蓋,核酸檢測能力從某種程度上,已成為這一輪防控中的重點抓手、重要戰“疫”力。得益于全國各地的支援,上海的每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已從最初的102萬管提升至如今的580萬管。

專家透露,“目前上海本地力量的檢測能力約400多萬管,在檢測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會往蘇、浙、皖甚至河南、山東、福建送樣本。”另一方面,增援上海的采樣力量,有不少來自蘇浙兩地。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對本地的打擾,這些“大白”開啟了雙城生活。

“小區裡這次來了一位杭州的‘大白’,聽他們說,每天淩晨就要出發,花三小時趕往上海,一天工作完成返回住處後,還要集體測核酸,直到半夜才能睡下,周而複始……”在“上海發布”上,一位市民寫下的留言,感動了很多網友。

在嘉定區南翔鎮東社區鄰裡中心門口,每天清晨6點半左右,來自江蘇泰州援滬醫療隊的9輛大巴都會準時到來。這支21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滬醫療隊,每天往返車程6小時,為了盡可能完成在上海社區的采樣,“大白”穿上防護服,經常不吃不喝6至8小時。

江蘇泰州醫療隊隊員雷威也是一位抗疫老兵。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前不久到南翔的一個社區采樣,一名穿着雨衣的小女孩,在完成采樣後從袋子裡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兒童畫送給他。“大白,謝謝你!”女孩稚嫩又真誠的話語,讓他心裡暖暖的。

走在上海更多的小區,有時,一聲聲“謝謝大白”從居民家的陽台上傳出,配着市民的揮手緻謝,像極了一首動聽的大合唱。自3月28日以來,江蘇省援滬醫療隊共有1.1萬餘名隊員支援上海核酸篩查采樣工作。其中,7500人組成的援滬應急采樣隊,每次接到任務後,從江蘇各地出發,完成任務後即返回各地進行隔離休養、健康監測。截至4月22日,江蘇省援滬應急采樣隊共12次支援上海,累計采樣2038.17萬人次。

就在幾天前,在浦東新區南碼頭路街道,街道辦事處還代表居民,專門為一支江蘇援滬醫療隊分隊寫去了感謝信。除了向逆行者表達謝意,粉色的信紙上也留下一則心願:待到疫散人安和美之時,我們相約黃浦江畔,漫步南碼頭,共賞浦江美景,共赴春光無限。

這自然也是很多上海市民的心聲:感謝守“滬”春天的你們,疫情終會散,春天花會開。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盧曉川

來源:作者:文彙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