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官網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官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6 01:23:43

十年新跨越 奮進自貿港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官網(海南熱帶海洋學院)1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校園一景。通訊員 鄭澤龍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通訊員 符聰 賀夢雯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以下簡稱熱海院),中國最南端的公辦本科高校,從熱帶雨林走向南海之濱,從瓊州大學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校名更疊、校區拓展、發展轉型,“明德·博學·勵志·笃行”是這所學校不變的堅守。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熱海院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對接海南自貿港建設和海洋強國戰略需求,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構建“五育”并舉培養體系,學科專業建設成效顯著,科研成果質量逐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結構持續優化,社會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初步構建,國際化教育格局初步形成。

熱海院黨委書記陳銳表示,“十四五”期間,學校在深入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繼續完善高水平應用型海洋大學的頂層設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凝練涉海學科特色,提升傳統優勢學科,打造學科專業集群,凸顯海洋、生态、旅遊、民族的特色和優勢,為全面建成國内有影響力、國際有知名度的熱帶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海洋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胸懷“國之大者”

堅持辦學正确政治方向

熱海院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緊緊圍繞“立足海南,面向南海,面向東盟,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定位,建設緊密對接海南重點産業和自貿港建設需求的海洋科技類、旅遊管理類、生态環境類、人文社科類、民族教育類等學科集群,大力推進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和學科專業交叉融合。近三年來,在疫情影響下畢業生就業率仍達到85%以上。

日前,第十一屆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落下帷幕,熱海院共有12支隊伍晉級全國決賽,經過激烈角逐,獲得了1項特等獎和5項二等獎。此項賽事是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與覆蓋面最廣的學科競賽,從第七屆至第十屆,熱海院連續四屆獲一等獎,在第十屆、第十一屆連續兩屆獲特等獎。

這是熱海院向海洋類高校轉型發展以來,踐行科教融合和産學研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取得重要成果的縮影。根據海南省的主導産業和重點産業,學校制定了産教融合、科教融合、港城校共生的體系,使人才培養與産業發展緊密聯系,從而培養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截至目前,熱海院有本科專業55個(其中涉海類18個)、專科專業7個,碩士學位點10個(包括海洋科學和水産兩個一級學科),新增海洋科學等3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實現零的突破,已立項建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0個,适應海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海洋為龍頭的學科體系已基本構建。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一流人才培養離不開一流師資,如何夯實教師隊伍建設?熱海院堅持引培并舉,為學校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源頭活水和發展動能。近年來,熱海院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完善引才機制,搭建高水平學術科研平台,高層次人才聚集成效凸顯。柔性引進若幹大師級專家來校工作,包振民院士、蔣興偉院士都将其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設在該校,朱蓓薇院士也在該校設立了院士創新中心。目前該校重點打造海洋技術、海洋遙感、海洋生态、海洋食品、水産南繁、海洋旅遊、現代物流等方向的人才團隊,6個團隊入選了海南省“雙百”人才團隊。大力推進師資隊伍分類發展和特色發展,該校每年選派中青年專業教師出國(境)培訓、訪學、攻讀博士學位等,努力打造一支知識能力強、結構層次優、發展方向廣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學校擁有雙聘院士5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省級突出貢獻專家3人,海南省“南海名家”4人,省“515人才工程人選”12人,海南省高層次人才551人。

如今,放眼熱海院,聚焦熱海院人,他們有塑造靈魂、塑造生命的熱忱,有服務國家發展、報效祖國人民的堅持,也有勤勉治學、奉獻忘私的情懷。

擦亮海洋底色

以奮進之筆書寫藍色華章

藍色,是深邃的顔色,也是令熱海院人着迷的顔色。

近年來,熱海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不斷提升,辦學定位不斷精準,辦學質量不斷提高。發表“4·13”重要講話以來,學校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的進步,如學位點授予權取得突破;年度科研經費首次突破億元;獲批海南省首個軍民融合大項目;以大項目引領平台建設、學科建設等,學校已經進入海洋類高校建設的正确軌道,同時不斷激發科研能力,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建設高水平科研平台,形成涉海科研優勢,推進科教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力。

2021年底,熱海院崖州灣創新研究院揭牌。不到一年的時間,已引入熱帶水産種質創新團隊等6支科研團隊,圍繞海南自貿港建設急需的深海材料與裝備、水産南繁育種、熱帶海洋生态保護等方向的專業化研究隊伍已初步形成,共承擔了省級及以上科研項目6項。同年,12月5日,曆經53天的深海科考,“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載“奮鬥者”号載人潛水器順利抵達三亞。其中,熱海院科考隊員成功突破10026.5米和8559.3米水深,該校副研究員宋陶然成為國内第5位和全球第8位完成萬米下潛任務的女性科技人員。由海南省石斑魚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傅曉領銜的熱帶設施漁業工程與技術創新人才團隊,作為海南省首批“雙百”人才團隊,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藍色糧倉、國際間合作專項、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專項、省重點研發項目等20餘個項目。

海洋類優勢學科專業發展取得顯著進步,旅遊管理類、民族教育類等學科建設也碩果累累。2021年5月,“海島旅遊資源數據挖掘與監測預警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獲批,該實驗室是我國首個面向海島旅遊、專門從事海島旅遊大數據研究和應用創新的重點實驗室。2022年6月,學校獲批設立海南省近岸海洋生态環境過程與碳彙重點實驗室,緻力于近岸海洋污染控制、生态修複和海洋碳彙管理研究。同時在2022年度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立項名單裡,熱海院“無接觸”海島旅遊服務模式和管理機制研究項目入選,逐步構建完善海島“無接觸”旅遊服務質量管理的量化指标體系,助力海南自貿港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和我國海島旅遊服務業的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

逐夢深藍、向海圖強。學校将着力完善高水平涉海學科體系,不斷提升海洋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全面優化涉海人才結構,推動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為海洋産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與技術保障,為承載全球的優質海洋科教資源彙聚和高層次海洋人才聚集構築平台。

紮根海南大地

在服務區域和地方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2022年3月,熱海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獲批省重點新型培育智庫,研究院整合優化隊伍,以多樣化、高質量的成果為國家、行業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同時,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科技成果喜報頻傳,碩果累累。該院轉隸熱海院後,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主動作為,助力學校學科專業發展,取得一批較為前沿的科技成果。9月23日,由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設施漁業工程與技術研究學科組研發的“Double-Circulation System-Based Artificial Breeding Method of Groupers”技術獲荷蘭國際發明專利授權,并通過PCT全球檢索途徑獲得歐盟國家優先專利保護,該項技術已獲我國國家知識産權局發明專利授權。學校還依托地理位置和科研平台,在樂東黃流鎮設立了海南省海龜救護保育中心,為生病、受傷的海龜提供專業、細緻的救護,并協助将康複海龜放歸大海,為加強海洋保護、維護海洋生态平衡貢獻力量。

熱海院高水平推進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崖州灣創新研究院和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注重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對接區域行業、國内高校、科研院所、主導産業等開展深度合作,積極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等服務。成功舉辦“水産南繁種業與健康養殖學術研讨會”,林浩然、包振民和桂建芳3位與會院士聯名建言并得到支持,推動水産育種正式納入“南繁矽谷”,積極開展水産南繁研究并深度參與深海工程、海洋裝備、生态環境等重大專項研究,充分發揮學校在地方重大科技服務和政府智庫建設中的作用,提升了科學研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度、貢獻度和價值度,為地方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注入源源動力。此外,作為省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機構、人社部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熱海院近年來開展各類培訓70多項,培訓人數為7000多人,為全省12個“三區”受援市縣、受援學校輸送近1500名支教教師,産生了廣泛的影響。

一個個科研平台建設成效顯著,一項項科研成果落地生根,熱海院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時積極拓寬社會服務渠道,加強學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重點園區的深度合作,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助力地方産業發展、人才培養、文化繁榮,更好地助力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這是不斷提高教學科研質量,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範例。

尋根溯源憶初心

在深入挖掘海南特色文化中貢獻智慧

近七十載的山海跨越,曆經五指山民族文化的孕育、“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特區精神的熏陶、“對外開放、向海圖強”海洋文化的浸潤,熱海院以山海文化為内涵的校園文化逐步成型,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續寫了紮根海南、培養民族複興人才的新故事。

講好“校園故事”,培育校園師生文化。今年暑期,由熱海院教師董瑞雲帶領7名師生組成的“青年追尋紅色足迹,傳承革命精神”實踐團隊深入文昌、海口等地,實地調研尋訪紅色基因。将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新時代追夢征程……這是熱海院積極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的生動實踐。由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等舉辦的2022年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日前通報表彰結果,熱海院獲評“優秀單位”,學校“新時代青春助力自貿港調研宣講團”獲評“優秀團隊”。“黎錦”進高校、“三月三”等民族傳統活動,以及“海好有你”“海洋之聲”等海洋主題活動,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此外,熱海院還加強清廉文化進校園,開展“風清氣正喜迎二十大,崇廉尚潔奮進新征程”主題系列活動,打造“清廉熱海院”品牌。

講好“海南故事”,傳承黎苗民族文化。地方傳統文化豐富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資源,在高校的德育教育和人才培養中發揮積極作用。熱海院深入挖掘并利用紅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的資源,厚植校園文化的底蘊。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積極發揮民族教育和民族研究優勢,海南黎族苗族本土文化研究項目《黎族通史》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研究,實現了海南省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零的突破。同時,熱海院不斷加強校地文化交流合作,主辦了“2021年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的民族教育與鄉村振興學術研讨會”等活動,充分發揮民族教育和民族研究優勢,促進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擴大學校在海南乃至全國民族學研究的影響力。

講好“南海故事”,弘揚藍色海洋文化。作為中國最南端的公辦本科海洋類高校,熱海院積極扛起海洋文化的使命與擔當,在新時代交出更加優異答卷。學校在保持傳統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礎上,深化海洋意識培育,突出海性、海味,做足海洋特色文章,使海洋文化有機融入校園文化。積極開展博物館科普教育以及學術研究和對外宣傳交流工作,編制了《南海文化博物館》《認識海洋》《海洋文化》等,學校南海文化博物館接待校内外師生、社會各界人士、國内外來訪嘉賓8萬餘人次,打造博物館品牌形象和文化價值。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打造教育開放發展新标杆

近年來,熱海院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支點建設,緊扣海南重點産業發展,緻力培養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推進城市國際化的應用型、複合型和國際化人才,奮力開創學校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新局面,服務海南教育對外開放和國家總體外交,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現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

在國際和港澳台交流合作方面,熱海院積極與國外海洋高校或具有海洋優勢學科高校合作洽談,開展中外聯合辦學,實現資源共享,先後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并簽署合作協議,國際化交流合作優勢日益彰顯;獲得财政部、外交部“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人文交流平台”立項;組織承辦海洋合作與治理等國際論壇和國際研讨會多場。

熱海院通過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等舉措,不斷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該校2013年獲批的海南省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海南-奧地利旅遊管理本科教育項目,已有9屆畢業生;學校開設海南省第一個泰語本科專業,采用“3 1”的聯合培養模式,學生第三年到泰國知名高校學習一年,實現小語種學生的高質量培養。與此同時,熱海院在省内高校率先成立東盟研究院,每年派出一批漢語教師志願者赴國外開展漢語教學和文化推廣。近年來,熱海院派出近千名學生做交換生、漢語志願者、共同培養碩士生、遊學生、海外實習生,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接收來自15個國家來華留學生300多名。積極打造校園國際化氛圍。同時注重打造高水平國際化的師資隊伍,科研人員在海洋類國際組織任職實現新突破,引進世界高水平的外教,現有外籍教師分别來自10多個國家,博士學曆占外教總人數83%。

跨越山海,面向未來,從最初的自建茅草屋到如今的高标準教學樓群,從最初不到50名師生到如今近2萬名師生,從專科到本科、研究生的跨越,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和奮鬥,熱海院克服重重挑戰,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轉型發展、趕超發展、跨越發展。

陳銳表示,學校持續貫徹落實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内涵發展為核心,對标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按照學校既定的“建成一所立足海南、面向南海,國内有影響力、國際有知名度的熱帶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海洋大學”發展目标,搶抓發展機遇,譜寫熱海院新篇章,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作出熱海院新的貢獻,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海南日報三亞10月12日電)

原标題: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海洋大學 海洋強國擔使命 向海圖強謀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