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特困戶睡眠日

特困戶睡眠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9 01:17:23

特困戶睡眠日(年輕特困戶)1

(海報制作:方金洋)

新華社天津3月20日電(記者劉惟真、梁姊、黃江林)放下手機、打開香薰、有節奏地調整呼吸……1小時後,時鐘指針指向1點,金琳琳卻依舊能清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21歲的她疲憊地按亮台燈,今晚又是個難眠之夜。

随着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睡眠問題開始“纏”上年輕人,不少“90後”“95後”甚至“00後”成為“睡眠特困戶”。無論是主動熬夜還是被動通宵,“缺覺”帶來的危害都顯而易見。

失眠理由千千萬,“晚安”難安真心煩

對“90後”企業職工陸雨來說,黑夜常常是煎熬的時刻。

“躺在床上、閉上眼睛,一份份策劃方案和一張張客戶的面孔就像放電影似的在腦海裡‘循環播放’,想停也停不下來。”陸雨說,自從進入職場,自己試過數羊,買過各類助眠産品,卻仍然時常“從天黑守到天亮”。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失去對睡眠的掌控。在豆瓣一個失眠小組裡,5萬名成員在夜半時分無助地訴說着自己的苦惱——“真的想哭,睡不着好焦慮啊”“求助!每次馬上睡着時就醒了”“失眠7個月,我該怎麼辦”……

公開數據顯示,當下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正向年輕群體蔓延。是什麼原因,讓衆多年輕人陷入“缺覺”“失眠”的困境?

有人想睡不能睡,化身“貓頭鷹”群體。“辛辛苦苦工作,兢兢業業熬夜”是很多年輕人當下的真實寫照。“每天拼到晚上11點多,走出公司大門時,身後的大樓還是燈火通明,外賣小哥紮堆,拿着的都是程序員的夜宵。”對于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宋甯來說,“缺覺”已經成了生活常态。“早晨鬧鐘響起的時候,常常會有‘我是誰、我在哪’的幻滅感。”

有人想睡睡不着,成了“大熊貓”一族。“焦慮”常被失眠的年輕人挂在嘴邊。“想把工作做好來證明自己,卻在協調過程中屢屢碰壁。”對于入職國企5年的李伊楠來說,失眠的導火索是遲遲未能收獲的自我認同,“從入睡困難、時常驚醒,到後來翻來覆去整晚睡不着,熬出了厚厚的黑眼圈。”

有人能睡不想睡,加入“螢火蟲戰隊”。“幹嘛睡覺,是手機沒意思還是遊戲不好玩?”社交平台上的調侃道出了諸多“守夜人”的心聲。工作太忙、瑣事太多,一些年輕人被困在網絡裡、主動“透支睡眠”;還有人想給自己留些空間,不舍得太早入睡。“無論是上班還是在家,電話微信一刻不停,一直都在工作狀态中。”陸雨說,隻有夜深人靜時,他才能找回自己。“好不容易沒人打擾,總想看看電影、刷刷朋友圈,放松一下心情。”

轉不出的失眠怪圈,道不盡的健康難題

失眠對身體的透支正悄悄在每一個不眠之夜發生。不少年輕人吐槽,自從睡眠質量下降,自己飛速“變老”,“整個人都不好了”。

體質變差、脫發、内分泌失調……“周圍不少同事熬夜加班掉頭發,有位同事微信名就叫‘秃秃’,發際線加速‘上移’成了普遍擔憂。”在東部某城市工作的公務員趙晨星說。

即便每天自我安慰,體檢報告卻不會說謊。“持續失眠會導緻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高血壓、皮膚病、甲狀腺疾病等,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下降等現象。此外,晝夜節律的失調也容易引起口腔潰瘍、消化系統疾病、心肌缺血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内科行政副主任、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薛蓉說。

而失眠的危害還遠不止這些——在無意識中,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很快随之而來。“失眠五六年了,時間長了感覺失眠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自己變得冷漠、不自信,話越來越少,負能量很多,擔心自己得抑郁症。”一位網友傾訴道。

“負性情緒得不到纾解、思慮過多容易導緻失眠;而長期失眠又會進一步加重焦慮與抑郁,形成惡性循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心理講師培訓導師王春誼說。

失眠并非小事。專家指出,睡眠質量是身體狀況的“信号燈”,躺在床上卻很久難以入睡、睡眠維持困難醒得過早、晝夜節律失調生物鐘紊亂等情況,都是睡眠障礙的常見表現。

“近年來,失眠群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前來就診的年輕人不斷增加,大約占到門診人數的三分之一。”薛蓉說。

讓奮鬥回歸本色,放睡夢飛出“囚籠”

從“個體性失眠”到“群體性失眠”,年輕人難以入睡的背後有着多重誘因,當務之急還是要将年輕人從“996”“007”“白加黑”中解放出來。

多位專家呼籲,用人單位要按照勞動法規定嚴格執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相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對違法企業進行嚴厲處罰,讓勞動法在畸形加班文化面前顯現出足夠的震懾力和約束力,根治“996”這個困擾職場的“過勞病”,讓奮鬥回歸本色。

緩解年輕人失眠背後的“社會誘因”同樣重要。“年輕人的壓力和社會生活直接相關,出現失眠等應激反應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對自己經濟實力、社會能力的期望值比較高,然而現實卻與理想差距太遠,難以達成自我和解。”薛蓉說。

“要建立更為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從社會層面給予被焦慮困住的年輕人關注與支持。”王春誼說,可以通過專業渠道進行心理知識科普,幫助年輕人重獲“睡眠自由”。

個人也要通過增加戶外活動、參加瑜伽等放松身心的運動積極自我調适、改善睡眠質量。王春誼提醒說,睡前要盡量減少電子産品的使用。“入睡前盡量把手機放在手觸摸不到的地方,避免電子産品成為睡眠的幹擾源;還可以通過播放無歌詞的舒緩音樂、洗熱水澡、撫摸柔軟的抱枕等方式刺激副交感神經,從而放松身心。”

“如果失眠或睡眠障礙的情況持續三個月以上,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咨詢診斷。”薛蓉提醒,“盡量不要自行服用藥物,一些藥物使用不當可能影響睡眠或形成藥物依賴,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用藥。”(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來源: 新華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