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讨論一下這個多疑、這個疑心是怎麼來的,然後在探讨一下這個疑心是怎麼沒的。
先說這個疑心是怎麼來的。這個是心理學裡面的一個大命題,它和情商裡頭的戀愛商中的依戀風格有直接關系,說這些可能有人不會懂,先說這個情商概念是誰先提出來的呢?是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知名教授,也是博士生導師,叫丹尼爾格爾曼提出來的。
他說情商就分這麼五類,自我激勵、自我意識、控制情緒、了解他人情緒、溝通和諧關系,分成這五個部分。然後這五個部分裡邊呢,又有應對社會各種情況的情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是戀愛商,因為咱們知道人這一輩子,你肯定是要成家的,戀愛商是情商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戀愛商裡邊反應和戀人之間關系的,有那麼幾種風格,統稱為叫依戀風格,就是你跟愛人之間的這個對應關系,依戀關系往往也不止和愛人,包括身邊的人,還有爹媽,什麼叫依戀風格呢?就是你在最無助的時候,首先想到誰能幫你,你在最孤獨的時候你最想誰,這個都是依戀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依戀風格有多種,有安全型的,有憂慮型的。
安全型的:就是你在無助的時候先想到他,往往這個時候這個人能最大程度帶給你安全感。那麼說到的這個,伴侶對你多疑,它是什麼?憂慮型的依戀風格。
憂慮型:小的時候對媽依戀,大了找到伴侶也會形成依戀。這個憂慮型、多疑,來自童年對家庭的記憶,就是你小的時候,如果你對父母的愛,不穩定,這種依戀關系,你始終充滿着憂慮,你到大了之後就容易把這個轉嫁到你的另一半身上。
尤其我們80後憂慮型的居多,因為都是獨生子女多,兩個孩子的還是少數,80年代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建設的時代,那人人都奔掙錢去,社會競争也激烈了,80後的父母,面臨着很大的社會競争壓力,所以他在生活當中容易走極端,疼愛自己孩子的時候命都可以豁出去,可一旦感覺到有競争壓力的時候,往往容易把這氣撒到孩子身上,或者說就顧工作賺錢,而對孩子比較冷漠。所以一方面80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資源都是他的,另一方面,父母表現的暴躁、焦慮、冷漠,所以他對父母的感情、這種依戀,不穩定、不确定,容易産生憂慮型的依戀風格。
那麼,80後的大了之後,很容易把這種依戀轉化過來,對自己的另一半也不信任,也充滿着懷疑,所以80後一代你會發現,離婚的可能性比以前要大得多,這不光是時代的産物,也是時代在心理上的一種投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