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
12.(1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為什麼空間站上能使用毛筆
①為了迎接虎年的到來,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三位航天員在太空用毛筆寫起了對聯。其實,早在2021年央視《開學第一課》中,神舟十二号航天員劉伯明就為我們表演過在太空寫書法。傳統的鋼筆、圓珠筆在太空中不能使用,而毛筆書寫卻能遊刃有餘。
②為什麼毛筆這誕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紀的星海探險中發揮作用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它們的工作原理了。
③傳統的鋼筆、圓珠筆必須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筆尖,但在微重力的太空環境下,墨水隻能停留在筆尖處。這是因為微量的墨水沾到紙張上後,其表面張力的作用不足以使留在筆内部的墨水發生位置的移動,自然無法實現書寫功能。
④毛筆之所以能寫出字,關鍵在于一個神奇的物理現象——毛細現象。
⑤我們可能做過這樣的實驗:将直徑很細的玻璃管垂直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會沿着管内壁自動上升,達到高于容器中液面水平的位置;如果換成水銀這樣無法浸潤内壁的液體,細管内的水銀高度則會低于容器中的液面水平。這種細管内的液面自動向上或者向下移動的現象就稱之為毛細現象。磚塊吸水、毛巾吸汗、粉筆吸墨水都是常見的毛細現象。
⑥之所以會産生這種現象,究其原因,在于液體表面分子受力的不均衡。當液體與空氣相接觸時,其表面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内部相比會逐漸變弱。越接近表層氣液交界面,分子之間的結合力就越小,在“内大外小”的作用下,液面便向着球形方向發展。
⑦液體與固體容器相接觸時,如果固體分子與液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超過了維持液體分子平衡的相互作用力,那麼固體就會吸住液體,相當于液體浸潤了固體,就像水和玻璃一樣。但假如兩者接觸時,沒有超過液體内部分子間的作用力,那麼這個固體就不能被液體浸潤,就像水和石蠟一樣。
⑧毛細現象,就是液體分子之間、液體與空氣之間、液體與固體容器之間受力平衡的一個結果。在受力平衡的過程中,液體的表面形态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即使是在無重力的環境中,這種由表面張力所引發的毛細現象,依然會“推動”液體分子發生變形以及位置的轉移。
⑨毛筆書寫過程中,在毛細現象作用下,墨汁與可以被浸潤的毛筆材料發生相互作用力的平衡,于是墨汁便被吸入毛筆材料中,并牢牢“困”在毛筆内部。而當毛筆尖與紙張接觸時,留在毛筆表面的墨汁,同樣在毛細作用下,被吸附到紙上,其間根本無須重力作用。
⑩在太空中寫毛筆字,是專屬于中國人的浪漫。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的父親是位研究發動機的航天人,他有一句這樣的台詞“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天上寫詩”。影片中在天上寫詩當然是個戲劇化的隐喻,但到如今卻已成了真,事實證明天上不僅可以寫詩,還可以用我們的毛筆寫。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此與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合,不斷赓續。
(1)下列對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D
A.本文采用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說明了為什麼空間站上能使用毛筆進行書寫。
B.文章第②段運用設問句,既引發讀者思考,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C.第⑤段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什麼叫做毛細現象。
D.固體分子與液體分子間的吸引力小于維持平衡的作用力,液體就會被固體吸住。
(2)結合文章内容,說說第①段有什麼作用。
(3)閱讀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點詞能否删去,為什麼?
當液體與空氣相接觸時,其表面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内部相比會逐漸變弱。
【分析】本文采用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說明了為什麼空間站上能使用毛筆進行書寫。利用我們學到的篩選文章内容和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等知識,解答即可。
【解答】(1)本題考查對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誤,原文是:如果固體分子與液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超過了維持液體分子平衡的相互作用力,那麼固體就會吸住液體。“小于維持平衡的作用力,液體就會被固體吸住”說法錯誤。
故選:D。
(2)本題考查第一段的作用。閱讀文段,可看出,作者首先把毛筆與鋼筆、圓珠筆、鉛筆、太空筆進行比較,體現毛筆在空間站使用的優越性;接着由此引出要說明的話題“為什麼空間站上能使用毛筆”;後面,通過翟志剛攜帶中國傳統文房四寶進入空間站的行為,表達了作者對前人智慧的敬佩和自豪感。
(3)本題考查說明文語言的特點。“逐漸”意思是慢慢的。意思是說當液體與空氣相接觸時,其表面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内部相比會逐步地變弱,并不是一次性全部削弱,如果删去就無法正确地表述出這個意思,讓人産生誤解。最後強調一下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确性與嚴密性即可。
答案:
(1)D
(2)示例:首段寫了航天員在太空用毛筆寫對聯、展示書法的事,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為什麼空間站上能使用毛筆。借助社會熱點,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3)示例:不能删去。“逐漸”是“逐步、漸漸”的意思,在句中指當液體與空氣相接觸時,其表面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内部相比會逐步地變弱,這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直接變弱。如果去掉,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确性。
【點評】信息篩選題答題技巧:解答這種信息篩選與整合題,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綜合,重組輸出。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1)從文中準确而迅速地捕捉、篩選、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過程中要注意,有時如果文段中是幾層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幾個意思聯結,歸納出一個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結構類似的詞語、短語或者句子,那麼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幾個要點。其次還可以抓住關鍵的标志詞尋找要點,如“除了”“還有”“另外”等。
13.(21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時光裡的書匣子
①雪像是虛空中驚落的梨花,帶着一絲羞赧,靜悄悄向水墨畫一般沉郁的四野撒落。我們圍坐在熱烘烘的土炕上,腳丫塞進奶奶暖暖的棉被窩裡。每個人手中都捧着一本書,就連不識字的奶奶也捧着一本。有時,她還會坐在那裡細細整理被貓撕壞的書頁,骨節突出的粗笨的手指那時變得十分靈活,指尖蘸點唾沫将卷起的邊邊角角一一捋平,像一位眉眼含情的母親撫弄着她新生的嬰兒,專注而細膩。糨糊粘好的書就放到旁邊的書匣子上晾着。
②笨頭笨腦的長方形書匣子,模樣普通得有些寒碜,卻是家裡質地最好的一個老物件。早先家在牧區時用來裝食物,它像個小小的糧倉,放在櫃子高處,沉甸甸地穩着全家人的心。後來全家從偏僻的牧區搬到了鎮裡,匣子再也用不上了。奶奶倒出裡面發黴的炒面和酥油,拎起匣子裡裡外外掃了一遍,那空蕩蕩的匣子好似嗚咽了一聲,躲進了櫃底。
③被冷落的匣子重新派上用場,是因為我們的書。鎮子裡有一家新華書店,每每有了零錢我們就跑去買書,花布衣兜裡奶奶給的硬币發出細碎清脆的聲響。時間久了,我們的書需要一個“家”,而書架是不敢奢望的。有一天,奶奶靈光一現忽而就憶起了那隻柏木匣子。她立馬翻出來,細細拭擦了一番,又在通風處晾曬了幾天,裡面仔仔細細糊上一層報紙。當幾本薄薄的書放進去後,那隻匣子忽然就變了,像注入了靈魂一般,裡裡外外散發出一種樸素典雅的氣質來,仿佛一位落難的公主終于回到了她的家鄉,一切恰如其分,安甯美好。
④書匣子裡端端正正盛着糨糊補過的書,占據着櫥櫃上最顯眼的位置,也占據着我們心裡緊要的那個位置。我們每天隻要有空閑總會圍繞在書匣子旁邊,像檐下的白鴿每天清晨拍打着翅膀飛向陽光。因為匣子裝着書,屋子裡的氣息也悄然變化着,若有似無地總能嗅到一種淺俗的日常之上的書香氣,一股淡淡的,厚重而靜笃的油墨香。每當聞到那書香,我們雀鳥般歡騰的心,瞬間就安靜了,吵嚷聲也弱下去了。
⑤買書的錢是奶奶從日常家用裡省出來的,那些毛票硬币包在一塊看不出顔色的碎花手絹裡壓在炕氈下,隻要我們說要買書,就有求必應。那時多數孩子隻有幾本書,而我們很奢侈地擁有了成套的《紅樓夢》《哪吒鬧海》等連環畫。我們讀書的時候,奶奶就坐在書匣子旁邊跟着看,她一個字也不識,就看圖畫,最喜歡《紅樓夢》裡黛玉葬花那一本。她認真地捧着書,一頁一頁仔細瞧着,口中喃喃自語。她總是忍不住地回頭問我這一頁的意思,又轉頭問姐姐那一頁的意思,完全像個追着大人聽故事的孩子。其實,不識字的奶奶是很會講故事的,也很會領悟故事的内涵,甚至會自己編故事講給我們聽。
⑥書匣子伴着我們漸漸長大,上了初中後我們不再滿足于小人書,奶奶依然支持我們買書,但碎花手絹裡的毛票和硬币有時連買一本書都湊不夠了。我們還會在雨雪天擠在奶奶炕上讀書,不過那些書都是從同學手中借來的,有《簡•愛》,有《射雕英雄傳》……奶奶湊過來看我們那些插圖極少、滿紙黑字的書,翻一會兒又無趣地放下,她再也介入不了我們的讀書世界了,無聊地坐在炕角打盹。
⑦日複一日,那書匣子也像有生命似的老下去了,邊角被歲月啃噬得不再光潤,頑皮的弟弟在上面胡亂地塗鴉,淡黃的原木悄然成暗淡的褐色。偶爾,匣子裡還會蹿出絲絲縷縷腐舊的黴味,像一個患了風濕病的老人。隻有當家裡來了親戚或鄰家小孩的時候,奶奶會像亮寶般打開匣子,将巴掌大的小人書放到孩子們手裡,看着她們胡亂翻書時,她會堆起一臉皺紋滿足的微笑。
⑧書匣子老去,奶奶也老去了。奶奶去世後,老屋子也給賣了。收拾舊物件的時候,我沒有看到書匣子。小人書倒是零零散散找到了幾本,雖然破舊發黃殘缺不全,但我還是收拾好,帶回了自己家。直到後來女兒出生,漸漸長大,我給她買了一個大大的粉色收納盒當書匣子,把那幾本發黃的小人書也整整齊齊放進她嶄新的書匣子裡。女兒有時會翻出來看,每次都會奶聲奶氣地問,“媽媽,這是你小時候看過的書嗎?是太奶奶買的嗎?我好喜歡那個會講故事的太奶奶喲!”
⑨我也很喜歡,可是卻再也見不到了,就連那最初陪伴着我們的書匣子再也見不到了。我看到時光的小毛賊早在我們疏忽散漫時載着一車又一車的物什走遠了,留給我們的隻是斑駁記憶。
(選自《朔方》2022年第3期,作者白羽,文章有删改)
(1)通讀全文,根據提示,概括文章圍繞“奶奶和書匣子”講了哪些故事。
① 奶奶在土炕上補書,粘好的書在書匣子上晾着 ;
②奶奶給我們錢買書,為我們改造了書匣子。
③奶奶坐在書匣子旁讀書,書匣子陪我們成長。
④ 奶奶把小人書拿給小孩看,亮寶般打開匣子 ;
⑤奶奶去世之後,書匣子也不知所蹤了。
(2)品味語言,回答下面問題。
①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4段畫線句。
我們每天隻要有空閑總會圍繞在書匣子旁邊,像檐下的白鴿每天清晨拍打着翅膀飛向陽光。
②結合語境,賞析第5段中加點詞語。
那時多數孩子隻有幾本書,而我們很奢侈地擁有了成套的《紅樓夢》《哪吒鬧海》等連環畫。
(3)結合文章内容,談談你對第⑨段畫線句“我看到時光的小毛賊早在我們疏忽散漫時載着一車又一車的物什走遠了,留給我們的隻是斑駁記憶”的理解。
(4)請從記叙順序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②③自然段的作用。
【分析】本文記叙了奶奶在土炕上補書,粘好的書在書匣子上晾着;奶奶給“我們”錢買書,為“我們”改造了書匣子;奶奶坐在書匣子旁讀書,書匣子陪“我們”成長;奶奶把小人書拿給小孩看,亮寶般打開匣子;奶奶去世之後,書匣子也不知所蹤了。文章表現出奶奶對“我們”讀書的支持與重視,對“我們”的疼愛,表達了“我”對過去的懷念,對奶奶支持“我們”讀書的感激,以及對如今物是人非的遺憾。
【解答】(1)本題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結合“有時,她還會坐在那裡細細整理被貓撕壞的書頁,骨節突出的粗笨的手指那時變得十分靈活,指尖蘸點唾沫将卷起的邊邊角角一一捋平,像一位眉眼含情的母親撫弄着她新生的嬰兒,專注而細膩。糨糊粘好的書就放到旁邊的書匣子上晾着”,①概括為:奶奶在土炕上補書,粘好的書在書匣子上晾着。結合“隻有當家裡來了親戚或鄰家小孩的時候,奶奶會像亮寶般打開匣子,将 巴掌大的小人書放到孩子們手裡,看着她們胡亂翻書時,她會堆起一臉皺紋滿足的微笑”,④概括為:奶奶把小人書拿給小孩看,亮寶般打開匣子。
(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①“像檐下的白鴿每天清晨拍打着翅膀飛向陽光”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将圍繞在書匣子旁的我和姐姐比成“飛向陽光的白鴿”,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們”圍着書匣子時的歡騰,表達了“我們”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
②“奢侈”原指花費錢财過多,享受過分的意思。這裡是貶義詞褒用,寫出“我們”擁有了成套的《紅樓夢》《哪吒鬧海》等連環畫,遠遠超過其他孩子,側面表現了奶奶對“我們”讀書的支持。
(3)本題考查句子理解。随着時間的流逝,奶奶離開了“我們”,就連那個木匣子也不知所蹤,但“我”還始終記得奶奶給“我們”買書,與“我們”一起讀書的日子。這句話運用拟人的修辭手法,将時光人格化,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我”對過去那段歲月的懷念,對奶奶支持“我們”讀書的感激,以及對如今物是人非的遺憾。這句話作為文章結尾,收束全文,深化中心。
(4)本題考查記叙順序分析。本文②③段是插叙,“早先 家在牧區時用來裝食物,它像個小小的糧倉,放在櫃子高處,沉甸甸地穩着全家人的心”交代了書匣子原來的用途。“有一天,奶奶靈光一現忽而就憶起了那隻柏木匣子。她立馬翻出來,細細拭 擦了一番,又在通風處晾曬了幾天,裡面仔仔細細糊上一層報紙。當幾本薄薄的書放進去後,那隻 匣子忽然就變了,像注入了靈魂一般,裡裡外外散發出一種樸素典雅的氣質來,仿佛一位落難的公 主終于回到了她的家鄉,一切恰如其分,安甯美好”記叙了奶奶為“我們”改造書匣子的過程,補充交代了書匣子的來曆。表現出奶奶對“我們”讀書的支持與重視,對“我們”的疼愛。插叙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實,避免平鋪直叙。
答案:
(1)①奶奶在土炕上補書,粘好的書在書匣子上晾着。④奶奶把小人書拿給小孩看,亮寶般打開匣子。
(2)①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我們”圍着書匣子時的歡騰,表達了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
②“奢侈”這裡是貶詞褒用,寫出了“我們”擁有的書籍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孩子,側面表現了奶奶對“我們”讀書的支持。
(3)随着時間的流逝,奶奶離開了“我們”,就連那個木匣子也不知所蹤,但“我”還始終記得奶奶給“我們”買書,與“我們”一起讀書的日子。表達了“我”對過去的懷念,對奶奶支持“我們”讀書的感激,以及對如今物是人非的遺憾。
(4)插叙。本文②③段記叙了書匣子原來的用途及奶奶如何改造書匣子的過程,補充交代了書匣子的來曆。表現出奶奶對“我們”讀書的支持與重視,對“我們”的疼愛。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實,避免平鋪直叙。
【點評】解答梳理情節類題,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線索;然後根據文章内容,找到相關語段,結合關鍵語句,篩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