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科臨床常見的一種特異性感染性疾病。傳統觀點認為,真菌性鼻窦炎的發生多與機體長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接受放射治療等情況有關,也可能是因為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燒傷緻機體抵抗力下降等情況。不過由于引起緻病的病原真菌種類不同,真菌性鼻窦炎的臨床類型均有各自的特點。
随着人們對真菌性鼻窦炎的免疫和病理反應深入的研究,發現其在侵襲性、生物學行為,病程長短、肉芽腫反應和變應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其分類也存在很多争議,目前公認的臨床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真菌球臨床上最為常見,起病隐匿,發展慢,好發于中老年,大部分患者免疫功能正常。臨床症狀多不典型,如單側鼻塞、流膿涕、血涕、涕有異味、面部疼痛、頭痛等症狀,類似慢性鼻窦炎,通常與慢性細菌性鼻窦炎相似。多發于單側上颌窦、蝶窦,尤其血涕較其他鼻窦炎更常見。病程長,可能持續數月,甚至幾年。
變應性真菌性鼻窦炎發病和真菌球型、慢性鼻窦炎相似,多見于青年,患者多有變應性體質,如變應性鼻炎、哮喘病史、複發性鼻窦炎、鼻息肉等,或有手術病史。臨床上常表現為鼻阻,奶酪樣黏涕,發病部位疼痛;嚴重者可侵犯眼眶,造成突眼、複視、視力下降及溢淚等症狀。其發病機制主要是對某些真菌,如曲黴屬和毛黴屬的真菌孢子等抗原的過敏反應。
慢性侵襲型真菌性鼻窦炎進程緩慢,發病早期,周圍結構尚未被明顯破壞時,臨床症狀和鼻窦CT顯示與非侵襲型非常相似。窦内病變多為泥石樣物伴少量積膿,鼻窦黏膜嚴重腫脹,呈暗紅色,質脆易出血,有缺血樣改變或黑色壞死樣改變,在臨床并不少見,占侵襲性鼻窦炎的34%,如果同時有血性涕或較嚴重頭疼,鼻窦CT顯示多鼻窦受累、周圍組織浸潤或骨質破壞,則高度懷疑該疾病。最終依據組織病理等證實真菌侵入組織和骨質。
急性暴發型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種急性的侵襲性真菌感染,其發病率低于真菌球。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進展快,多發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個體,如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燒傷、長期使用抗生素、艾滋病、應用各種介入治療的患者等。起病初期由于缺少典型鼻部症狀,容易被忽略,多數患者以神經症狀首發就診于眼科或神經科,如眶尖綜合征、海綿窦綜合征等,也有發熱、眶周面頰腫脹及疼痛,若侵犯眼眶和顱内則出現劇烈頭疼、視力下降、失明等。不過病情進展迅速,會出現面癱、偏身感覺減退、顱高壓、意識障礙等。如治療不及時或免疫功能不糾正,病死率很高。常見病原菌為毛黴真菌和曲黴屬真菌,其中毛黴屬真菌引起的急性暴發型真菌性鼻窦炎易侵入顱内,又稱鼻腦毛黴菌病。
近年,真菌性鼻窦炎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環境污染有關,也可能由于體檢工作普遍開展、影像學的進步等原因使其發現率增高。真菌性鼻窦炎除了導緻鼻部不适,還會引起呼吸道、心肺等其他器官的疾病,特别是急性爆發型真菌性鼻窦炎,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100%。目前,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後進行聯合抗真菌、激素治療和免疫治療,可有效控制複發。因此明确診斷對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十分重要。
科室簡介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鼻科中心是國内較早開展鼻相關疾病診斷、手術治療于一體的臨床醫學中心。中心下設鼻外科、鼻顱底外科、變态反應(過敏)及嗅覺障礙等專業學科。
中心技術力量雄厚,在鼻内鏡前顱底腫瘤切除與修複、鼻颌面部整形、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疾病的規範化診治、嗅覺障礙疾病等診治方面居于國内一流水準,已經建立了腦脊液鼻漏、創傷性視神經病、垂體腺瘤、腦膜瘤、脊索瘤、嗅神經母細胞瘤、鼻咽纖維血管瘤、鼻腔鼻窦腫瘤侵及顱内、眶内腫瘤的規範化治療模式;配備世界一流的診療設備,如STORZ高清鼻内鏡、兒童錐形束CT(CBCT)、過敏原及嗅覺檢查設備等,為疾病診斷提供有力依據;擁有一批國内外知名的專家教授及特聘教授,科室中青年專業骨幹均具有博士學位和國外訪學經曆,為臨床、科研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