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城裡人生活,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工資”。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鄉下人生活,都離不開到了年底才“分紅”的那個“工分”。
那年月,鄉下人常常是到了年底,扣除“口糧款”,去掉“五月節”、“八月節”、“大年春節”每戶獲得的三、五斤“豬肉錢”,償還完賒欠供銷社的鹹鹽、煤油、火柴等等等賬目,能拿到手,能領回家的現錢,也就八、九十元,這還得家裡勞力多的,家庭成員特别能幹的,全年不誤幾個“工”的 ……
所以,那時的農民們,那時的社員們,那時的鄉下人,都特别羨慕城裡人 :一個月,就能領到家裡三、五十元的現錢啊!
那時,“村花兒”、“社花兒”們能找個城裡工人,那是很高興、很興奮、很幸福的一件事兒啊。
豈不知,城裡人,每天推開門就必須花錢 :水費,電費,煤氣費,房租費,孩子們的學雜費,托兒費,衛生費,買煤買木闆子費,房租費,買糧錢,買菜錢,買醬、醋、火柴、肥皂、煤油等等等日用必需品的錢 ……
城裡人,每月工資能有一點點兒的餘額,那就是左鄰右舍人人都羨慕嫉妒的“富裕戶”啦!
那時,城裡的很多家庭常常是快到月底就揭不開鍋啦!
很多人家眼巴巴地盼望着,細細地數着發工資的日子;很多家庭正在兩兩計較地每天的用糧量,以此硬性規定每頓飯所用的糧食量 ……
傍晚了,孩子們常常哭着喊着餓!
無奈的母親們,常常伸出小手,輕輕地拍着孩子們,柔聲地說 :“孩子們,乖乖地睡覺吧,睡着了,就不餓啦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