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名字寫進詩裡卻成為了全詩的靈魂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詩人群星璀璨,作品浩如煙海。如果說在大唐詩人中,哪一位最為有名,你肯定脫口而出李白。李白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詩篇,其中《贈汪倫》卻是比較奇特的一首。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看似熟悉,其實很奇特,隻有28個字,人名、地名、歌唱形式就占了9個字,兩個人名中,一個是作者李白,一個是送别他的汪倫,一個地名,是桃花潭,一種歌唱形式,是踏歌。李白、汪倫、桃花潭、踏歌,這9個字就是全詩的靈魂,就是全詩的關鍵詞!
李白為何不像其他古人一樣自稱在下?
但首先,為什麼李白将自己和汪倫的姓名都寫入詩中?他為什麼不說本人乘舟将欲行,太白乘舟将欲行,小李乘舟将欲行?小白乘舟将欲行?不及老汪送我情?不及阿倫送我情?不及汪兄送我情?要知道,古人出于自謙或尊重,很少直接稱呼自己和對方的名字,而是稱呼表字。
比如,李白,字太白,我們一般不會直呼李白,而會稱呼他為太白兄。李白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我們也可以稱呼他李十二,李白曾經擔任翰林供奉,我們也可以稱呼他為李供奉。
再比如我們稱呼諸葛亮,一般稱呼他為孔明先生。李白一般也不會自稱李白,那太驕傲了,太自戀了!一般會自稱:白,仆、愚、不才、在下、鄙人。
李白在贈送友人的詩中為何都是直呼對方姓名?
講了這麼多規矩,那為什麼在這首詩中,李白公開的點名稱呼自己和汪倫呢?首先,李白個性狂放飄逸,一般不走尋常路,不做尋常事,為人處世極為高調,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說千金散盡還複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都不是一般人敢說的話,他敢說。
在很多贈别友人的詩中,他也是直呼對方姓名,比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等等,似乎毫不顧忌對方的感受,不太尊重對方。
其實不然,我們發現,孟浩然也罷王昌齡也罷賀知章也罷,都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交心的朋友。
關于主播和課程: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點評嘉賓,《百家講壇》講師,師從當代詩詞大家霍松林,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是精通書法、酷愛繪畫的“康師傅“,喜歡遊曆山水。他的聲音有滿滿的元氣。他讀過很多書,但沒有學究氣。康震教授傾盡二十多年詩學心得,在喜馬拉雅上線《康震品讀古詩詞》課程,獻給忙了一年的你,還有我們的家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