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能E姐】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此文為超高能E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台聯系,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最近小半年,貴圈似乎掀起了一股“生二胎”的風潮。
先是大s一馬當先生了個兒子。
接着姚晨給兒子“小土豆”生了個妹妹“小茉莉”
沒過多久黃聖依也生了
這兩天,黃磊老師的第三胎更是引發了全民争議。
有網友質疑黃磊單純“想要兒子”。
但更多的網友表示,黃磊隻是想“兒女雙全”。
并表示,黃磊一家并不“重男輕女”,兩個寶貝女兒都被“養得很好”,他們有能力給孩子們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所以,什麼才是合适的二胎教育呢?
----我是前方高能的分割線----
在近期熱播的《媽媽是超人》裡,“二胎教育”這個話題,既有教科書級别的育兒哲學,也有不少反面教材。
比如,同樣是二胎家庭,胡可和馬雅舒的育兒風格相差甚遠。
一個是放養式加“自然生長”。
另一個,則是無微不至的呵護式教育。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育兒模式正是如今“二胎”浪潮來臨之下,大部分中國家庭的活體育兒圖鑒。
1
放養 VS 過度保護
胡可秉承着“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的育兒理念。
她解釋說,這是因為有了老大的經驗,對老二的教育會更加放松和靈活。
馬雅舒則是時刻緊繃着“孩子到底在哪,在幹什麼”這根弦,不讓他們脫離自己的視線。
小魚兒摔倒了,胡可回頭望了一眼就繼續淡定地幹活,接着小魚兒自己就爬起來了。
而馬雅舒為了不讓孩子磕着碰着,撤掉了客廳所有的家具。
沒有餐桌,一家人都是坐在地上吃飯
即使丈夫一再表示:我不喜歡!
但馬雅舒仍然堅持,“為了孩子我願意忍一忍。”因為這在她看來,是對孩子最基本的人身保護。
exo me?
2
恩威并施 VS 步步妥協
面對“孩子犯錯”這個問題,胡可和馬雅舒交的答卷也完全不同。
胡可就事論事,獎懲分明,絕不會因為孩子撒嬌就放棄批評教育。
有一次,兄弟倆玩起面粉大戰,胡可發現安吉把面粉撒在手機上,她立馬制止。
安吉和小魚兒包餃子的時候鬧起了脾氣,還互扔餃子餡,胡可徹底怒了,同時批評了兩個孩子。
馬雅舒面對淘氣的孩子,則是“自己教,下不了手”。
米雅和愛登不吃飯,喜歡吃零食,馬雅舒就依着他們的性子來,連朋友都看不下去了。
有一次, 愛登趁媽媽不在,把菜倒在地上玩了起來。
馬雅舒從廚房出來看到地下一片狼藉,很生氣,但她默默地打掃起來,沒有批評愛登。
同樣是浪費糧食,胡可的制止和批評給小孩做了提醒和引導;馬雅舒的忍氣吞聲則是給小孩發送一個錯誤的信号:
“我這樣做沒問題,因為媽媽也沒說我。”
講真,米雅和愛登的顔值真是沒得說……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往往會讓家長很惱火,但到了胡可這,她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小魚兒在超市哭鬧着要開東西吃,胡可沒有理會,而是走到一旁先靜靜地看着他哭。
等小魚兒停下來之後,她才慢慢靠近,跟他說“東西要付錢才可以吃”。
在胡可看來,小孩子哭鬧的當下,更多是一種情緒的宣洩,這時候,家長需要的是冷靜觀察。
孩子希望通過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你要讓他知道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等他的情緒過了,就自然就會消停,此時,家長的的規勸他才聽得進去。
比起胡可的強硬,馬雅舒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拉鋸戰中宣告失敗,對孩子的一再妥協也導緻威嚴感的缺失。
比如,明明知道米雅“很以自我為中心”,但馬雅舒對女兒無可奈何。
米雅甚至會去打馬雅舒。
馬雅舒的罰站也并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沒過多久,米雅一哭,她就把她抱在了懷裡。
馬雅舒說自己很容易心軟,“其實她每次哭,我的這個堅持就掉到了零下”。
不同的教育方法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同的影響,安吉兄弟、米雅姐弟都還是幼童,人格尚在塑造之中,但論起對吃飯、情緒控制等方面的“不良習慣”的矯正,胡可顯然更勝一籌。
----我是二胎教育難的分割線----
在節目中,E姐也看到了幾個存在于二胎家庭的普遍問題。
1
二寶将至,如何做老大的心理建設?
二胎教育,在二寶來臨前就開始了。
從第一天知道自己懷孕起,胡可就開始給安吉做心理建設:弟弟妹妹是你的玩伴,你們可以分享很多東西。這個時候,安吉還是樂于接受的。
這一點學霸超和娘娘也做得很好。當妹妹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孫俪就讓等等跟妹妹培養感情,連“小花妹妹”這個名字都是等等取的。
其實,這時的老大心裡充滿了矛盾。
一方面,他會對媽媽肚子裡的小東西感到好奇,另一方面,他又會對未知的生活心生不安和恐懼。
而且,雖然大多數媽媽都會提前給老大做好心理建設,但弟弟妹妹真正出現的那一刻,老大還是會出現強烈的不适。
小魚兒出生那天,沙溢帶着安吉到醫院看媽媽胡可,結果安吉到了病房門口立馬哭了起來,在回來的路上還起了急性荨麻疹。
在模拟二胎家庭的綜藝《二胎時代》裡,楊陽洋也因為素人妹妹的加入顯得不知所措, 爸爸媽媽對小妹妹的熱情歡迎,讓他第一時間感受到了失落。
爸爸媽媽總是對大寶說,弟弟妹妹是你的朋友,你們會玩得很開心。然而二寶出生後,全家人注意力轉移的現實卻在告訴老大,“他們是在和你搶。”
于是,一系列情緒和行為問題随之産生。
2
“世界中心”轉移,失落感導緻老大行為反常
嬰兒都習慣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剛脫離嬰兒期不久的大寶自然不會習慣“宇宙中心的轉移”,于是他們會覺得,弟弟妹妹搶走了父母的愛。
《二胎時代》裡,即使懂事乖巧的王子,也會因為媽媽曹穎多問幾句“妹妹”喜歡吃什麼而崩潰大哭。
米雅則因為媽媽馬雅舒多表揚了弟弟幾句而心生醋意,對弟弟出手。
楊陽洋受不了爸媽對“妹妹”這麼好,忍不住大哭。
最可愛的還是安吉,曾經對弟弟說,“我現在這麼慘都是你害的。”
2333333
老二的出現,多少都會讓老大覺得自己被忽視了,危機感越來越大。
如何才能讓爸爸媽媽關注到我,成了老大的困惑。于是,他們通常會做出一些反常的舉動。
在小魚兒剛剛學會爬行的時候,安吉會在一旁跟弟弟一直在地上爬。
更不可思議的是,小魚兒尿褲子,安吉也故意在廁所門口尿褲子。胡可生氣地質問安吉為什麼,他哭着說:我覺得可愛。
這時胡可才反應過來,因為想挽回父母對自己原有的關注,安吉不惜做出“學弟弟在地上尿尿”的幼稚行為。
曹穎在體驗二胎家庭的過程中,也發現老大其實會很受傷。
在照顧好二寶的同時,不忽視大寶的心理訴求,黃小廚一家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
黃多多真是個溫暖又明媚的孩子啊!
3
孩子鬧矛盾,管還是不管?
二胎父母最大的困擾,莫過于孩子鬧矛盾時,做父母的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對于奉行“能少管就少管”的胡可來說,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她會先讓他們自行解決。
在車上,安吉一把搶過小魚兒手中的玩具,小魚兒秒哭。
胡可瞄了兩兄弟一眼,繼續淡定開車。
見媽媽并沒有理會,安吉和小魚兒就消停了下來,還唱起歌來活躍氣氛。
和胡可一樣,兩個小孩有小沖突時,曹穎也讓孩子先自行解決。
馬雅舒則相反。米雅和弟弟也經常因為一件玩具起沖突。
媽媽馬雅舒會在第一時間介入,然而“和稀泥”的做法,往往會使她無功而返。
其實,幼童之間發生沖突再正常不過。前一秒掐架後一秒好得蜜裡調油的情況更是常見。家長需要做的,其實最好是——先觀察。
當孩子無法自己化解時,父母的介入才顯得有必要。
但介入應該秉承“公平客觀”的原則。傾聽雙方的意見,在了解清楚事情的緣由後再就事論事。
安吉和弟弟搶玩具差點打起來,胡可出面調節,她首先要确定是誰先拿到的。
安吉撒謊說是自己先拿到的,于是胡可拿出“獎勵小紅花”的絕招:誠實的孩子能得到一朵小紅花。
安吉想了想,說,“是弟弟先拿到的。”
胡可表揚了安吉是個誠實的孩子,也不忘跟小魚兒說要和哥哥分享。
她還喜歡用童話故事來調和搶玩具的問題。
不因為“大寶年紀大”就應該讓着小寶,而是根據事實來判斷,一碗水端平,恭喜胡可拿到滿分。
4
“他比你小,所以你要讓着他。”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說,“要讓着弟弟妹妹,因為他們比你小。”
發生争執時,他們也喜歡用“你是哥哥姐姐”來逼迫老大讓步。
米雅顧着和新的小夥伴玩,愛登被晾在一邊。
愛登為了加入,上前推了一下米雅。
米雅不甘示弱,推了回去。
愛登向馬雅舒求救,在米雅說了是愛登先推自己之後,馬雅舒用“你是姐姐”來給米雅施壓。
沒有指出推搡行為的不妥,一味幫着愛登說話:弟弟這樣做,還是因為你先做得不對······
這在米雅看來,媽媽就是在幫(偏愛)弟弟;當然,愛登也會這麼覺得。
其實,家長調和矛盾時,最忌諱的就是不問青紅皂白,當着一方的面偏袒另一方。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二胎時代》裡,黃嘉千的處理方式就客觀多了。
夏天因為在生日趴中玩太嗨,無視了求關注的“弟弟”,導緻他委屈到哭泣。
其實就是姐姐不理我好桑心嘤嘤嘤
黃嘉千選擇先安撫小弟弟,讓他嘗試換位思考一下,去理解夏天。
姐姐要照顧弟弟,弟弟也要理解姐姐呀~
讓孩子們友好相處,最好的方法從來都是讓他們相互理解;而“逼大讓小”的教條,不僅會使得老二養成“我有靠山”的心态,長期的硬性逼迫也會助長老大的逆反情緒。
5
責任感和榜樣力量,讓寶貝們在共赢中成長。
對于老大來說,比起“你應該怎樣”,“你能怎麼樣”會讓他更容易接受。
楊陽洋和小妹妹鬧矛盾,楊芸就會這樣引導他,“你比她大,擔當的責任就要多”。
在肯定了老大能力的基礎上賦予了他照顧老二的使命感,同時也在增強他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而要将這份責任心化被動為主動,還要讓他學會分擔。
比如,可以适當分配給老大照顧老二的任務。
可以是日常瑣事,幫弟弟脫個襪子。
教弟弟疊衣服。
孫俪也會培養老大自覺照顧老二的意識,“妹妹所有的一切,都是等等教的。”
胡可也很樂意讓安吉參與到家庭管理中來,做飯時,會讓安吉把弟弟帶出去玩。
三個人一起包餃子,而弟弟總搗亂的時候,安吉會站出來幫媽媽批評弟弟。
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老大會感受到自己要幫父母分擔照顧弟弟的責任,而當他做到之後,他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在老二面前還會轉換為榜樣的力量。
安吉提議帶小魚兒一起去上跆拳道課,因為想讓弟弟看看自己棒不棒。
跆拳道課上,安吉表現得非常好,一口氣打了3塊闆,小魚兒則是一臉崇拜地看着哥哥。
看了哥哥的表現,小魚兒也想要嘗試,在安吉和媽媽的鼓勵下,小魚兒成功打闆。
哥哥樹立了好榜樣,弟弟也會受到鼓舞,胡可很欣喜地看到兄弟倆也在培養一種新的相處模式。
兩個孩子共同進步,才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
----我是共同成長的分割線----
其實,二胎家庭中不僅是寶貝們,父母也要經曆一場甜蜜而艱辛的成長。孩子們的互相理解 家長們的正确引導,才能造就健康有愛的家庭。
就如同“孩子教得好,不怕多生幾個”的黃磊,多多與多妹就是老大老二和諧相處的典型。
多多本來就是很會照顧人、有愛心的小女孩。
動圖
與妹妹的互動很有愛,姐妹倆都是爸爸的小棉襖。
這都要得益于黃磊的悉心教育,他有一套可行的育兒經。
“你隻要給别人一份東西,就能從我這裡得到兩份。”——說得太好了,手動點贊
黃磊的這套育兒經不管是幾胎都适用,如果有這樣開明會教育的父母,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都會被培養得很好。
他認為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十分大,推崇陪伴與尊重孩子。
他這些年拍戲地點都是北京,而且不進組回家住,為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長。
他不強求不要求,而是耐心引導孩子,也會給予孩子尊重。
日記本不被看過無青春期......
與黃磊孫莉相類似的家庭是劉烨和安娜。很多人在看《爸爸去哪兒》時都被“妹控”諾一雪梨暖得不要不要的。
國家欠我一個好哥哥.......
媽媽安娜也說諾一在與妹妹相處的時候會保護妹妹,擔起哥哥的責任。
兩個孩子相處得好,父母的潛移默化十分重要。
畢竟有這樣一個天天虐狗的父母,諾一不愛妹妹還能愛誰.......
現在知道諾一所說的“有80秒那麼愛爸爸”的法式情話是從哪裡學的了吧
這也和媽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關,對待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式。
當然,二胎教育失敗的例子很多;最極端的莫過于前段時間爆出的新聞:
山東有一位10歲的女孩,因為抵觸弟弟受寵,不僅經常打罵弟弟,還不惜拿刀自殘,在自己的胳膊上劃出了七八條血痕。她的日記裡充斥着對家人極度不滿的情緒“我根本不是他們親生的,我恨他們,我長大了,都要還給他們……”
也并不是多子女家庭或複雜的再生家庭都有這樣的問題,比如地表最帥的人販子陳等等,他有兩個哥哥姐姐,彼此關系都很好。
這個沒有審美觀的女娃就是陳偉霆姐姐的女兒
哥哥姐姐年長他十歲有餘,都說長兄如父長姐如母,從他們相處的小片段猜得出來哥哥姐姐是很關心他的。
右一哥哥,哥哥年輕時還有點像關智斌?
陳偉霆有一個關于哥哥姐姐的梗,大概就是他小時候調皮,媽媽罵完爸爸打,爸爸打完哥哥罵姐姐罰,一家人排隊來教訓......
但是嚴厲歸嚴厲,哥哥姐姐的愛一點也不少(文字cr陳偉霆貼吧)
三兄妹皆事業有成,哥哥從事外貿生意,姐姐據稱在迪拜有五家公司。
稍複雜一些的家庭比如林心如,她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但兩姐妹關系也很好,婚禮上妹妹來給姐姐當伴娘。
果然是顔值不同高,不進一家門啊
----我是最後結語的分割線----
E姐結語:
二胎誕生伊始,沖突與親密兩種行為開始交替出現在大寶和二寶之間。兩者最理想的平衡點,是情感上的認同和行為上的互相學習。
而發展心理學中,父母的教養方式主要被劃分為四類:放縱型、溺愛型、專制型和權威型,胡可和馬雅舒就分别代表了權威型家長和溺愛型家長。
胡可的“放羊”,不是讓你随心所欲,而是相信孩子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她用積極的态度對待兩兄弟,及時、熱情地對兩兄弟的需要、行為做出反應,以平等的姿态與孩子進行交流;但觸及到原則性的問題時,她又是恩威并施,獎罰分明。
這樣做的結果,讓兩兄弟有了良好的互動,孩子和媽媽之間也形成了一種高質量的依戀關系。
馬雅舒的“護犢”,是保護欲過盛;孩子犯錯也狠不下心教育,就隻能在孩子面前一味地妥協——
這種沒有原則的愛,不是寵溺是什麼呢?
做有深度的娛樂和有格調的八卦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哒!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以學術的嚴謹看八卦
最有料的八卦研究者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