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國家出台了“雙減”政策,對于校外培訓行業迎來了巨大壓力,他們将何去何從引發網友關注。
據媒體報道,新東方近日在一次内部會議上也開始談論新東方的轉型問題。很多網友也加入了新東方轉型的建議中,有人建議做托兒所,有人建議做月子中心,有人建議做幼兒園,有人建議做大學。
今天,我們來談談新東方的俞敏洪建大學的事情。
新東方俞敏洪其實一直有一個建一所大學的夢,他曾經想辦新東方大學,遺憾的是看中北京的一塊地皮卻沒有被批下來,所以他隻好選擇已經在辦的大學接手。于是,在2013年俞敏洪接手了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并擔任學校理事長,他希望用後半生精力和資源打造一所出色的中國私立大學。
在2016年,俞敏洪卸任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理事長。面對後面的記者專訪,俞敏洪坦言,“在中國創辦頂尖民辦大學,時機尚未成熟,但這顆種子藏在心底,希望有生根發芽的那一天。”,中國的民辦大學在辦學質量、監管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民辦大學要超公立大學非常困難,隻能說是艱難生存吧。”
我認為俞敏洪說得有道理,大部分民辦高校投資人都是以營利為目的,不具備教育情懷和發展眼光,所以導緻大學辦學很難超過公辦大學。
對于俞敏洪具體為什麼退出耿丹學院,官方沒有更多的披露,此處我們不去過多的讨論。我們可以談談民辦大學的困難之處在哪裡。
第一,辦學條件。以耿丹學院為例,按照官方信息為32.73萬平方米,相當于不足500畝。《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學院建校初期的校園占地面積應達到500畝以上,嚴格來說耿丹學院還不符合國家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标準。在北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要辦一所規模較大的民辦大學注定比較困難。其他辦學條件,當然也就差不多了。
第二,師資力量。雖然民辦高等教育迎來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對于一些高校仍然難以招到優秀的教師,特别是高層次人才。與很多公辦院校相比較,動辄一年招聘幾十個博士甚至上百數百博士,民辦高校可能很多年也招聘不了幾十個博士,比如中部某知名民辦高校在十年前都提出招聘百名博士,而至今也才五六十個博士。走的走了,來的還沒有來,也不願意來的現象突出。
第三,生源質量。在今天,我們學生、家長和社會仍然對民辦高校存在偏見和歧視,同時對民辦高校高昂的學費望而卻步,有的學生甚至選擇公辦專科也不選擇民辦本科。在曆年高招中,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辦高校在征集志願的情況下都無法完成招生計劃。
第四,官方政策。民辦學校主要的經費來源是學生的學雜費,而投資者又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即使高額的學雜費也不可能全部用于學校的完全支出,政府的投入也基本上沒有甚至很少,學校當然也會存在困難。對于教師來說,在職稱評定,社會福利待遇等方面與公辦高校也存在不同的待遇。
因此,我認為民辦大學首先是保證在辦學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具有優秀的師資力量、有良好的生源,加上官方的政策和學校的辦學理念符合民辦大學辦學規律,專業設置符合市場規律,并以清楚的學校辦學定位以及人才培養定位以及經費充足,而且辦學者是具有教育情懷的,方可辦好大學。
新東方轉型做大學怎麼樣?我認為行不通。理由如下:
第一,我們不能把教育培訓直接嫁接到高等教育上來。雖然教育培訓與高等教育都是教育行業,他們有聯系,但是也有本質的區别。我們的一些目前較優秀的民辦大學基本上都是從自考助學班到高職再到本科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而且經過了幾十年摸索借鑒,對于培訓機構轉型做大學沒有先例。
第二,新東方是教育連鎖加盟方式的,無法整合資源。全國有多少教師,有多少分支培訓機構,這些教師這些分支機構何去何從?難道辦一所大學把這些教師,這些分支機構的資源都調配集中到一起成立一所大學。
第三,所有的條件基本上為0。我們辦大學,首先是要有辦學的硬件條件,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的設置标準,土地、校舍這些是最基本的,要建1所大學最少也得兩三年時間吧。當然,教師可以利用原新東方的一部分碩博士等,這不叫轉型,這叫0起步重造。
綜上所述,新東方轉型做大學不可取,如果要辦大學隻能投資另建,相信俞敏洪有他的想法,而且對于新東方來說辦大學至少現在可能不是他想的,現在要想的是自救新東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