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新京報以《陳果讀錯“耄耋”沒什麼 大學課堂盛不下那麼多雞湯》為題,報道了複旦大學的網紅哲學老師陳果,因為學生上傳朋友圈的一段關于“毛至之年”小視頻,再次被刷屏,可以說是又火了一把。
如果你已經看過關于“毛至之年”的小視頻,不用說你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你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下,應該馬上就能夠找到了。那個小視頻總共隻有9秒鐘,掐頭去尾,隻剩下陳果說的一句話:“不論你是中年、少年、青年,還是mao zhi之年,不論你是體力勞動者……”
可以說隻要是看過這個小視頻的人,都知道陳果說的那個“毛至之年”,就是對 “耄耋(mao die)之年”的誤讀,因而都會對“毛至之年”不約而同地發出會心一笑。
而要說起在讀書時可能偶爾會念錯别字這個事,每個中國人肯定都有着“慘痛”的記憶。中國的漢字,形美音美,和中國的文化一樣源遠流長。但也正因為此,很多漢字古人常用、或是不久以前常用,現在用得少了,因而我們就非常容易讀錯。
英文雖然目前在世界上很普及,使用地域很廣,但因為英文是拼音文字,所以英文的詩歌什麼的,就隻适合平淡地去朗讀,人們要聽的,正是英文本身那種音調、音節的高低起伏而帶來的節奏感和美感。
漢語就不一樣了,漢語的詩歌,尤其是抒情詩,就很适合聲情并茂地朗誦。在中國古代,還有“吟詩”的說法,而所謂的“吟”,其實就是現代所說的朗誦。對于愛好漢語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朗誦,不管是讀的人、還是聽的人,都能夠得到美好的享受。
美則美矣,但确實,有的漢字,實在是太容易讀錯了。走筆至此,筆者不得不承認,自己此前肯定在不同的場合,讀過不少的錯字、别字。筆者也在這則新聞下方,看到有不少網友在跟帖中坦率地說,自己此前也不認識“耄耋”這兩個字。而筆者本人,雖然碰巧認識這兩個字,也算是看過不少書,但實在不敢說認識太多漢字、尤其是生僻字。
陳果說了一次錯别字,就被人“拎”出來,在朋友圈到處“傳揚”,說明在網絡時代、當網紅老師,确實是有風險的。就在不久前,陳果的一些所謂“金句”,尤其是關于“與黑暗和解”的“金句”,曾經被網友們拿來和當年在《百家講壇》紅極一時的于丹教授的那些所謂“名言”做過比較。因為陳果說的那些話,既不痛不癢,也沒有什麼實質内容,純粹屬于“雞湯文”,從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從網上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陳果上課的風格,缺少年輕女性應有的穩重和優雅,缺乏大學老師的風度和端莊。而陳果販賣的“雞湯”也不符合衆人認可的主流價值觀,比如,當一個人面對黑暗的時候,積極抗争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教學生懦弱地逃避、選擇什麼“與黑暗和解”。
就像新聞中說的:“像她這樣的‘網紅老師’,被受衆挑出錯誤是早晚的事,沒有哪個老師在課堂上能夠永遠正确。”我們可以合理想象,如果是一個不怎麼有名的大學老師,偶爾在自己的課堂上說了錯别字,就肯定不會有除了其學生以外的人知道,就更别說是引起關注、引發熱議了。
陳果老師是“網紅”,在網絡時代,當“網紅”也并沒有什麼不好。就如新聞标題所說:陳果讀錯“耄耋”沒什麼,但是,大學老師畢竟是高尚的職業,“大學課堂盛不下那麼多雞湯”。所以說,尤其是陳果老師這樣人文學科的老師,自己本身的文化底蘊是否深厚,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正常,對于學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大學老師們一定要謹言慎行,要切記,隻有自己“身正”,才能以身“示範”。
同樣是“網紅”,華中師範大學網紅教授戴建業,就是和複旦大學網紅老師陳果完全不同的存在。戴建業教授對自己所講授的古典詩詞,可以說是理解深刻,特别是對古代那些文人墨客的趣聞逸事,基本上做到了如指掌,因而他在課堂上就能夠揮灑自如,能夠随時随地、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如果在大學裡,多一些像戴建業教授這樣的“網紅”老師,就能既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氛圍,又提高了學生課下進一步探索知識的學習興趣,那對學生就真是善莫大焉。
陳果這次錯讀 “耄耋”為“毛至”,竟然引發了一波朋友圈的轉發“狂潮”,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人紅是非多”。當此之時,陳果會改變其授課方式嗎?而其後,陳果會不會步當年于丹的後塵、在網絡上與大家“漸行漸遠”呢?筆者真的非常好奇,陳果的“網紅”之路會不會就此終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