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就要活得窮而有志富而有德

人就要活得窮而有志富而有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21:51:50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 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謂之虛。(《解蔽

人就要活得窮而有志富而有德(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1

》)

【鑒賞】 人從一生下來就有認識能力,我們的眼睛能看到五色,耳朵 能聽到五音,嘴巴能品嘗五味,我們的五官可以接收外界各種信息并且把 這些信息儲藏并記憶在自己的心中,然而我們的心仍要保持“虛”的狀态, 不要先入為主,不因為已有的知識而妨害接納新的事物。因為虛,所以能 藏。虛并非将已有的記憶和知識清空,如果沒有大量的知識儲備,接受和 發現新的知識恐怕隻是一句空話。虛不是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不要 帶有主觀情感。人有七情六欲,這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帶着自己個人的情 感去看待外界事物的話,就像戴着有色眼鏡一樣,就不能看到事物最真實 的一面。

人就要活得窮而有志富而有德(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2

荀子說:“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解蔽》)人之所患是由 于人們考慮問題片面而造成的。善和惡、始和終、遠和近、博和淺、古和 今,人往往隻看到事物的一面,強調其中的一者而忽視其他。人們極易因 為認識的片面性而被蒙蔽,因此荀子主張解人心之蔽,聖人知道由于認識 的片面性而導緻蔽塞的危害,故而能将宇宙萬物都納入心中,以道為标準 觀照萬物衡量是非,這樣就不會被蒙蔽了。那麼心如何才能知“道”? 曰 “虛壹而靜”(《解蔽》)。荀子的“虛壹而靜”說來自老子的“緻虛極,守靜 笃”,但是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别。老子的“虛靜”說是道家體悟自然的方 法,要求人的内心做到空虛和甯靜的極緻,老子沒有給出達到虛靜的具體 方法,這種體道的方法依靠直覺,是超越認識層面的,是一種難以達到的 境界。而荀子具體論述了“虛壹而靜”的方法,摒棄了道家玄之又玄的部 分,将其化為認識外界事物的一個具體的可行的方法。

人就要活得窮而有志富而有德(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3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因為“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倚其所 私,以觀異術,唯恐聞其美也”(《解蔽》),驕傲自滿就會妨礙接受新知識; 心若不專一,“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心,卧則夢,偷 則自行,使之則謀”(《解蔽》)。不論是清醒還是在睡夢中,不論是有意識 還是無意識,我們的心無時無刻不處在思維活動中,但在認識的過程中, 隻有靜心才會明察。藏和虛、壹和貳、動和靜是“虛壹而靜”的三對矛盾, 荀子認為不必将這三者絕對地對立起來,而是在對立中尋求統一。沒有 藏,學習的過程就如同猴子掰苞米,最終一無所得;沒有虛,就無法接受新 的知識。心可以同時容納很多事情,這樣我們才能又快又多地吸收信息, 但同時也能集中注意力專心于一件事情,否則我們将一事無成。心靜才 能明察,但是一味地苦思冥想,而不付諸實踐,那就永遠不會成功,正如荀 子所說:“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解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