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紀事摔坯子

農村紀事摔坯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7 04:16:06

農村紀事摔坯子(農村紀事摔坯子)1

農村過去蓋房壘牆大都是用泥坯。坯有大小,大塊的又叫牆坯或炕坯,一般每塊有二十多斤重。小塊的叫磚坯或者就叫坯子,是用來燒磚用,或直接用來蓋房壘裡牆用,每塊三斤左右重。

過去農村百姓蓋房壘牆,大都是自己脫坯摔坯。這脫坯摔坯的活又苦又累,有老百姓把農村最苦的活編成的順口溜,說是“莊稼人,三宗苦,脫坯、拔麥、栽白薯。”還有的地方的老百姓概括了農村四大累,“和大泥,脫大坯,養活孩子,拍溜須。”由此可見,這脫坯摔坯過程的辛苦與勞累,是讓人一想起來就發怵活計。

有一年,由于秋天連陰雨,我家的老房子的泥頂子稀裡嘩啦地漏雨,就像杜甫詩裡寫的“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屋外雨停了,屋裡接着下。又趕上唐山地震,使得老屋成了危房。父親就決心準備翻蓋房子。這才有了摔坯子的打算。我也有幸跟着父親及家裡的叔叔伯伯們,一起經曆了摔坯子的整個過程,那是真叫又苦又累。

摔坯子要先找一塊平坦的場地,用牲口拉着大釘耙把地面耙喧騰,再潑上一點水用碌碡軋實軋平。

接下來是備土。需要用獨輪手推車從旁邊的取土大坑裡一車一車的自己裝土自己往上推。推上來的土有膠泥與砂性土混着來。推上來的土就在場地堆成約兩米寬八十公分高十幾米長的大土輪。估摸着差不多的時候就得。裝土推車是很較勁的活,既要有大把子力氣,又要走技術,不行你準翻車。

然後是溵土摔泥,也叫“和大泥”,這活沒有力氣幹不了。當時我的七伯,正年輕力壯,而且摔坯技術一流,他知道摔坯子用泥的軟硬,所以這活包給了他。在土輪上辟出水坑,然後從有積水的河裡,擔着水桶,一趟一趟地擔水溵土。土溵個差不多了,就該摔泥了,實際就是和泥,把泥摔“熟”。一把平闆鐵掀(不是鐵鍬),揮動雙臂,将溵濕的半膠半沙的泥土一鍁一鍁地鏟下來,再用力摔到一旁,這一大輪子泥要翻弄兩三個來回才能摔熟。除了壯勞力,一般人真幹不了這個。泥熟好後,下一步,摔坯子。

摔坯子的工具有五個,一個木制坯鬥(有兩聯的有三聯的),一張三條腿的高腳窄面的條凳,一張用來刮平坯面的小泥弓(挂在凳子的一側),一片半圓形的有兩個巴掌大的鐵擓子(用它從泥堆上往下擓泥)。一塊鋪地油布(防止凳腿磕壞地面,這應該算不上工具),還要準備一堆細沙土,在扣完坯子時順手抓一把撒在坯鬥裡,就好像是擀餃子皮用的薄面,防粘連。

一切準備就緒,摔坯子開始。

就說我的七伯吧。

農村紀事摔坯子(農村紀事摔坯子)2

把一塊油布鋪在地上,将三腿條凳放在上面,再把坯鬥順着條凳放平穩。轉身彎腰,抓把沙土撒在泥堆前,雙手抄起鐵擓子,在泥堆上由上而下擓三下,擓下的三塊大小等同的坯泥就滾在了沙土上。然後,我七伯把鐵擓子貼在泥堆上,騰出雙手來,将三塊泥團,依次從沙土裡滾一滾,再在手裡抟一抟,然後托起來,轉回身,對準坯鬥中的一個鬥,将泥團稍微往上舉一下,然後反手嘭地一下,便将泥團摔進坯鬥中,用手掌再摁一摁,再回身,将另外兩塊泥團,摔入另兩個鬥中,用手摁一摁後,一隻手順勢抄起凳子上挂着的泥弓,用鐵絲做的弓弦在坯鬥上的泥面上刮一下,刮出平面,将刮下的一點泥順手抛在泥堆上。然後,雙手端起坯鬥,快速走到場地的一頭,彎腰将其往地上一扣,再輕輕地将坯鬥端起來,地上就剩下一聯三塊整齊排列的坯子了。

農村紀事摔坯子(農村紀事摔坯子)3

然後,我七伯一手拿着坯鬥快步回去,到沙堆前先抓把沙土,在坯鬥裡撒一下,再翻一下,将鬥裡面多餘沙土倒掉,就又順勢将其放在了條凳上。然後繼續撒土,擓泥,混團,摔泥,刮泥,移鬥,扣鬥。就是這樣的勞動程序,一天要進行幾百次甚至上千次。

扣完坯子,等到坯子半幹的時候,就該騰地兒了。

接下來的過程是多人都可以幹的了。手裡拿把小刮鏟,立坯、刮坯(用鐵鏟修理一下)、拾坯、碼坯垛,及時把場地騰出來,用來再扣第二批次的坯子。

我家的四間房子的裡牆用的坯子,就是這樣做成的。外牆用的可是真正花錢買來的紅磚。

生活的腳步快速前進,科學技術逐步取代了落後的生産力。和大泥,摔坯子的苦活累活也早就走進了曆史。但是,如果沒有我們的祖輩父輩們的辛苦付出,也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回顧過去,會讓我們能夠更深切地體會到今天生活的幸福,這也是我寫回顧往事文章的目的。

農村紀事摔坯子(農村紀事摔坯子)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