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7:48:43

提及烏鴉,世人多厭惡。因為它不但黑醜,聲音還嘶啞難聽;總是組團出沒,不管是農田裡的谷穗麥粒,還是垃圾堆裡的腐肉,都能一掃而光,甚至還敢從人類手裡搶食吃。

然而,烏鴉其實不是一種鳥,而是人們對羽毛烏黑的鴉科動物的統稱。

鴉科有一百多種,有些被稱為“鵲”,有些被稱為“鴉”;被稱為“鴉”的也不全是烏鴉,如冠藍鴉,羽毛是鮮豔的藍色。

烏鴉的命運

世人提及烏鴉,多半都是不太好聽的語句,如“天下烏鴉一般黑”,“烏鴉嘴”。因為它總是“刮!刮!刮!”地叫,在民間還有一個不好聽的雅号,叫作“老鸹”。

《紅樓夢》第五十七回有載:

“衆人笑道:‘這更奇了!天下老鸹一般黑,豈有兩樣的。’”

其實,“烏鴉嘴”一詞代表不吉利的預兆,流行的時間并不長,最早出自1917年胡适先生創作的現代白話詩《老鴉》: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讨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歡喜!

在西方的某些地方,烏鴉被視為不吉利動物,有各種版本。

在南歐,受希臘神話影響,傳說太陽神阿波羅與格露絲相戀,派聖鳥去監視格露絲的操守,一天聖鳥看到格露絲與其他男子往來,以為她與其他男子有染,就回來向阿波羅報告,阿波羅一怒射殺了格露絲。而後證實格露絲并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羅又怒貶聖鳥,令其潔白的羽毛變成黑色,這便是烏鴉的由來,烏鴉由此背上了欺騙的惡名。在英語中eat crow——意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雖然不同國家對烏鴉的理解不同,卻往往和“死”這一意象密切相關。人們逐漸發現,每當死亡來臨的時候,總會發現烏鴉在附近集聚的身影,這恐怕要與烏鴉群居的習性有關了。它對腐肉的喜愛,再加上嗅覺特别靈敏,能夠聞到屍體所散發出的微弱的氣味,在很短的時間内便可聚集大量的鳥鴉,每當有死亡發生的時候,烏鴉的身影便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它當做了死亡的象征,其叫聲便成為死亡的聲響,經過人們的數次的印證便也被人們普遍地接受了下來。這就給人們一種錯覺:烏鴉可以預示災難或死亡。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集風光與偏見于一身的鳥)1

烏鴉的命運很悲摧,也很尴尬。在不同國家、文化,不同時期,它可謂經曆了冰火兩重天的際遇,是個世人愛惡交織的矛盾體。

在北歐,烏鴉卻成為思想(Hugin)和記憶(Munin)的化身。

傳說衆神之主奧丁一隻眼睛睜開可以觀察到全世界,另一隻眼睛永遠關閉。當他睜開的眼睛被宇宙遮擋看不見的時候,就派站立他左右兩肩的兩隻烏鴉去巡視天下,因此衆神之主奧丁對天下的事情無所不知。

在加拿大,烏鴉是指引者。加拿大溫哥華地區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遠古時代,一場毀滅世界的洪水過後,一隻烏鴉發現一個貝殼裡藏着幸存的男人,烏鴉就指引他們來到陸地;随後,烏鴉又去海邊找到一塊巨大的石頭,下面是幸存的女人,烏鴉把她們領到男人那裡,并招來日月星辰,帶來火種,教會他們捕獵和耕作。

在英國,烏鴉是守護神。英國有個傳說:

“如果倫敦塔裡所有烏鴉都離開,不列颠王國将會崩潰。”

因此,英國王室以烏鴉為寶貝,政府負擔開支,在塔内飼養烏鴉。

在斯裡蘭卡,人和烏鴉和平共處。烏鴉為被視為“神鳥”,人們甯肯自己少吃一點,也要喂飽在附近覓食的烏鴉。任何對烏鴉不敬的談論都是不允許的。這些鳥兒可以随意地出入居民的家中。在瑞士,烏鴉被奉為國鳥。瑞士的烏鴉毫不怕人,即使人坐着,有時它也會飛到邊上同坐。比利時亦如此。

在緬甸,這個佛教之國将烏鴉尊為神鳥。生活的逍遙自在,有吃不完的食物,不會遭到獵殺和捕捉。印度也一樣。它除了将孔雀奉為神鳥之外,也将烏鴉奉為神鳥,對其尊敬并保護。它們經常成片成片地在空中盤旋、聒噪,數量極多,且外表并非都通體黑色,也有些是灰的,像鴿子一樣。

在日本,神話中太陽神天照大禦命的使者,也作為太陽的象征之一,形象為3隻足的巨大烏鴉。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集風光與偏見于一身的鳥)2

鴉在日本被視為超度亡靈的使者。日本文化認為人死都會成佛,那些無法成佛者便會成為在人間徘徊行惡的怨靈,而鴉的工作就是超度這些怨靈。

與中國相異,在日本,人臨死時有烏鴉在,反是吉兆,因為有鴉看護,防止死者的靈魂變成怨靈。

比較有代表性的便是八咫鴉,即三足烏鴉,這一形象從中國傳到日本後成為了武人賀茂建角身的化身。

此鴉三足,頸挂八咫勾玉,受天照派遣到人間,解救了因迷路被困在熊野山中的神武天皇東征軍,至今神社裡依舊供奉着他,後來八咫鳥便成為熊野本宮大社的神紋,象征着“忠實、誠實、大無畏”的精神。

在我國,最有名的烏鴉崇拜,要數滿清了。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集風光與偏見于一身的鳥)3

傳說愛新覺羅氏的誕生就是因為一隻烏鴉銜着一顆紅果被一女子誤食從而生下一男嬰,可見滿族人的傳說中,愛新覺羅氏就和烏鴉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由于起了内哄,努爾哈赤一脈的先祖差點被殺,是一隻烏鴉的出現拯救了他,也保留了努爾哈赤這一脈,從而也有了後來的清王朝。

努爾哈赤帶兵征讨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又出現一大群的烏鴉為其示警,保護清太祖努爾哈赤脫離絕境。

此外,滿族生産力低下,靠打獵為生,但打獵有着一定的偶然性,打不到獵就得挨餓,他們發現跟随着烏鴉每次都能有很大的收獲, 保證了民族的延續。

清統一中國後,皇帝視烏鴉為他這一脈的保護神,百姓覺得是真的民族的保護神,所以在紫禁城的坤甯宮祭祖的神像上,就有烏鴉的形象,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對它頂禮膜拜,把烏鴉視為保佑大清江山的神鳥。

自皇太極時就開始設立了“索倫杆”來專門祭祀它們,《東三省古迹逸聞》中記載了烏鴉在關外盛京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必于盛京宮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糧以飼鴉,是時烏鴉群集,翔者,栖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肅肅,飛鳴啞啞,數千百萬,宮殿之屋頂樓頭,幾為之滿。

順治帝打敗李自成入關以後,也在北京紫禁城内飼養了大批的烏鴉,現在北京城裡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附近栖息的大群烏鴉,其祖先可能就曾經是皇家寵物。

此外,在我國藏傳佛教中,烏鴉被認為是“大黑天神——瑪哈噶拉”的化身。傳說它就像使者一樣,幫助人們實現美好願望。而且西藏的烏鴉還比其他地方的要大一點。對于其還有着很多其他的傳說,并流傳着相當多的詩來歌頌它。武當山也是我國極少将烏鴉奉為神鳥的地區。烏鴉在當地地位尊崇,人們不但将其供奉在廟宇中,更有許多地名是以烏鴉命名的。烏鴉在當地被奉為神鳥,與武當山主神真武大帝有所聯系。

相傳,真武大帝來武當山修練時,因樹密林深,時常迷路,這時就有烏鴉在空中相伴,并為他引路。真武大帝得道升天後,就封烏鴉為神。

另外,武當山是道家所在地,道教認為存在即使合理,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當地人們對烏鴉也是相當容忍,令其能自由生活。

其實,在我們漢人文化中,最初,烏鴉具有很高的地位。翻查史書,考證文物,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很久以前,烏鴉不但不是掃把星,反而是一種祥瑞象征。特别是三條腿的烏鴉,更是被古人認為是太陽神的遺種,地方官員發現以後,是可以上報朝廷求封賞的。

《東觀漢記·肅宗孝章皇帝紀》有載:“三足烏集沛國,白鹿、白兔、九尾狐見。”

三足烏很早就成為我們祖先崇拜的對象。1974年至1975年,考古學家在寶雞茹家莊發掘了西周中期兩座緊鄰的大墓,在裡面發現了兩座形狀相似的三足烏形尊,其造型精美。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集風光與偏見于一身的鳥)4

漢武帝時獨尊儒術,講究天人合一,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引《尚書傳》說:

“周将興之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諸大夫皆喜。”

如同商朝人把貓頭鷹當成圖騰一樣,周朝人也把火紅色的烏鴉當成他們的精神圖騰來崇拜。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集風光與偏見于一身的鳥)5

西漢T形帛畫(局部):長沙馬王堆辛追墓出土,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

漢代人習慣在覆蓋棺椁的帛畫上描繪想象中的“天界”,在該畫右上角畫有一輪紅日,日中有金烏,可見烏鴉是當時人們崇拜的動物。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烏鴉在古人心目中變成了太陽的象征。

上古時期後羿射日的傳說家喻戶曉。

上古時期的神王帝俊和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兒子,他們住在“湯谷”裡的巨大扶桑樹上,每天輪替上班。《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三足金烏就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後來有一天,這些頑劣的太陽一起上天玩耍,搞得天下大亂,終于被後羿射死了九個。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集風光與偏見于一身的鳥)6

東漢王逸注《楚辭·天問》:

“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故古人經常用“金烏”來指代太陽,如唐代詩人韓琮在《春愁》詩中寫道:

“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鬓長青古無有。”

“玉兔”代表月亮,所謂“金烏飛,玉兔走”,就相當于“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吉兆

烏鴉的叫聲雖然難聽,今人厭之,但在古代,卻是人們心目中的吉兆。

三國時期,何晏因犯錯而被官府拘系。這天晚上,有兩隻烏鴉停在了他們家的房頂上,何晏的女兒看見了,就說:“爹爹很快就會被放出來了。”果然第二天,他就無罪開釋了。

無獨有偶,《教坊記》記載,

南朝宋彭城王劉義康、衡陽王劉義季被文帝囚于浔陽,後赦之。使者奉赦令未到,義季家人來囚院扣門報喜:“昨夜烏夜啼,官當有赦。”少頃,使者到。

可惜,到了今天,好事都讓喜鵲占去了,烏鴉隻好背了黑鍋。

孝慈

古人之所以喜歡烏鴉,跟它的生活習性有關系。

在動物界,父母幫幼崽尋找食物很常見,一些鳥媽媽還會把食物親口喂到鳥寶寶的嘴裡,小烏鴉也是這樣被爸爸媽媽喂大的。長大以後,老烏鴉年邁體弱,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喂養爸爸媽媽,還會給它們清理巢穴、梳理羽毛等。

《本草綱目·慈鳥》中載:“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

在古人看來,烏鴉反哺是孝道的最好象征。封建王朝,莫不強調“孝”,并将當成道德的至高境界,故而烏鴉也就成了古人心目中道德的化身。李密的《陳情表》之所以能夠成為千古名文,與這一段關于孝道的真摯感情很有關系: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而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的《慈烏夜啼》中,就通過孝順的烏鴉來針砭世态,抨擊人間不孝的人: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烏鴉當真像古人想象中一樣有特殊的靈性麼?烏鴉反哺可能隻是一種傳說,那麼,為什麼古人衆口一詞相信有“反哺”這回事呢?

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他們真見過成年烏鴉互相喂食。動物行為學家提出了“儀式化喂食”這個概念,說喂食這件事在很多鳥類中,演化出了供給營養之外的交流信息作用,用來維持社群的關系,就像是我們人類“飯局”主要的意義不在于吃飯一樣。年輕烏鴉給老烏鴉喂食的現象,不過是這種社會性鳥類的日常生活而已。

智慧

從認知能力上說,鴉科動物可能最像人類的鳥兒了,科學家研究發現,它們甚至可以跟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相提并論,能識别東西的數量達至七個。

烏鴉和人類一樣,會自己制造帶鈎子的木棍或者用樹葉卷成工具來捕食害蟲。我們小時候學的課文《烏鴉喝水》,就是觀察烏鴉生活而寫的故事,是它們超高智商的真實寫照。

與人共生

烏鴉可能也是最擅長跟人類共生的鳥類,它們會尋找各種各樣的機會從人類的嘴裡搶到食物。

古時候在鄉村裡面,經常會有一些祭祀土地神靈的村社,聰明的烏鴉們經常躲在裡面偷吃祭品,漸漸地,人們就覺得它們身上也有了一點神性,甚至會有人專門跑來投食喂養烏鴉。

宋朝詩人梅堯臣詩中說:

“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

樹下賽田鼓,壇邊伺肉鴉。”

講的就是人類和烏鴉和諧共存的故事。

不過有時候烏鴉也會欺負人類,

據說,四川巴陵地區就生活着一群非常臭流氓的烏鴉,如果客船上的行人不給它們喂食物,它們就會用翅膀蘸上泥水,把船弄得髒兮兮的。《嶽陽風土記》中記載:

神烏在嶽州南三十裡,群烏飛舞舟上。或撒以碎肉,或撒以豆粒;食葷者接肉,食素者接豆,無不巧中。如不投以食,則随舟數十裡,衆烏以翼沾泥水,污船而去,此其神也。

所以它們又被稱為“神鴉”。

從生物分類學上說,烏鴉屬于雀形目鴉科的鳥類,另一種著名的鴉科鳥類就是我們熟悉的喜鵲了。單從名字就能看得出來,我們現代人肯定是歡迎喜鵲而不歡迎烏鴉的。不過在1000多年前,喜鵲還隻是南方人的愛物。

宋代人彭乘就說:“北人喜鴉聲而惡鵲聲,南人喜鵲聲而惡鴉聲。”

洪邁的《容齋續筆》裡也寫道:“北人以烏聲為喜,鵲聲為非,南人反是。”

後來随着金兵南下,北宋滅亡以後,漢族社會的政治文化中心遷移到了南方,對這兩種鳥兒的評價也就逐漸變成了現在這樣子。

烏鴉是什麼鳥為什麼不讨人厭(集風光與偏見于一身的鳥)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