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謝我爺爺,在我成長路上給予我的支持和幫助,因家父曆來嚴苛,小時候讀書,總是擔心成績會掉下來,有一次考了第二名,老師懷疑我有早戀傾向,就讓我請家長去學校談談。
家父在外忙生意,我小心翼翼跟爺爺說了這件事,爺爺笑呵呵地摸着我的頭發,安慰我說:“沒事,爺爺陪你一起去挨訓,别擔心。”
我永遠記得那天下午的陽光,溫暖和煦,爺爺和我并排站在老師的辦公室裡,那也是我童年裡,鮮有的幾次能感覺到被人理解,以及“和家人一起在戰鬥”的幸福畫面。
老師問,孩子這次考了第二名,你們當家長的心裡不慌嗎?
爺爺笑着說,孩子能上能下,也很好呀,說明很有彈性。
老師無奈地搖頭,非常疑惑地問:可語文這一科,她向來是第一的,這次下滑說明她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甚至可能有早戀傾向。
我望着爺爺,微微搖頭,用眼神堅定地告訴爺爺,“我沒有”。
爺爺繼續笑着跟老師說,這個世界未來會變得很多元化,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到那個時候,是第一還是第二就沒那麼重要了,隻要她在努力就好。
我忍不住偷笑起來。
老師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爺爺,我猜她心裡一定在想,這爺倆是不是有病啊!
因為這件事,後來每次遇到困難我都跟自己說,隻要你去努力,命運就會給你一個答案,不用去着急上火,人生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是白居易晚年寫給朋友劉十九的詩,彼時他緻仕隐居洛陽,已年近古稀。白居易這一生頗為傳奇,19歲與湘靈相愛,立下白首之約,後被母親以死相逼,生生拆散。所以白居易晚婚,直到37歲才娶了同僚之女,而心中對湘靈始終念念不忘。
44歲于被貶官的途中,偶遇湘靈,昔日戀人抱頭痛哭,此時白居易正處在人生低谷,待再去尋找湘靈時,已經是杳無音訊。
與此同時,劉十九的哥哥劉二十八,也就是劉禹錫也被貶官,同返洛陽時,兩個人豪飲抒懷,劉禹錫作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此後,白居易的心胸逐漸變得豁達,已早入不惑之年,人生風雨看得通透,所以晚年才會特别想念這些老朋友,也真正意識到,所有的世俗名利皆是浮雲一般,隻有陪伴的友誼才最值得珍惜。
就像杜甫的詩所描繪的一樣: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親。
“詩聖”杜甫這一生更是坎坷不平,35歲還在“高考”,困居長安10年,回家時,小兒子已經過世。剛剛仕途有點起色,“安史之亂”又爆發了,流離途中自己被俘虜,出逃後投奔唐肅宗,官授左拾遺。
倒黴的是,官沒做多久,因營救房琯,又被肅宗貶去華州。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後邺城之戰爆發,杜甫在歸途中又被趕上了,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再逃亡,而是奮筆疾書,寫下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詩詞。
天下略微太平以後,杜甫對官場污濁逐漸感到失望,進而辭官遊曆,兩年後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也就是我們稱之為的“杜工部”,在這期間,杜甫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有兩句流傳千古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杜甫這一生颠沛流離,大曆五年,即公元770年,他又趕上戰亂了,在逃亡的途中差點被餓死,之後因思鄉心切,于逆流之中乘船折返嶽陽,不幸溺水身亡,享年59歲。
雖然杜甫這一生過得很凄苦,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因看見了很多在戰亂中受苦受難的百姓,寫了很多鼓舞人心的千古名篇。他有治世之心,想為家國天下鞠躬盡瘁,可是命運從來沒有偏愛過他。
但正是因為這些,才成就了一位千古“詩聖”,你能說,這不是命運的眷顧嗎?
所以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氣餒,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 《定風波》
要說比誰苦,蘇東坡向來不逞多讓,20歲中舉,要大展宏圖時,母親過世,回家守孝三年後,朝局已變,自己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主動請調去往杭州,同時愛妻王弗又因病離他而去,成為他一生的痛: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元豐二年,“烏台詩案”爆發,剛入不惑之年的蘇東坡锒铛入獄,差點掉了腦袋。後經多方營救,被貶去黃州當了一個團練副使,職位相當于一個保安團副隊長,因生活拮據,自己隻有開荒種地才能維持生計。
而原本,隻要他肯向權貴低低頭,是有相丞之才的。
之後,蘇東坡一路被貶官或平調,去往十幾個地方,最終在晚年時被流放儋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島,彼時是不毛之地。
盡管生活困頓如此,蘇東坡卻從來沒屈服于命運,在黃州那麼苦時,他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及前後《赤壁賦》,不僅流傳千古,還絕了後人再寫赤壁的念頭。同時,他還成為了一個美食家、畫家、以及旅行家。
就像他在詩中所寫: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不懼怕磨難,内心就會變得無比平靜,因為無所争,便也無所懼,若要争,也是與時間争,與命運抗争,不甘于命運的安排,去改善自身的處境,才能真正地豁達通透。
蘇東坡被流放賓州時,條件極其艱苦,嶺南本就是荒僻之地,而就在這個時候,蘇東坡寫下了: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是的,心安即是歸處,人生本就如此,隻要内心安甯了,任何地方都可随遇而安,達觀的态度才是幸福和快樂的本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