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先進篇11.25講了是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講孔子的四個門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着孔子閑坐。為啥呀?閑着無事,聊聊天。孔子問他們各自的志向,徒弟們在和諧的氣氛下各抒己見,各自聊起自己的志向。
這個故事發生在孔子晚年的時候。四個弟子分别是子路又名由;曾晳又名點;冉有又名求;公西華又名赤。
一日,孔子召集弟子說“我長你們幾歲。不要因為比你們稍長幾歲,你們就不敢暢所欲言了。平日裡,你們經常抱怨,現在國家這麼亂,我空有一身本領,想着做一番事業,可是沒有人知道我[捂臉]。那我們今天就做個假設,如果現在有個國君想要請你去幫他們治理國家,那你們該怎麼做呢?”
子路搶先回答(子路在這四個弟子中年齡是最小的,他卻沒有按照次序搶着回答,顯得魯莽和唐突):“如果是個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被夾在兩個大國之間,這兩個大國又經常出兵來犯,國内因常年的戰争鬧饑荒。這樣的一個國家,如果有人賞識我子路的話,讓我去幫着治理國家。給我大約三年的時間,我可以讓這個國家的人民有勇敢的魄力,并且知道禮儀之道。”
孔子聽完子路的話,嘴角微微笑了一下,他對子路搶先回答,不顧次序的魯莽舉動表示不屑。次序就是“禮”,不懂先後次序如何談禮治?
孔子接着問冉求,“你說說你會怎麼做?”冉求回答說:“如果是方圓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這樣的一個國家,讓我冉求來治理的話,大約三年時間,我可以做到讓百姓富足。那是經濟方面,至于禮樂文化方面,我自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夠,應該要找一些更高明的人。”
孔子說“公西華,你呢?”公西華說“我不是事事都會,但是不會的事情我願意學。比如說宗廟祭祀的事,諸侯會盟的事。在那些場合,我就帶禮帽,穿禮服,可以在現場做個小相禮。”
“曾晳,你會怎麼做?”孔子把目光轉向曾晳。曾晳剛剛一直在彈琴,聽到老師問他,他把琴樂慢慢收尾,放下琴,然後站了起來回答孔子說:“我的志向和他們三個所說的方向不同。”
孔子說“那有什麼關系?大家隻是各自聊聊各自的志向而已。”
曾晳說“我的志向就是在晚春時節。那時春天的衣服已經織好(意思是活忙完了)。我會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去沂水(現在山東臨沂)泡泡澡,在舞雩(yu)上吹吹風。和這些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一起唱這着歌,慢慢的跺步回家。我的志向就是這樣。”
故事進到這裡,四個門人都說了各自的志向,他們的老師聽了會怎麼評價呢?會在下一期筆記中繼續分享。
不看這四個人的想法,你的志向又是什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