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夕節曬什麼東西

七夕節曬什麼東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9:35:23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

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對愛的承諾。

七夕節曬什麼東西(七夕節)1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七夕”節日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曆史,在這幾千年中,由于曆史的原因和社會的原因,這個節日有興有衰,曆經風雨洗禮,不斷變化發展,形成了能夠滿足民衆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傳統節日,調節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萬物間的種種關系,是不可替代的寶貴精神财富。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夕”是夜晚的意節的來曆 ,七夕就是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 七夕節起源于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是個放牛青年,織女是天上的仙女。織女覺得天上沒有自由就來到了人間。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與織女見了面,很快相愛結婚,生出一男一女。可是有一天王母娘娘把織女搶走了。當牛郎擔着兩個孩子到天上追織女的時候,王母娘娘用她頭上的玉簪劃出了一條銀河,這條銀河又長又寬,牛郎過不去,他們就這樣被分開了。王母娘娘隻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初七見一次面。每到七月初七夜裡,成群的喜鵲都飛來給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在橋上見面,這就是七夕節的來曆。

七夕節曬什麼東西(七夕節)2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于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夕節曬什麼東西(七夕節)3

宋之後,七夕節就越來越惹惱了。《醉翁談錄》說:“七夕,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至夜方散。”如此熱鬧的情形,不亞于過春節。在古代七夕這天,最興奮的不是牛郎,而是仰望銀河,遐想無邊的女孩們。她們成群結隊,來到花前月下默默祈禱—— 婚姻稱心如意,生活幸福美滿。七夕節的活動都有哪些?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蘭夜鬥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洗發、染指、吃巧果等等。随便拿出一個,都能說上一整天!《開元天寶遺事》裡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玩蟋蟀的人都玩不出這種寓意來!

七夕節曬什麼東西(七夕節)4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在這個注定無眠的夜裡,我們可以邀約杜牧,拿小扇、點銀燭、賞流螢,在如水的夜色裡,遠望牛郎織女星。或輕拿嗓子,唱一首歌淳樸的謠唱:“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顔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七夕節曬什麼東西(七夕節)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