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羅忠平,現任湘南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學術帶頭人、主任醫師。郴州市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主委,湖南省神經科學委員會理事,湖南省腦與腦健康委員會常委,湖南省健康宣教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加速康複神經外科委員會委員,郴州市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郴州市外科專業委員會、微創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執業醫師考試考官,郴州市傷殘鑒定、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擅長顱腦腫瘤、腦血管病、顱腦損傷、功能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治。在腦、椎管腫瘤行顯微手術,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行微血管減壓手術,三叉神經痛行半月神經節球囊壓迫術,顱内動脈瘤行開顱夾閉及血管内栓塞手術,腦幹出血行開顱及穿刺手術等方面經驗豐富。
面肌痙攣是一種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緩慢進展的周圍神經疾病,多見于40~60歲的中老年女性,80~90%的患者是由橋小腦角區的血管壓迫面神經根部引起的;0.8%的患者是由橋小腦角區的肉芽腫、腫瘤、囊腫等占位性病變壓迫面神經引起的;其餘患者是由炎症、面神經炎引起的。
面肌痙攣主要以一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的不自主的抽搐為特點,緊張時症狀加重。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使部分患者焦慮甚至抑郁。
其實,隻要經過恰當的治療,大多數面肌痙攣患者的治療效果都很好。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療和微血管減壓術。
關于面肌痙攣的治療,一定要打破這些誤區!
誤區:注射肉毒素可治愈面肌痙攣,且沒有副作用?
錯!
肉毒素注射治療面肌痙攣的機制是利用肉毒素阻斷神經肌肉的傳遞,從而降低面肌痙攣的程度。因此它要求一定要注射到正确部位,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注射部位不準确,痙攣就無法緩解,甚至還會出現長久的後遺症如面癱。而且,肉毒素的理想緩解時間在3~6個月,在肉毒素代謝後需要重新注射,且肉毒素的療效随着注射次數的增加會逐漸減弱,不能長期使用。
總之,注射肉毒素是早期治療面肌痙攣的保守方法,但是無法治愈面肌痙攣,注射到錯誤位置還會留後遺症。
誤區:紮針可以治愈面肌痙攣?
錯!
紮針的方法主要是對面神經外周分支進行毀損,阻止其誘發痙攣。然而,外周神經的毀損後,短時間内确實能夠獲得痙攣緩解的效果,但外周神經能夠再生,面神經主幹信息會再次傳導至面肌,又可再次引發痙攣。而且,外周神經毀損可能導緻永久的面癱,危害還是很大的。
誤區:中醫可治愈面肌痙攣?
錯!
中醫可選擇針灸、敷藥等方法,對面肌痙攣有一定的療效,損傷也比較小,但治愈率不高。某種意義上說,中醫治療面肌痙攣其實也是外周治療方法,而面肌痙攣的病因是面神經根部受血管壓迫,所以解除壓迫才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
誤區:面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有很多并發症,不能用來治療?
錯!
面神經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是非常精細的顱神經手術,手術過程是在小腦和腦膜之間間隙進行,對腦組織沒有損害,手術的安全性比較高。而且,面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是針對病因的治療,有效率達90~98%。術後可能産生的耳鳴或面部不适感都可慢慢恢複。
誤區: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後面部依舊有抽搐,是手術失敗了?
錯!
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本身是将壓迫面神經的血管和面神經出腦幹處分開并減壓,從而阻止其不自主放電,從根本上解除痙攣。
大約有20%-30%的患者,由于面神經本身很脆弱,被異位血管壓迫時間較長後會出現神經的部分變性,導緻其放電過程持續進行。即便術後予減壓,其變性過程并不能立即恢複。所以,這部分患者會出現延遲恢複,一般在手術3~5月就能停止痙攣。
所以,臨床上見到術後繼續痙攣的患者,并不是手術無效,而大多是延遲恢複。若術後2年痙攣仍然存在,則需考慮進一步治療。
總而言之,大多數面肌痙攣患者都有良好的預後,一定要積極前往醫院進行正确的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