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吳鴻清認為教育中什麼最重要

吳鴻清認為教育中什麼最重要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0 03:14:39

吳鴻清認為教育中什麼最重要(茅衛東真正的教育)1

今天,真正的教學相長,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一起,通過平等對話、獨立思考,共同以批判性眼光看待所學知識、看待自己和社會,在相互的思維碰撞中完成對自己的啟蒙。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八個字估計每一個上過學的人都耳熟能詳。如果再加上“授之以漁、導之以行”,可能許多人會認為,這就是對教育最簡潔的概述。其實不然。

個人以為,這十六個字隻是對傳統教育的概括。

我所理解的中國傳統教育,是指通過學校和社會的引導,讓人——不僅僅是學生——知曉社會通行的規範,順從社會既定的秩序。說白了,就是讓大家都成為一個“聽話”的人。在此前提下,每個人又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現實社會中謀取個人利益乃至家族利益的最大化。

這種傳統教育,肇始于秦朝,全面推行的時間可以追溯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延續千年,至今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曾與不少同仁交流此話題,大多數人一開始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教育,可不就是這樣子嗎?”

傳統教育是這個樣子,而現代教育真的不隻是這個樣子。

現代教育,自然不否認教育的社會屬性,即把自然人培養成社會人。但是,當社會由集權專制形态進步為民主自由狀态時,教育就多了一個屬性,即教育的個人屬性。這幾年,不少家長和老師講的“讓孩子成為他自己”“遇見最好的自己”其實已經包含了教育的個人屬性這層意思,隻是許多人并不十分清楚。

對比來說,教育的社會屬性強調的是個體對社會規範的遵從,教育的個人屬性強調的是個體對自我的認知;傳統教育強調的是個體與社會的一緻,現代教育則直面個體與社會的沖突;傳統教育通過引導甚至強迫個體服從來達到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現代教育則引導個體批判性地看待自己與社會,鼓勵個體通過自己的理性思考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與社會共處的模式。

說得更直白些,傳統教育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育。

它告訴學生:這個社會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你必須如何如何。現代教育告訴學生:這個社會是這個樣子的,你願意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它共處?你能夠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嗎?為此,你要做哪些準備?

傳統教育還是一種“思考”缺位的教育。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漁、導之以行”這些做法都沒有錯,但所有的這些做法,都隻是告訴學生已有的東西,然後讓學生理解接受進而身體力行。傳統教育缺少對社會的反思與批判,缺少對個體存在意義和價值的省察,甚至不希望個體有明确的自我主張。

吳鴻清認為教育中什麼最重要(茅衛東真正的教育)2

由此觀之,教育雖被稱為“百年大計”,卻一直缺少批判性思維訓練、缺少哲學啟蒙實在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此所謂“現實的都是合理的”。

但,事出有因不等于這件事情就一定有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有些事情已經讓人們深惡痛絕但還能夠繼續存在,也不等于它們就獲得了永久豁免權。

“存在即合理”在黑格爾那裡的完整表述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這裡有“存在即合理”的意思,同樣還有合理的東西終會成為現實的意思。

比如,讓學生在知曉社會規範的同時學會思考,學會批判性地看待這個社會,看待自己的存在與發展。這,應該是現代教育的應有之義,因為這是“合理的”。

回望過去,即使在以順從為最高追求的傳統教育中,也還是有人堅持仰望星空,甚至不惜為此丢掉思考的武器——那顆高貴的頭顱。現代教育,理當保護這些火種,并激發出更多的思維火花,最終将孩子們從學習機器這一不幸狀态中解放出來。

換個角度說,人之為人,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人會思考。

荀子說:“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人能群而彼不能群。”這個解釋是錯誤的。自然界中,和人一樣選擇群居的動物很多,但唯獨人進化出如此發達的思維能力。

與很多動物相比,人又很脆弱。有人因此說,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此言甚是絕妙。人之思考,不僅僅是知道如何獲取食物,如何建造安全的藏身之處,如何制造工具和武器,人之思考,還在于人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意識到思維與肉身的分離。這種物我兩分意識的産生帶給人的首先不是快樂而是驚慌,但這正是人擺脫動物性本能對自身絕對控制的開始。

認真想一想,人真是一個奇妙的物種,既能探究包括自身在内的宇宙萬物的起源,又總是以自身利益為中心對萬物作出是非善惡的判斷,還要為自己必将終結的生活賦予意義。

那麼,不會思考,沒有思考的習慣,以自身物質利益為衡量一切的标準,其實就是沒有脫離動物狀态。這樣的人,很容易選擇“有奶便是娘”。為了活下去,有的人什麼都可以幹。活下去又是為了什麼?沒有為什麼,就是要活着。這種狀态,餘華的小說《活着》有非常生動的刻畫。

從這個角度說,經常使用“存在即合理”來解釋生活的不如意,然後選擇無所作為的人,或許可以被理解為自我終結者——他們自動選擇了停止思考,隻為了讓肉身安心活下去。

遺憾的是,“想那麼多幹嘛”恰恰是許多教育者的口頭禅。相比應試技巧,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對許多老師和家長來說是如此陌生和遙遠。

吳鴻清認為教育中什麼最重要(茅衛東真正的教育)3

怎麼辦?

過去,有句教育名言“教是為了不教”。

這兩年,這句話被改成了:“再好的教育也比不過受教育者的自我覺醒。”而我一直在思考,為人父母、為人師者,大家真的完成了自我覺醒嗎?

我的結論是悲觀的,因為我從太多的為人父母、為人師者那裡聽到了這樣的話:“考試怎麼辦?”“想那麼多幹嘛?”甚至于,太多的人隻願意“知其然”——這是生活需要,而無心“知其所以然”。他們把深層次思考看成是“吃飽了撐的”。

所以,在我看來,當務之急,與其說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哲學啟蒙或者說世界觀、人生觀的引導,不如說是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自己如何完成自我啟蒙。

曆史上的所謂啟蒙運動,是指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态。不成熟狀态就是不經别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經别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号。

上面這段文字是對啟蒙運動的一個經典解釋。我同意“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但不十分贊成人的不成熟狀态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這樣的分析。我認為,長期浸淫于傳統教育的人,如果沒有新的思想資源介入和刺激,很難自我啟蒙。這不隻是沒有勇氣,更是沒有意識運用自己的理智。

傳統教育有三大絕招:

第一招,你不行,打掉受教育的自信!想想從小到大我們學習的那些榜樣和楷模,不就是拐着彎說我們不如人家嗎?

第二招,聽我的,剝奪受教育者獨立思考的權利!“聽話教育”大家非常熟悉了。

第三招,别做夢,樹立自己的權威,不允許受教育者越出雷池一步去探索去嘗試。

可以說,傳統教育是一場系統高效的清醒催眠,它成功地摧毀了受教育者的自信力與思考力。更可怕的是,部分受教育者又會成為教育者,将這套“毀人大法”發揚光大。受害者成為加害者,小腳女孩變成小腳女孩的媽媽,多麼殘酷的事情。這,不僅僅是曆史。

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授者。所謂的教學相長,無非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增長了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技能。或許,現在才是真正到了教學相長的時候,即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一起,通過平等對話、獨立思考,共同以批判性眼光看待所學知識、看待自己和社會,在相互的思維碰撞中完成對自己的啟蒙。

來源:教育自由談,版權屬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