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可心 通訊員 歐陽婷
從單航站樓到雙航站樓,從單跑道到雙跑道,從年吞吐量1400萬餘人次到年吞吐量接近2700萬人次……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機場從“飛得遠”邁向“飛得好”,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支撐起湖南連接世界的橋梁。
10年跨越,“飛”向遠方的航線助力經濟發展
内陸湖南,不臨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
近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長沙機場“4小時航空經濟圈”讓航班越飛越遠、越飛越密,以長沙為圓心向外輻射4小時航程的經濟圈已頗具雛形。長沙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實現“三級跳”——從2012年旅客吞吐量1475萬人次,發展到2016年突破2000萬人次,再到2019年突破2600萬人次,每一次“飛躍”都是湖南經濟發展的縮影。
長沙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從幾十萬人次到1000萬人次用了20年,但年旅客吞吐量從1000萬人次躍升至2000萬人次僅用不到7年。如今,以長沙機場為中心的長沙自貿臨空區不僅是湖南對外開放的主陣地、臨空經濟的主力軍,也是強省會戰略的主戰場。在不久的将來,建成後的長沙機場T3航站樓更是将成為空、鐵、陸、磁零距離換乘的區域性航空樞紐,以機場為依托的臨空經濟區,将為湖南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勇立潮頭,“飛”在前沿的技術開啟智慧出行
走進長沙機場出發大廳,最醒目的是一排排灰色自助值機和白色自助行李托運設備,旅客可自行在機器上選擇座位、打印登機牌、托運行李。長沙機場自助率高達80%以上,處于業内領先水平。
長沙機場客運服務部值機服務室主任徐文盈介紹:“最初長沙機場自助值機設備隻有2台,旅客來了都不會用。現在,長沙機場兩個航站樓和機場磁浮城市航站樓共有96台自助值機設備。”
2017年,長沙機場在全國率先推出全流程“無紙化”乘機服務;2019年,長沙機場實現全國首條洲際航線——長沙直飛悉尼航班的全流程“無紙化”乘機服務,大大提升旅客過檢速度。
10年來,長沙機場以智能機器人、智能查詢終端、AI客服、出國寶、行李可視化等為載體,圍繞智慧安防、智慧運行、智慧服務等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如今的長沙機場,高科技應用貫穿了旅客乘機出行的信息查詢、中轉、航延、殘障服務、定位引導和線上商業等全流程。
不斷提質,“飛”向世界的優質服務帶來全新面貌
2012年10月8日,國際民航業的權威認證機構SKYTRAX官方網站正式将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與法國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和阿聯酋迪拜國際機場一同列入“國際三星機場”名錄。這标志着長沙機場成為了國内第5個、中部第1個通過該機構評審并獲得星級機場認證的國際機場。
2019年,長沙機場榮膺SKYTRAX四星機場,成為國内第5家、中部首家獲此評定的千萬級客流量機場。
2020年,長沙機場推出“樂星程”服務品牌,樂湘行、e機場等10個子品牌同步亮相,涵蓋了旅客在乘機過程中各個方面的服務。
2021年,長沙機場發布42項服務承諾,重點推出10項無障礙承諾,機場服務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
2022年,長沙機場發布“友好湘伴”“友好湘首”兩大服務産品,在“42 10”的服務承諾基礎上,進一步細分旅客人群,重點對特殊旅客、首次乘機旅客的服務進行再升級,全面打造“友好機場”形象。
十載春秋,砥砺前行。長沙機場始終不忘初心,用心、用情、用力、用科技,讓湖南飛向世界的“翅膀”更加有力。在下一個10年,長沙機場将進一步增強打造内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使命擔當,築牢湖南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為湖南加快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貢獻力量。
(一審:周月桂;二審:李志林;三審:鄧梅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