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巧手女工編織坊課程表

巧手女工編織坊課程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7:07:36

每一段時光都收藏着我們童年的回憶,而每一個閃爍的片段都镌刻下媽媽的身影。路過熟悉的街角,有一家經營了20年的手工編織毛衣店——冬玲毛線店,它伴随着時代更疊,在繼承傳統手工技藝的同時突破創新,用來自指尖的溫度編織着屬于媽媽的柔情。

今年52歲的張冬玲就是這家20年老店的“締造者”。說起關于這家毛線店的故事,那可有的唠了。 張冬玲原來是江蘇玻璃廠的一名普通玻璃搬運工,1995年的一天,她和同事一起搬運玻璃的過程中,失手玻璃滑劃斷了她兩根神經,由于傷勢嚴重,張冬玲被送往上海做了手術。手術完兩三個月後,張冬玲被國家認定為四級傷殘。随即,又面臨下崗的打擊。面對5歲的兒子和這個家,她又想着要重新站起來。

巧手女工編織坊課程表(巧手編織創業夢)1

1996年冬天,張冬玲偶然看見一篇南京的一家純手工編織店生意很好的報道。她便對試着織起了毛衣。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把家裡的金銀首飾全都賣了,在老中山路上開了一家手工編織毛衣店。

由于張冬玲天生對編織有一種悟性,很快她就能織出很多花樣特别的毛衣。因為樣式别緻又是純手工,“媽媽”牌手工編織的毛衣很快就吸引了周邊很多人慕名前來購買。

在顧客的宣傳下,大量的訂單也紛至沓來。可手工編織毛衣講究慢工出細活,她一個人根本織不過來,這時候她就想到了江蘇玻璃廠下崗的姐妹們,她琢磨着可以讓更多像她一樣的下崗女工靠自己的雙手實現就業。

因為理解下崗女工的不容易,她找到會編織的下崗女工到毛線店學習編織毛衣。為了提高女工們的生活收入,張冬玲采取多勞多得的辦法,鼓勵女工們編織好看的毛衣,并免費提供毛線,所以說女工們賺的可是百分百的手工費。

小劉是江蘇玻璃廠的下崗職工,因為家裡生活困難無意聽說,有個冬玲毛線店在招加工毛衣的人,她就抱着試試看的心态上門面試。在張冬玲的耐心介紹完工作的要求後,小劉頓時眼淚溢滿了眼眶,對于她來說,能夠找到這樣的工作真是幸運的事情。

“我的手工編織店開張20年了,每周基本都有跟我免費學習編織的姐妹,我希望能有更多愛好手工編織的婦女學習,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張冬玲笑着說。

2008年,張冬玲的兒子李梓君退伍後,幫媽媽打理着毛線店。通過市場走訪調研後,李梓君發現,随着互聯網的興起,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使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為了能讓冬玲毛線店更好的發展,李梓君通過參加街道定期開展的電商培訓課程,從一開始的不了解,再到後來吃飯都要手捧一本電商知識手冊琢磨,看到兒子像是走火入魔一般,媽媽是又心疼又欣慰。

在知道冬玲毛線店欲求突破傳統營銷模式後,宿城區創業辦的工作人員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并對李梓君電商創業給予扶持和指導工作。李梓君将編織毛衣通過微信傳播,又接到了網上的很多訂單。

随着事業的風生水起,李梓君又有了新發現。一次家庭聚會後,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唠嗑的時候,李梓君的表妹就吐槽現在工作壓力如何如何重,平時下班之後除了逛街、唱歌就沒什麼解壓的好法子。這個話題讓李梓君靈機一動,在繁忙工作之餘,手工編織毛衣不僅可以讓人減壓,還能使人心情平靜下來,也可以讓人盡情地發揮想像力,目睹着編織品從自己手中一點點誕生,那種成就感是實實在在的,甚至會讓人上瘾。第二天,李梓君就通過微信宣傳手工編織毛衣很解壓的内容,沒過幾天,就吸引來一群年輕的女孩前來學習手工編織,對于她們來說,這樣的娛樂方式是很有意義的。

“隻要自己看準一個創業目标,就要勇敢,大膽的去做,機會不等人。總之,隻要自己去做了,才知道裡面的酸甜苦辣,我和媽媽這樣一路走來,是活在其中,樂在其中。”李梓君笑着說道。對于未來,李梓君堅信,隻有不改初心,誠信做人,才能編織出生活的新“花樣”,才能讓媽媽編織的毛衣永遠溫暖。(趙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