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了中耳炎在中耳的後遺症,作為耳鼻咽喉科的五大門派之一,其中耳之外的影響也很大。模模和樣樣顯然輕視了一個小小的中耳炎。
化膿性中耳乳突炎産生并發症的主要原因是:中耳炎的類型,緻病菌的毒力,病人的抵抗力,局部引流情況。引起感染的擴散途徑主要是:1循破壞的骨壁傳播,如乳突炎症向外引起骨膜下膿腫,向内乙狀窦血栓性靜脈炎,向尖部BZZOId膿腫,向上部硬膜外膿腫。2血行途徑,多見于病人抵抗力低下,細菌毒力強時。3經正常的解剖途徑或尚未閉合的骨縫,如前庭窗、蝸窗和岩鱗裂等。
模模和樣樣聽的有點懵,得,還是具體幾個代表疾病吧。
一 耳後骨膜下膿腫及瘘管,是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急性發作時,乳突腔蓄積的膿液經乳突外側骨闆潰破區流入乳突骨膜下形成。臨床表現:中耳炎病史,患耳後方腫脹、疼痛或潰破流膿,可伴有發熱和同側頭痛,局部診斷性穿刺可抽出膿液。治療是手術治療,選用強力抗生素。
二 頸部Bezold膿腫 乳突内蓄膿時,乳突尖部氣房發育好,骨壁薄者常在該部潰破,膿液經此流入胸鎖乳突肌深面形成膿腫。臨床表現為:有中耳炎及急性發作史,發熱寒戰及患側頸部疼痛,運動受限,檢查可見患側相當于胸鎖乳突肌上1/3的部位,即乳突至下颌角區腫脹,壓痛明顯。治療是盡早于胸鎖乳突肌前緣切開引流,并施行乳突根治手術。
三 迷路炎,即内耳炎,根據病情可分為:局限性迷路炎,漿液性迷路炎,化膿性迷路炎。診斷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尤其是膽脂瘤型中耳炎病人出現陣發性或刺激性眩暈時,考慮本病。乳突手術後出現該症狀也應懷疑本病。治療是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手術,清除病竈,探查瘘管并加以覆蓋,迷路反應重者,加用激素。
四 岩錐炎 是颞骨岩部氣房和骨質因中耳乳突炎擴展而引起的化膿性炎症。發生于氣化良好的岩錐者,病理變化與融合性乳突炎相似,發生于岩錐氣化較差者,病理變化與骨髓炎相似。臨床表現:1患側前部頭痛,即眼内或眼部周圍痛,尤其是眼眶後有錐刺樣疼痛。2耳漏,如急性中耳乳突炎經藥物治療好轉後,見較多膿液持續外溢。3膿毒性低熱。4岩尖綜合征,即患側三叉神經分布區疼痛,眼球外展受限及中耳流膿三疊征。5迷路周圍炎症狀,可出現眩暈、眼震及惡心、嘔吐。6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鼓室或鼓窦内壁可發現瘘口,通向岩錐,瘘口内可有膿液外溢、7岩部影像學檢查可出現岩部氣房模糊。密度增加,晚期可顯示岩部有骨質破壞區。治療原則:多數經過足量抗生素可痊愈,少數需行岩尖部手術使岩錐病竈得到引流。
石頭講了半天,有些乏了,正好這是中耳乳突炎引起的顱外并發症,先休息會,下期講中耳乳突炎引起的顱内并發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