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藝創作要在什麼上面下功夫

文藝創作要在什麼上面下功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17:49:26

家鄉皖西南,第二故鄉武漢,南方的很多地方,都在下雪。我沒有關注天氣預報,而是微信朋友圈告訴我,南方在下雪。

安徽某出版社的某總編家裡的貓在叫春;武漢東湖邊的花兒抽了新枝。雖然通過微信朋友圈,我能嗅到南方雪的味道,清涼,純淨。但是,我也能聞到春訊,奔放的,婉約的,迫不及待的,姗姗來遲的……。清晨晨練時,我分明感覺到地氣一點點升了上來。

今天是春節假期後上班的第一天,老同事林先生到辦公室串門。寒暄一番後,他聊起他的父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責任田到戶的第一年,他父親的工廠倒閉,不得不回鄉種田。村裡人誰也沒有料到,一位脫離農村二十多年的小秀才竟然一舉奪得全村畝産狀元。我問:“令尊大人有文化吧?”他答:“高小畢業,有點文化。但是,父親愛看古書。”他說,後來問過父親怎麼得的畝産狀元,父親說,訣竅全在古書裡。

林先生的講述,讓我回想起年少時在家種田的情景。老輩子說,要想畝産高,一是深翻田,二是選好種,三是密疏得當。記得老人說,除了選種,深耕細作是關鍵。

由此,我又聯想到當下中國的文壇,“快餐”當道,精品實屬稀罕。竊以為,問題就出在“選種”和缺少“深耕細作”這兩個環節上。“選種”,即你在傳承和弘揚什麼,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站位和立意就偏了,縱使你的創作技巧如何花哨,文章都是立不住的。因為你脫離了曆史,脫離了民族文化,你和讀者無法在靈魂上達到可能的默契。

站位和立意解決了,接下來的問題全賴于“深耕細作”。深耕細作表面的意思是,在栽種種子的時候,需要深深的挖土耕地,以使種子能深卧在土壤裡,有更充分的養分。同時,更要精心培育,細緻地對待它們。做文字工作也是這樣,要讓自己深深地浸潤在民族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民族文化裡汲取營養。同時,既要精心培育自己對語言文字的興趣,還要刻苦鑽研文字表達的技巧。文字是值得我們珍惜的,要像對待情人一般,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既要虔誠,更要執著。一個朝秦暮楚心無定律的人是很難寫出好文章的。

林語堂先生在《文字不好無妨 人不可不做好》一文中曾寫到:“……但是在下還有一句話。我勸諸位不要做文人,因為做文人非遭同行臭罵不可,但是有人性好文學,總要掉弄文墨。既做文人,而不預備成為文妓,就隻有一道:就是帶一點丈夫氣,說自己胸中的話,不要取媚于世,這樣身分自會高。要有點膽量,獨抒己見,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分。所言是真知灼見的話,所見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寫是優美動人的文,獨往獨來,存真保誠,有氣骨,有識見,有操守,這樣的文人是做得的。”

試想“所言是真知灼見的話,所見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寫是優美動人的文”,這樣的文人是如何做得的?如果不懂“選種”,不能耽于“深耕細作”,怎麼可能做到“獨往獨來,存真保誠,有氣骨,有識見,有操守”呢?

日月是好的,四季也是好的。所有的不好,皆出自我們的心境。急躁,煩惱,郁悶,彷徨悲觀以及急功近利,這些與日月變換,與四季交替并無實質性聯系,純屬我們内心滋生出的情緒。你看,南方的雪還在下,那是一場沒有下完的冬雪,可是,春天該長出的綠意,并不會因為一場雪落而停止。

記得一九八六年底,陸文夫先生針對當時的文學思潮,寫過一篇文章,謂《創新》。他說:“于是,關心文學發展,希望新潮長流的人便有些擔心,有點意見。主要的意見似乎有三:一是某些論述故作驚人之語,絕對化,排它性強;二是有些作品存心要引人注意,包括使人看不懂、讀不通在内;三是有些作品不關心現代生活,而關心蠻荒與落後。”三十多年前,陸先生的三點意見,恰是我對當下中國文壇的擔心。

陸文夫先生說:“寂寞一點兒就算了吧,寂寞的本身也是一種美,隻要心裡的火尚未熄滅,外間的寂靜倒是為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藝術的天才往往是在寂寞中誕生的。”是啊,“深耕細作”哪有不寂寞的呢?

所以,我奉勸那些有志于文字表達并立志把文字表達當作自己畢生事業的朋友,少去關注什麼“熱點”,沉下心來,耐住寂寞,“深耕細作”。否則,我也奉勸你盡快“棄暗投明”。文字,不接受浮躁;讀者,也不會接納喧嘩。文學如此,其它門類的藝術,皆如此。

文藝創作要在什麼上面下功夫(乃文藝創作的必由之路)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