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因他們父子兄弟間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
你要問他們的格局誰最大,這個要看哪個方面,咱們就從政治和文學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政治方面,曹操的格局最大。無論是在政治遠見、還是政治策略,還是用人策略,曹操的格局都是最大的。
曹操從洛陽郊縣的公安局長幹起,一路上讨董卓,伐袁術,滅袁紹,随後滅陶謙,誅呂布,逐步統一了北方,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建安元年,受封為丞相。
最能說明曹操政治格局的就是兩件事:挾天子以令諸侯和屯田
再說屯田,建安元年,曹操采納部下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于是曹操就下令個郡推廣該模式,一舉解決了曹操糧草供應的問題,曹操自己都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而曹丕則相對差些,他首先做的是篡漢自立,其次就是采取了九品中正制進行選官,在一定程度上選拔了更多人才,但是最後也成為士族子弟把持朝政的工具。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複在西域的建置。
在用人上,曹丕也不差,但是對于司馬懿,曹丕看走了眼,而曹操曾一再告誡曹丕,要謹慎使用司馬懿,曹丕不停,最終魏氏天下被司馬家篡奪。
曹植就不用說了,隻是在争奪世子之位敗給了曹丕,曹操的眼光和曹丕的實力,讓曹植隻能甘拜下風。
而在文學方面,單就文學性來說的話,曹植的格局最大,南北朝的鐘嵘曾經評價曹植的詩詞: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古今,卓爾不群。
魯速不怎麼懂文學,但是讀曹植的《白馬篇》還是很能感受到文人那種特有的騷氣。
而排在第二的當然是曹操,曹操的《短歌行》《觀滄海》等等都表現極高的文學素養和胸襟,以至于唐朝以後有人認為曹操的詩詞水平要高于曹植。
至于曹丕,就不做評價了,至今為止我也沒背過曹丕的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