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角度出發,這樣的诘問很容易陷入道德綁架的争議漩渦之中。
「環保」,「可持續」當下時尚最熱點的話題,相信就算你平時不怎麼關注,也很難不被近來相關的品牌,或系列宣傳給刷屏,以至于我們無法再裝作看不到。
Acne Studios 回收/可持續系列
當然,不少人對時尚的可持續性持懷疑态度,而且消費者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消費任何品牌,旁人都無法從道德層面去加以指責。
但不能否認的是,品牌、設計師在創造美,大衆在選擇美的時候,無形之間也加重了自然環境的負擔。
可能很多人沒有清晰的認識,時尚行業(包括服裝配飾生産制造在内)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污染環境的産業,僅次于石油化工。
不少觸目驚心的數據在網上随便一查就能得到,特别是關于快時尚。
根據零售公司 ShareCloth 的報告,2018 年開始就已經有超過 50% 的快時尚商品在生産一年後被遺棄,這些商品大部分最終隻能焚燒或填埋處理。
随着行業參與者共同意識的覺醒,不但是對品牌,于消費者而言,可持續時尚已經是一個需要共同面對的趨勢,甚至是核心。
本文将從個人消費選擇的角度出發來談談,面對越來越多号稱環保、可持續的品牌及系列,我們該如何做出正确的認識和選擇,還有個人又該如何參與到可持續性時尚當中?
概念不明,認識不夠,往往是大家勇敢邁出第一步的阻礙。
首先,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可持續時尚?
時尚行業一定程度上屬于消費行業,品牌熱衷于設計、生産、銷售更多的單品,尤其是在競争激烈的當下,許多品牌已經從最開始的一年兩季,發展到如今一年六個主要系列,這還不包括各種聯名合作的系列。
而我們也癡迷去購買更多更新,更能追得上潮流趨勢的單品。
以叠代更新為性質的時尚行業與可持續性似乎成悖論,這是大家懷疑可持續時尚的關鍵點,因為不免讓人擔心,可持續時尚會不會隻是一種新的宣傳噱頭?
另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在可預見的時間内,很難有品牌能做到 100% 可持續,絕對的綠色環保,這在諸多行業中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時尚的可持續性是相對的。
從嚴格的定義上解釋,可持續時尚(Sustainable Fashion)是指促進時尚,包括整個系統,到具體的産品上向生态性更加完整和社會性更加正義的轉變過程和行為。
要簡單通俗點理解就是,品牌在設計、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其中最為重要的體現在設計和生産的改變上:
# 循環回收再設計
事實上,循環回收設計早已在許多品牌身上運用開來,例如 PET 寶特瓶纖維,将回收的塑料瓶制成塑料粒,再将顆粒溶解後紡成紗線,可以制作T恤和運動鞋。
而最近最熱門的回收材質單品,要數 Prada 的 Re-Nylon 尼龍面料單品。
通過将廢棄塑料,紡織纖維廢料,和海洋中的回收漁網等,經過重新提純生産,制成再生的尼龍面料,能夠用來制作帽款、包包,乃至上衣,而且它們的質感輕便,并帶有一定的機能性。
重新利用的回收材質與 Prada 品牌風格精神相結合,也重新定義了奢侈品的概念并不止在于昂貴的原材料上,還可以是設計師的創意以及品牌的社會價值和責任。
▲ Prada 2021 秋冬系列 Re-Nylon 超大派克外套
回收利用并不止回收遺棄的材質上,也可以是品牌往季的庫存角料,還有回收的古着衣物面料。
這一點甚至還成為了不少品牌的設計靈感,比較有名的就是品牌 BODE。
BODE 将世界各地淘來的古着面料重新制作設計,反而成就了品牌别緻複古的辨識風格,所以像這樣“舊衣改造”品牌也可以納入到可持續時尚行列中來。
#可替代、可降解材質
可替代面料,原本的定義指的是減少對傳統棉花織物的依賴,傳統棉花生産比較耗水耗肥。相對來說,亞麻、有機棉花(無毒無化培育)、竹纖維等對環境的負擔會更小。
随着可持續、環保觀念深入各個領域,不少 sneaker、運動品牌也以此為設計靈感。
例如以“溶解怪鞋”著稱的 Maison MIHARA YASUHIRO,不久前發布了自己的環保系列 General Scale。
以有機棉材質替代了傳統的帆布鞋身,而鞋底也由硫化橡膠換成了 100% 的植物纖維打造,這個系列所有鞋款都可以自然生物降解,天然材質的質地搭配損舊、毛邊的處理,呈現着更為自然的複古質感來,有種沉澱時間的味道。
可見,可持續時尚也可以是品牌設計創新的一種思路。
而今可替代面料還包括了以“仿皮”來替代珍稀皮革,人工皮革等。
仿皮也指“純素皮革” Vegan Leather,它是由植物纖維、或者是可再生的聚氨酯打造出類似于皮革質感的材質,“植物皮革”比較有名的是菠蘿葉 Piñatex。
▲ 菠蘿葉纖維仿皮 Piñatex
匈牙利小衆品牌 Nanushka 所有的皮革單品就都是選用“純素皮革”打造,比起動物皮款式而言自重更小,穿着輕便,易于維護,觸感也會更加柔軟。
這裡面比較有争議的是 動物真皮。
在部分動保人士眼中,使用真皮對動物不友好,但比起無機、不可再生的 PVC、PU 等化纖皮革,真皮其實是相對環保的一種,因為真皮跟植物纖維一樣都屬于有機材料,可以被天然降解,有着其内在的可持續性。
因而葉子個人認為,踐行可持續時尚并不需要完全排斥真皮材質,隻要注意品牌的道德責任,以及是否采用更加天然環保的植鞣技術即可。
▲ 天然植鞣皮鞋履 FEIT
此外,可持續時尚還包括「碳中和」(杜絕浪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零排放)、「道德時尚」(禁止剝削勞動、動物傷害)等。
當然,可持續時尚(品牌)看似美好,可也有着不小的現實問題。
高昂的價格是最先橫攔在我們參與可持續時尚面前的一道難以逾越的檻。
舉一個例子好了,上面提到的植物純素皮革,目前普遍比動物皮革貴 30%,而有機面料也要比普通面料貴 5% 左右,這樣的情況下很難讓普通人去接受還未成熟并且更加昂貴的設計。
不過,可持續時尚的高昂價格并不隻是以為的簡單“溢價”而已,因為材料技術更新,産量低,難保存等問題,都導緻了這些新型、環保面料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然後是設計上的局限性。
雖然我們前面說到可持續性能夠作為品牌的設計靈感,但是由于存在着制約性,品牌、設計師的發揮不會像在原來普通、傳統面料上那麼自由。
最典型的就是“回收改造舊衣”,通常隻能是以拆解拼接、绗縫重制,和補丁的形式進行設計,手法單一,也排除了風格審美較為簡潔的人群。
而且不管是回收的環保面料,還是可替代的新型面料,目前都還不能完全代替我們習以為常的“穿着習慣”。
由于不少環保面料的質地非常薄糯,不太挺括,也容易出現皺褶,從風格審美上來講,它們的質感稍有欠缺。
還有回收、替代面料是否更加耐用也存在質疑。
一邊是道德責任,一邊是對美的不懈追求,大家在現有的條件下,面對可持續時尚,常常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然而,時尚最本質的價值還是設計本身,如果設計不“好看”,也就沒有後面環保綠色與否的讨論了。
但如果能夠将設計創造與環境保護完美結合,自然會更好,這也是最理想的狀态,對品牌、設計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過,可持續時尚不僅是對品牌進行約束,對我們大衆也有要求。
除了選擇更環保綠色的品牌或系列之外,我們還可以從自己的風格塑造上入手。
因為可持續時尚裡面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 慢時尚(Slow Fashion)。
#打造核心“可持續”風格
雖然「慢時尚」對品牌和大衆雙方都有要求,可于個人,我們更能夠從中得到更多、更好的風格啟示。
通俗點來理解,慢時尚就是“買少點,買好點”。
這是相對快時尚而言的,快時尚品牌價格低廉,但質量同時也廉價,穿不了幾次就要扔,慢時尚鼓勵你少買或不買快時尚,轉而選擇品質更加持久,壽命更長的單品,尤其是在常穿的基本款上,建立起與單品的情感聯系。
其次,對于潮流爆款,流行趨勢不要盲目跟風,出發點堅定在“我是否需要,我是否喜歡”的基礎上,而不是它是不是最新最潮的款式上,更多地選擇經典款,杜絕過季即棄的盲目消費。
而這一切的基礎都在于你對自己足夠了解。
了解自己的身材,了解自己的穿着習慣,足夠了解自己的風格審美,這也是慢時尚最重要的一環———建立起自己的核心風格。
更多地滿足風格需要,而不是流行需要,唯有風格才能對抗轉瞬即逝的潮流,當你建立起自己的核心風格後,會發現自己常常穿的也就是那幾件核心款式,選擇質量更好的,也就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
而核心風格一旦确立之後,便有了可持續性。
這裡的“可持續”是指風格上的延續———“新舊搭配”,新購單品與舊有單品能夠成風格體系進行組合搭配,這時候我們的腦子裡也就有了一個風格清單,往後再需要什麼樣的單品,目标就清晰明确了,進一步減少浪費,提高風格效率。
不僅如此,核心可持續風格還能夠幫助我們提煉出自己經典獨特的品味,有更加精緻完整的風格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也把慢時尚,可持續風格簡單地歸納為極簡風,這其實是比較片面的。
具體來說,慢時尚隻是一種風格(思維)模式而已,表象可以大不相同。
就算是喜歡花哨一點,或者是複古風,也照樣可以穿出堅定而有質的可持續時尚風格來。
而在葉子看來,紳裝應該可以算是最完美的慢時尚風格之一了。
特别是量身定制的高品質款式,最大程度契合了自己的身體,沒有太多的“簇擁”,卻足以穿透時間,留下最經典堅實的美學價值。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與大家可以更加自由獲得美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以更加全面、客觀的态度去看待可持續時尚。
它并不是我們追尋美路途上的一道障礙,而是大家對美的感性思索中一點理性的思考,到底什麼才是更具價值的東西。
當然了,長篇大論遠不及行動起來更具有實際意義。
在穿着美的同時,負擔起對環境的責任,理應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時髦的潮流。
█
#留言分享你對慢時尚、可持續風格的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