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在2019年5月15日發布的全球最賺錢公司排行榜顯示,蘋果以572億美元的淨利潤位于榜首,這也是蘋果公司四度蟬聯冠軍。來自中國的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别以450億美元和380億美元位列二三名。
最令人關注的是中國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進入全球最賺錢公司前十。農業銀行淨利潤310億美元排在第七,中國銀行淨利潤270億美元排在第十。談到原因時,彭博社說了三句話:這得益于中國政府的政策推動,鼓勵釋放信貸,以及抑制經濟增速放緩。這個話語細細分析存在一些值得探讨之處。
蘋果銷量不是第一,但利潤持續第一并且排在全球最賺錢公司之首。科技滿滿,創新不斷,新産品叠出,這應該是蘋果公司的根本。
跻身最賺錢公司前十的中國國有四大銀行非常厲害。值得中國人驕傲自豪!四大行利潤來自哪裡?來自于實體企業。銀行是服務業,金融産品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創造增加值的實體産品生産企業。銀行利潤來自于這些實體企業創造利潤的一部分。根本是銀行與實體企業的一種分配關系。銀行利潤高,實體企業必然利潤少,因為被銀行拿走了。這是國有四大行進入全球最賺錢前十,而沒有實體企業進入的原因之一。
中國銀行業經營利潤在2013-2016年受到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較大沖擊後,進入2016年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後,國有銀行得到了政府的強力保護,來自市場機制的沖擊特别是來自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基本消除,國有銀行又回到過去過舒坦日子,市場份額開始急速上升,盈利水平直線走高。彭博直言是中國政府政策推動,看問題很準确。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麼多年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貴在哪裡?難在何方?從根本上說貴在金融從實體經濟身上剝利太多了。難在對市場化金融收緊或者一刀切取締後,造成了金融資源壟斷擡頭,人為導緻金融資源供給短缺,市場不透明,金融資源不能充分流動,滿足每個角落裡的需求。
反觀,美國等發達體經濟,最賺錢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實體企業,都是給社會百姓創造出吃穿住行享受等具有實際生産生活使用價值産品的企業。實體企業包括整個商品生産的整個過程,是一個整個産業鍊上下遊的過程:生産-分配-流通-銷售等。
華爾街很牛逼,個個西裝革履,不過,在美國市值首富輪換中除了巴菲特外,基本不見蹤影。蘋果、亞馬遜、微軟、Facebook、谷歌、特斯拉、奈飛、高通、英特爾、AMD、思科、甲骨文等是網紅,如雷貫耳。
當然,金融業沒有疑問的是暴利行業。這個暴利行業拿捏不好的話,必然侵蝕實體企業的利潤,或者令實體企業長期不振萎靡。最終又反過來影響到金融行業的利潤。
在最新最賺錢公司前十排名中,美國無疑還是最耀眼,占據一半名額。關鍵在于第一名蘋果、第四名微軟、第九名谷歌與第六名摩根大通、第八名美國銀行,實體創新科技公司與銀行結構很合理。
而中國是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沒有一家實體企業。這是否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給一些啟示或者警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