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冬至甘蔗

冬至甘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8:46:14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1

原創丨043 作者丨閑雲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2

圖源:《時間之書:餘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1月7日-8日,太陽位于黃經225°時,進入立冬節氣。(黃經即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公轉軌道,以春分點為黃經0°。從地球上看,太陽每日會向東移動約1°)

元代吳澄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即是立冬節氣标志着冬季的開始,此時萬物皆順應天時開始修養藏蓄,規避寒冷,以待來春。

立冬作為民間社會“四時八節”之一,自古以來就頗受重視。《禮記·月令》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天子乃齋。”在立冬前三日,太史便要報告天子“某日立冬”,天子須進行齋戒,待到立冬之日,天子會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于北郊進行“迎冬禮”。

立冬是一年四季裡冬季到來的門檻。立冬之後,古時民間還有“賀冬”之說。“賀冬”也稱“拜冬”,從漢代起即有此俗。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谒君師耆老,一如正日。”人們都要更換新衣、慶賀往來。而古代的學生多是在冬季拜師求學。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3

齋戒牌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4

立冬伊始,農業活動減少,勞動人民得以休息,俗諺“立冬補冬,補嘴空”意指人們在立冬這一日要食補,犒勞一整年的農忙。同時還要準備三牲時令佳品祭拜祖先和上天,以求來年的風調雨順。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要開始釀酒、腌菜、舂米,儲存食物準備過冬。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地處嶺南的潮汕地區因地制宜不僅保留了部分古代立冬習俗,在流傳中還發展出獨特的立冬區域文化。(快來圍觀有沒有cue到你家的立冬習俗)

進補

立冬以後,天氣轉寒,要增強對寒冷的抗禦能力就要适時進補。

潮人也有句俗語“千補萬補,不如食補。”潮汕人講究通過飲食來養生,認為立冬日是進補的最佳日子。

在這一天會吃羊肉火鍋、狗肉煲、烏雞湯等,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暖身、提升抵禦南方濕冷天氣的能力。食補的湯類還常加以山藥、當歸、紅棗、枸杞等溫補性藥材。(潮學君掐指一算:烏雞湯在潮汕家庭立冬日應該要占絕大部分,尤其是看了這篇文章的你)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5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6

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烏骨雞……肝腎血分之病宜用之。”自古以來,烏骨雞在中國就是傳統的名貴中藥材,對人體具有特殊的滋補功能。

山藥,性平無毒,是人類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而當歸、紅棗、枸杞也是屬性平溫的藥材。

在氣候溫和的潮汕,立冬進補以“平補”為主,不容易燥氣。

炣飯

潮汕地區立冬吃“炣飯”的習俗從古時就流傳至今。“炣”,普通話讀kě,潮州音讀ko1,在潮汕音字典網字義解釋為:将飯,菜(通常是卷心菜,胡蘿蔔,馬鈴薯或芋等),肉(如瘦肉,蝦,熏肉,鲩魚等)燴熟。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7

潮汕有“十月十吃炣飯”“吃炣飯、保平安”等俗諺,說的都是在立冬節氣要吃炣飯的食俗。

在潮汕部分地區,立冬炣飯要早午晚備足,早上的一鼎炣飯不僅需要早餐吃飽,還包括午餐的份量,午餐時熱了再吃,晚餐的第二鼎炣飯則還要預留第二天早上的飯,“立冬食炣飯”的整個民俗流程才算是完成。

炣飯主要用十月初剛上市的新米,加以花生、蘑菇、闆栗、蝦仁、紅蘿蔔等燴在一起。但不同地區也可以因地制宜,如汕頭達濠,近海,海鮮産品豐富,因此在立冬炣飯中會加入各式各樣的海鮮。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地區如揭陽棉湖等,是以芥藍炒飯進補的。

食蔗

甘蔗,在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廣泛種植,成熟期一般在十月至次年三、四月。最常見于市面的烏臘蔗性平、竹蔗性寒,但都具有補充糖分熱量、增強人體免疫力、健脾利尿、生津止渴等價值。(甘蔗含有豐富的糖分,冬天的第一杯蔗汁小心甜度“超标”哦)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8

據老輩人的說法,在立冬吃甘蔗小孩子能防蛀牙,大人的牙齒則更強硬。這是由于甘蔗纖維多,在反複咀嚼時就像牙刷刷牙一樣,因此還被稱為口腔的“清潔工”。正應了潮汕“立冬食蔗不會齒痛”的俗諺。

除了甘蔗本身的營養價值之外,立冬食蔗也體現了潮汕人追随節令的生活。

立冬節氣,大部分潮汕地區除了上述進補、炣飯、食蔗等習俗之外,在部分地區還有“捶橄榄糁”“摘立冬粟”“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9

揭陽潮州等地,立冬節氣前後的“橄榄糁”便是最熱銷的商品之一。

“捶橄榄糁”即是用石臼捶裂橄榄,加南姜、鹽進行腌制。

“橄榄糁”可以在胃脹氣時消風,還可以和豬肺一起炖治咳嗽。據說立冬日捶的橄榄最不易壞,所以就留到這一天來做。

揭西惠來,立冬的頭等大事就是“摘立冬粟”。

“摘立冬粟”指在立冬日要到田間采摘十二穗稻谷(閏年則十三穗),象征着一年十二個月的平安、祥和,飽滿的種子是豐收的象征,亦是人們對來年的希望。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10

在潮汕家庭裡,立冬粟還有“驅邪消災”的作用,如遇沖撞邪煞或參加喪事,将立冬粟、石榴花、仙草、大刺和沙母等放上水裡,用以洗臉或象征性地喝上三口,就可以起到消災化吉的作用。

立冬粟的用途無疑帶着傳統的迷信色彩,但這也反映了潮汕先民祈求身體健康,追求快樂祥和的樸實寄托。

冬至甘蔗(立冬就蔗)11

立冬是處于秋冬季交子之時,故立冬之日餃子必不可少。

饒平,由馄饨和水餃改進而來的“三饒餃”,餡料豐富考究,湯水清甜可口。

在立冬之日一份制作精巧的“三饒餃”就是饒平人的獨家記憶。

潮汕地區的立冬風俗内涵豐富,盡管流傳至今有些民俗形式被簡化或隻是以口頭形式存在,但這些傳統的風俗是潮汕民衆崇尚自然、追随節令的生活體現,更包含着潮汕民衆樸實的生活智慧。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也有着獨特的立冬民俗

如:東北地區要在立冬前後儲存大白菜

黑龍江等地立冬之時還要冬泳以強身健體

浙江紹興立冬之日釀黃酒是傳統習俗

是形成良好風味最适合的時間

台灣地區則要在立冬吃姜母鴨

它氣血雙補、溫而不燥,宜秋冬食用

……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之一

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民俗的流傳與發展

更是祖祖輩輩積攢的實踐經驗

影響我們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

立冬民俗

我們一起體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