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4 09:10:09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推行公務員考錄制度。此後,無論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簡稱“國考”)還是北京公務員考試(簡稱“京考”)都連年升溫,最熱崗位接近“萬裡挑一”。如今,公務員考試吸引力依舊,但多數考生報考已回歸理性。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1

2013年,參加“京考”的考生進行筆試。孫戉/攝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2

2011年,參加“京考”的考生在考點外備考。方非/攝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3

2016年,參加“國考”的考生在備考室裡為“申論”科目做準備。孫戉/攝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4

2014年,參加“國考”的考生準備入場考試,相比前幾年,當年報名人數明顯減少。孫戉/攝

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

1993年10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兩年後,整體推進公務員考錄制度,其核心是公開、平等、競争、擇優,讓所有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在考試面前人人平等,打破了身份、地域等方面的限制。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5

1998年2月12日,《北京日報》6版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6

1995年3月21日,《北京日報》3版

實行“國考”頭一年,國家公務員便成為北京不少大中專畢業生的擇業焦點,大約每5人中有1人傾向于進機關當公務員。據本報1995年3月21日3版《五千餘名大中專應屆畢業生參加公務員資格考試》報道,當年有5292名大中專應屆畢業生報考,實際參考人數為5087人,考分在合格分數線60分以上者共有2217人,占總數的40%左右。考生中,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中專生的比例分别為5%、42%、21%和32%,男女生比例基本為1︰1。總的看來,這次報考人數約為當時在京分配畢業生就業人數的五分之一,數量之多,出人意料。

公務員考試在京受熱捧,主要原因在于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就拿北京來說,随着人才分配市場化調節機制的逐步建立,人們擇業不再單一。而公務員制度的實施,增加了國家機關的吸引力。當然,也有不少考生把這種資格考試當成自己能否被社會接受的參考和鑒定,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就業時的多向思維和新價值觀。

為适應國家公務員制度的需要,北京對市區縣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進行了全員培訓,學習了公務員行為規範、政府管理知識、市場經濟知識、計算機操作知識、法律知識及行政公文寫作等公共課程。截至1998年2月,北京已有9萬多人參加了培訓和公務員考試。(1998年2月12日《北京日報》6版,《本市九萬人參加公務員培訓和考試》)

競争最為激烈的考試

進入新世紀,公務員考試報考連年創新高。

2005年歲末,全國出現了紮堆兒報考公務員的熱潮,個别崗位的競争者超過2000人。有人感歎:公務員考試成為難度最大的考試之一。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7

2006年11月1日,《北京日報》15版

201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6版

2007年,全國報考“國考”的總人數達到55萬,其中最火的職位是國家廣電總局人事教育司的“幹部人事管理”一職,招兩人,報考人數超過8000人。當年,很多職位的招考比例都達到了1︰500。

許多畢業生參加公務員考試是覺得公務員職業最為穩定。首都師範大學03級電子信息工程系的李華很早就準備“國考”了,她的成績完全可以考研,但她認為,研究生畢業後就業也不樂觀,隻有公務員是最好的選擇。(2006年11月1日《北京日報》15版,《我們為什麼考公務員》)

另外,還有更多高校畢業生把公務員考試當成一種能力考試,如同考計算機證、英語等級證一樣。人民大學研究生楊哲不但報了國家公務員,還報了北京市公務員,甚至還打算去考上海和深圳的公務員,被同學們稱為“公務員考試專業戶”。

除高校畢業生外,公務員考試還吸引了大量社會人員報名參加考試。2007年,從事汽車維修的梁先生參加了“京考”,當時30歲出頭的他認為:“如果能擁有這張‘入門證’,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今後才能更好地發展。”在某私企從事公關策劃的林女士表示,雖然自己的工作收入不錯,但缺乏穩定感,所以選擇參加考試。(2007年6月18日《北京日報》5版,《3.5萬人趕考公務員》)

2008年,全國有77.5萬人參加“國考”,再創報考人數曆史新高。那一年,中央國家機關招錄公務員的職位約為1.35萬個,考試錄取率約為17.5%,這項考試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競争最為激烈的考試之一。

2012年“國考”,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合川調查隊業務科室科員、南川調查隊業務科室科員這兩個崗位的競争比,分别達到9411︰1、9175︰1,接近“萬裡挑一”。(2012年10月25日《北京日報》6版,《國考最熱崗位近“萬裡挑一”》)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8

2007年12月10日,《北京日報》5版

公務員有幾種報考方式(公務員考錄制度誕生于90年代)9

2009年11月30日,《北京日報》5版

2009年12月9日,《北京日報》11版

防投機試題答案分值“三不公布”

從推出第一年起,公務員考試就沒有“死知識”題。此後,無論“國考”還是“京考”,考題越來越貼近時事熱點,範圍越來越寬,難度逐漸上升。

據本報2007年12月10日5版《“國考”申論緊扣生态文明》報道,“國考”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當年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題保持140道題量不變,但時間緊,大部分考生隻能完成100道題左右。

2008年“國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各部分都涉及2008年時事熱點,如奧運、地震、神七、改革開放30年、突發事件應對法、次貸危機等在各模塊均有體現。申論以“糧食危機”為題,緊跟國家改革和社會熱點,難度頗大。(2008年12月1日《北京日報》4版,《北京地區9.5萬人趕考國家公務員》)

“京考”難度不相上下。“135道題雖然比國考少了5道題,但難度一點不小。”2009年,來自對外經貿大學的小謝一走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場,就不住地感歎。她說,“國考”一般從常識題入手,而這次北京公務員考試将數字推理、數學運算題放在了考卷第一部分,一上來有點蒙。(2009年2月23日《北京日報》5版,《4萬應屆生趕考北京公務員》)

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越來越被社會認可,但公務員考試試題、答案及分值一直實行“三不公布”。對于這種做法,社會上一度産生了質疑。對此,國家公務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是為保證公務員考試公平公正。“如果公開試題和答案,尤其是申論部分的答案,勢必被培訓機構利用,作為賺錢的工具。但是有财力和時間進行培訓的考生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考生都沒有經過培訓,這樣就會産生不公平,而且是對大多數考生的不公平。”出人意料的是,多家培訓機構也一緻贊成不公布,他們認為此舉有助于國家甄選人才,不會造成考生投機。(2009年12月9日《北京日報》11版,《培訓機構力挺國考“三不公布”》)

2010年1月19日,《北京日報》5版

2011年2月25日,《北京日報》3版

基層工作經曆成報考“門檻”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指示精神,2006年“國考”明确提出:中央機關必須有三分之一的職位專門用于招考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曆的高校畢業生。從那以後,基層工作經曆逐漸成為公務員考錄的一道“門檻”。

北京從2010年起加大從基層考錄公務員的力度,當年,市和區縣黨政機關招錄的公務員,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曆者占八成。(2010年1月19日《北京日報》5版,《考公務員明年須有“基層經曆”》)2011年,除特殊職位外,北京市級機關招錄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曆人員的比例達到100%,區縣達到80%,遠遠高于國家規定的比例。(2011年3月3日《北京日報》5版,《市屬公務員招考改為一年一次》)

“大機關崗位”不再招應屆大學生,主要是因為多年來公務員考試中應屆生多憑較強的應試能力而勝出,結果造就了一大批離開家門進校門、離開校門進機關門的“三門幹部”。部分“三門幹部”缺乏基層工作閱曆,對一線的酸甜苦辣和百姓的溫飽冷暖相當隔膜,雖然有學曆、有想法,但跟基層溝通不暢,辦起事來有些紙上談兵和衙門作風。從有基層工作經曆的人員中選拔公務員,遴選出的公務員才能真正并長期“為民所想、為民所急”。(2011年2月25日《北京日報》3版,《從基層做起應是公務員成長必經之路》)

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也首次明确提出,除特殊職位外,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全部招錄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曆的人員,市(地)級以下直屬機構也要招錄一定數量的具有基層工作經曆的人員。(2011年10月13日《北京日報》6版,《部分國考職位首設專業考試》)

當年“京考”,除特殊職位外,不僅市級機關,連區縣級機關招錄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曆人員的比例也達到了100%。(2012年1月7日《北京日報》5版,《千餘職位将招4175名公務員》)

“公務員熱”回歸理性

經過前幾年的報考熱潮,“公務員熱”一度降溫。

首次降溫出現在2010年。當年,全國報名确認參加考試的人數為103萬,比上一年減少了1萬人。(2010年12月6日《北京日報》9版,《“公務員熱”首現降溫》)

2015年“國考”,雖然招錄規模創曆史新高,但報名人數較往年有明顯下降。本報2014年10月25日6版《國考降溫 平均一崗59人争》這樣記載:截至24日18時,報名系統審核通過人數為131.7萬人,平均競争比為59︰1。而上一年同期則有136萬人報考,競争比為70︰1。招錄規模升,報名人數降,此次“國考”成為那幾年“最好考”的一次。

時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分析,三大原因導緻“國考”降溫:第一,“國考”職位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招錄機關對招考職位描述更加具體,資格條件設置更加詳細,避免了考生盲目選擇;第二,考生報名更趨理性,跟風報名情況減少;第三,“國考”更加注重報名誠信機制建設,采取技術手段進行規範,不符合報名條件,想“試一試”的考生大幅減少。

2016年“京考”雖然進行了擴招,但參考人數有所降低,平均競争比接近8.85︰1,競争度是近七次考試中最低的一次。這是由于此次公務員招考出現了一個重要變化,即首次提出在職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不能報考。(2015年12月14日《北京日報》5版,《“京考”申論聚焦勞動創新》)從此,公務員“遴選”和“公考”兩大錄用渠道泾渭分明,“國考”僅面向體制外人員,而非體制内公務員晉升的通道。

眼下,2021年“國考”報名已經結束。因疫情等原因,這次“國考”崗位有所擴招,報名人數也相應增加,一些熱門崗位競争依然激烈。不過,現在多數考生的心态已比較成熟,能夠理性對待這項考試了。

(原标題:公務員考試曾經“萬裡挑一”)

來源:北京日報 制圖:焦劍

曆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流程編輯:u02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