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衡東縣石灘鄉嶽飛紀念館

衡東縣石灘鄉嶽飛紀念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1:23:42

衡東縣石灘鄉嶽飛紀念館(碑林千古慰靈均)1

*現年88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大家夏湘平老先生,每日的安排都很有規律,隻要不出門應酬社會活動,都是在他的書齋裡忙于讀書、修改詩稿和以前的筆記,閑下來也會偶爾看看新聞、讀讀報紙。最近,他還在學用微信,用微信與他的學生們交流。“溫故知新”是夏老常常挂在嘴邊的。當問及如何看待傳統文化複興時,他說:“我一直在思考,古人是怎麼學習的?為什麼他們的才智那麼卓越?年紀輕輕便有傳世之作……”

*在湖南湘潭的一個小鎮上,5歲學隸書,當年,父親把一本何紹基的隸書貼交給他,從此,桐油燈下在寫,蚊子咬着也寫,凍得哆嗦還寫。夏老回憶:“書法這條路,小時候就紮下根了。”轉眼,硯邊八十餘年了。縱觀中國書壇,尤其是清代中晚期碑學興盛以來的隸書發展長河裡,夏老的隸書都是獨樹一幟的,自成一體的。因此,當今的書法界才有了“夏隸”的稱謂。

*“2000多年前,屈原寫出了那麼偉大的作品;2000多年後要我來寫碑,很光榮啊!我一口就答應了。”1992年,夏湘平先生為汨羅屈原碑林撰寫《離騷》碑,15天閉門謝客、苦心創作,16張四尺整宣離騷全文行雲流水,如一氣呵成,歎為觀止。

*2018年,學生們在為夏老先生籌備“米壽展”。老先生說:你們在期盼,我也要努力。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衡東縣石灘鄉嶽飛紀念館(碑林千古慰靈均)2

2018年1月20日。這是北京的一個暖冬。陽光從窗子透進書房,灑下一縷縷溫暖的線條。夏老告訴我們:今年是屈原碑林25周年紀念日,前天晚上他想好了兩句話送給汨羅:“有幸潇湘書巨幛,碑林千古慰靈均。”25年過去,能為屈原碑林寫下《離騷碑》,他依然覺得何其有幸。

十五天閉門謝客,書就《離騷》巨碑

1992年,汨羅建設屈原碑林,向全國書法大家求墨寶。

“找到我的時候是陰曆3月,告訴我離騷碑端午節要立起來,隻有兩個月時間了,要寫出來、刻出來、立起來。汨羅的同志說,隻有20天時間給我。”

“我一口就答應了!2000多年前屈原寫出了那麼偉大的作品,2000多年後要我來寫碑,很光榮啊!”

回憶起碑林往事,夏老先生侃侃而談,如曆曆在目。

老先生告訴記者,書寫《離騷》碑,克服了三個難題。“首先是版本問題。隻有大量的查找資料,從米芾的《離騷經》、王力《古代漢語》、《古代詩詞鑒賞》、《楚辭精義》等各個版本中一一對照、辨識,發現在古文字、通假字、繁體字問題上都有差異,最終選定了王力版本。”

“其次,是超越了《唐山碑》。”1986年為紀念唐山大地震創作書寫的《唐山抗震紀念碑》,是夏湘平先生的第一幅巨作,簡化字、标點及署名問題,都非先生本意。在書寫《離騷碑》的時候,這些問題都克服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離騷碑》全文2500餘字洋洋灑灑,縱橫皆成意象,如一氣呵成;其中,180多個“兮”字結構有變化,筆畫有粗細,距離有疏密,各不重複,歎為觀止。這是先生閉門謝客15天苦心創作的成果。

“那年,嶽陽主辦端午龍舟節,邀請我去,恰好趕上《離騷碑》落成,這是我第一次去汨羅。後來到1996年,應邀參加《中國書畫名家電視系列片》拍攝,去了一次汨羅,見到了屈原碑林和自己寫的離騷碑。”

“我要說的是,汨羅的領導是很有水平的,很有文化的。要不然誰想着這樣的事情呢?”“屈原是千古一人,把汨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楚文化的傳承基地,我很佩服。而這個傳承,不僅僅是建個景點,也不僅僅是形式上豎個碑呵!”

衡東縣石灘鄉嶽飛紀念館(碑林千古慰靈均)3

八十年硯邊耕耘,成就中國“夏隸”

“當代最早崛起于書壇的書家,兼善各體,尤工八分,熔古鑄今,潇散雄逸,自成一格,故聲名遠及海内外。”這是中國書協副主席、北京書協主席林岫先生筆下的“夏公”。

“書法有五氣:廟堂氣,書卷氣,金石氣,山林氣,江湖氣。先生書風,端莊且肅穆,古樸又靈動,是謂廟堂氣,士大夫之書風。”這是夏老的學生之一中國書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柴岩柏先生心中的夏老。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湖南湘潭的一個小鎮上,父親寫字,他牽紙、磨墨,耳濡目染。幼承家學,5歲起學寫隸書,至今,硯邊耕耘八十三年,成就一代書法大家。夏老書法疏朗秀逸,隸韻草情,意趣生動,世稱“夏隸”。

“走上這條道路,是自然而然的。”夏老說,他的人生之路,源于家庭的熏陶,小鎮環境的影響,學校遇上了好老師,還有部隊的培養。

5歲那年,擅寫隸書的父親把一本何紹基的字帖交給他,要求他每天寫一張字。從此,桐油燈下,他在寫;蚊子咬着,他在寫;凍得直哆嗦,他哈着氣還在寫。小鎮文化氣息濃,每次路過,見到店鋪的招牌字漂亮,他都會流連忘返,盯着看上半天。“小鎮上有幾位老先生的字寫得特别好,我就在琢磨,這字怎麼就這麼美啊!這些都是童年的記憶。小時候就紮下根了。”

夏老還告訴記者,他從小學到中學遇上的美術老師,都是美術專業的,不但畫得好,還寫得好。“中學的美術老師是上海美專畢業的,待我特别好,中學畢業後,他專門跑去找我父親,說你這孩子,一定要考美術專業,他還送了我春夏秋冬四條屏。”

1949年,19歲的夏湘平參軍,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并留校,十年後,進入廣州軍區開始了部隊美術專業創作;1976年調入總政治部主管全軍美術、書法工作。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連續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二、三屆常務理事,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是部隊書畫創作的領軍人物;如今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創作院副院長。

“多年來,廣臨漢碑,我一直從中苦苦追尋自己的藝術之路,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遇見了《石門頌》。”夏老回憶:“《石門頌》是摩崖石刻,大氣磅礴,筆勢縱放,奇趣橫生,真是國之瑰寶啊,當時好激動!我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路子了。”

在翰墨丹青的世界裡,夏老一輩子孜孜以求。他說,傳統文化是老祖宗留給世人的寶貴遺産,“我一直在思考,古人是怎麼學習的?為什麼他們的才智那麼卓越?年紀輕輕便有傳世之作……”

50多歲寫下了《唐山碑》,60多歲寫下了《離騷碑》,70多歲撰寫了《朝陽閣賦碑》。夏老每隔十年,便是藝術創作的一個高峰期。伴随着一幅幅古拙而恣意、典雅而潇灑的作品躍然紙上,獨樹一幟的中國“夏隸”自然而生。

衡東縣石灘鄉嶽飛紀念館(碑林千古慰靈均)4

藝術人生: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有人說,您的字,老在變?”

“是的,我不能停留在某一個地方。藝術要不斷進取,看到自己的不足,去超越自己。”

今年88歲高齡的夏老依然神采奕奕。他說,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趣味,都是當年的風格。“當年寫《離騷碑》的時候,我想到這是一個莊重的碑,要端莊古雅的風格;我還要求自由奔放,比較随意。兩者結合,這比《唐山碑》進步了一大塊。再後來我寫《朝陽閣碑》的時候,我又追求古拙中有奔放,潇灑自然。”

“你問我再寫一次《離騷碑》會如何,我說,又有一次新的飛躍。”

夏老的心中,對屈原、對汨羅有着深厚的感情。當年,書寫《離騷碑》的過程,便是一次與屈原跨越千年的心靈對話。他懂三闾大夫的才華與抱負,喜樂與哀愁。他懂屈原之于汨羅的意義,他還和當年用小楷字寫書信向他約稿的曾維綱老先生交往幾十年,成為了心意相通的朋友。他還記得每一個因為碑林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的汨羅人,叫得出他們的名字,如彭亮根、任森、葉軍泗。

在汨羅,屈子公園的門樓、汨羅書畫院有夏湘平先生題寫的牌匾;“屈子文化園”“屈子書院”鎏金大字,更是老先生87歲所書……幾乎在每一個與屈原文化相關的地方,都有“夏隸”相伴。22年未曾踏上汨羅的土地,老先生卻始終與汨羅、與屈原文化緣深情厚。

2018年1月20日,汨羅市政協主席彭千紅,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舒文治代表市委市政府專程到北京看望夏老,向夏老表達了深深的感謝之情,感謝他老人家為汨羅市的文化發展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希望夏老能在汨羅建立一座夏湘平藝術館,由政府籌建并管理保存夏老的藝術作品。在談到汨羅的文化發展規劃時,夏老表示,汨羅市委市政府領導提倡"生态文化活力汨羅"是非常有遠見、有魄力的,他必然會鼎力支持;如果身體允許,他很願意來汨羅看看屈子文化園。他認為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人生八十八,米壽之年。他的學生之一中國書協會員、北京書協理事張志國先生正在為他張羅“米壽書法展”,以祝願老師健康快樂、延年益壽。老先生很高興。他說:“技近于道,道,就是随心所欲,天人合一,就是氣韻。手停了會生,寫字于我,就是修養心性的手段。你們期盼我健康,那麼我也要努力,何止于米(米壽,88歲),相期以茶。”(茶壽,即108歲。)

這一天,陽光透進窗子,落在了書桌上。老先生在寫字,夫人在牽紙。一切如此美好,美成了一幅畫。(記者 謝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