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道目的是什麼

學道目的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7 13:10:12

學道目的是什麼?《學道》李吉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學道目的是什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學道目的是什麼(學道解讀)1

學道目的是什麼

《學道》

李吉麟

立德潤身至善,

立功求真笃行,

立言百川格物,

不朽惟和惟一。-------

解讀:

  學道,出自《論語》:“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漢書·張良傳》:“乃學道,欲輕舉。”

   “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孔穎達疏:“立德, 謂創制垂法,博施濟衆;……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學道”立德之理即“以德潤身,以文化人”“臻于至善”。

  “立德”一詞始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謂人生最高境界是修成德行,然後才是樹立功名,再往後才是建言立說。德者,百善之正綱、處世之首要。誠如先人所言:“人之立身,所貴者惟在德行。”(唐·吳兢)、“德成而智出”(春秋·管仲)。立德者,猶言确立人生綱要。

  “潤身”一詞最早出自《禮記·大學》:“富潤屋,德潤身。”謂富貴能夠華麗房屋,道德足以滋育身心。身者,心靈之所居、智慧之所寄。古語所雲“君子以反身修德”(《周易·蹇》)、“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之謂是也。潤身者,猶言修養自我心智。

  “以德潤身,以文化人”,德是指高尚的人生理念和價值追求,比如仁愛、寬容、慎獨、利他等,重在自我修為;文是指理念、價值觀、行為規範的認同過程,文化是文的過程,文意同紋,使之有痕迹,化人是影響人,讓他人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非強迫改變。

  立德為成人之本,潤身為成才之基。

  “臻于至善”。這句典出古代四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就是,為學的根本在于修明自身,用自己學問的道和德的成就,投向人間,親身走入人群社會,親近人民而為之服務,最終達到完美的境界。 朱熹 集注:“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

  “學道”立功之理即“求真尚美,勵志笃行”。

  求真,追求事物發展真理所在及客觀規律,實事求是。

  “笃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隻有有明确的目标、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學道”立言之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格物緻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此聯為清末政治家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意為: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鬥角的凡世雜欲才如此的挺拔。上下聯最後一字--“大”與“剛”,意思是說,這種浩然之氣,最偉大,最剛強。更表明了作者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這種海納百川的胸懷和“壁立千仞”的剛直,來源于“無欲”。這樣的氣度和“無欲”情懷以及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正是中華民族需要傳承的精神。

  “格物緻知”,出自《禮記·大學》:“緻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或從中感悟到某種心得)。

  “惟和惟一”語出《尚書》:“其難其慎,惟和惟一。”“惟和惟一”,即唯求“三不朽”卓越至高。

(相關解讀資料來自網絡整理,若有侵權,私信即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