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白茶之沖泡,可分解為四大模塊。
一是,茶器。
二是,用水。
三是,注水。
四是,出水。
在出水時間上的把控,通常村姑陳會建議大家,用五秒快出水的手法,以保證茶湯口感适中,不會過于濃烈。
然,有茶友卻困惑不已:“沖泡餅茶,也是五秒快出水嗎?”
是的,沖泡茶餅,同樣是快出水!
“可是5秒出水,茶餅都沒散開,怎麼會有味道呢?我一般泡茶,都是讓茶餅散開後再出湯。”
瞧,這又是一個沖泡誤區,是受茶葉形态影響的沖泡誤區。
其實,茶餅的正确沖泡法,并非坐杯,而是快出水。
具體原因,下文詳解。
《2》
茶餅沖泡,能坐杯嗎?
答案是:不能。
坐杯的直接後果:破壞湯感。
坐杯,指的是茶葉與水長時間接觸(茶和水接觸的時間,至少超過五秒),釋放滋味。
在坐杯過程中,茶葉中的通道會大量打開,内在物質大量釋放,溶于水中。
這些内含物質中,就包括:茶多酚、咖啡堿。
茶多酚、咖啡堿大量釋放的直接後果——茶湯澀、苦,濃度遠超過口腔可承受範圍,口感遭受到嚴重打擊。
特别是内質豐富的高山茶,更不适合坐杯沖泡。隻有那些内質嚴重不足的平地茶,才要采用坐杯法沖泡。
内質豐富的高山茶,就像是一塊充滿水的海綿擦,隻要輕輕一捏,水就會流出。而内質不足的平地茶,就是水量極少的海綿擦,要非常用力擠壓,才會有幾滴水滴出。
雖說用坐杯的方法,是讓茶餅全部散開,但同時也破壞了茶葉的結構,即便第二沖、第三沖開始用快出水的方式,也将于事無補。
茶餅的正确泡法,還是快出水。
《3》
茶餅沖泡,為何要快出水?
快出水,可保證茶餅滋味正常釋放。
茶友之所以會誤會茶餅沖泡要坐杯,無外乎是因為看到茶餅是緊縮狀态,認為此狀态下的茶餅,用快出水手法,滋味難釋放。
事實并非如此。
茶餅,在經過壓制前,需要進行簡單的包揉。在短時間的包揉過程中,細胞壁被破壞,細胞内液溢出。這些溢出的物質,會以我們肉眼不可見的狀态附着在茶葉上。
所說肉眼難見,卻不代表人家不存在。
這些附着在茶葉表面的物質,隻要經過沸水沖泡,便會剝落,溶于水中,釋放味道。
所以,大家并不用擔心茶餅沒有味道,隻有那些原料差的茶,才不會有味道。
且,茶餅滋味的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蓓蕾綻放,從花骨朵到盛放,是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
第一沖,尤其花骨朵,緊緊地蜷縮在一起,香氣和容貌不可見。
第二沖,如花朵初放,片片花瓣舒展,香氣綻放。
第三、四沖,是花開巅峰,身姿最為豔麗,此時喝茶,是茶湯香氣的峰值,可充分體會茶香。
而後,茶香漸漸變淡,直至平和,最後淡去。
若是第一沖就用沖泡之法,過度消耗茶葉香氣物質、口感物質,無法感受每一沖風味變化,系一大損失。
《4》
白茶餅,該怎麼沖泡?
白茶餅沖泡,第一步要做的,是撬茶餅。
千萬别小瞧這樣一個步驟,茶餅撬的厚薄程度,将影響滋味口感。
為保證茶餅充分釋放滋味,撬茶餅,要撬成薄片狀,似薯片一般。
有的茶友,撬茶不得其法,将茶餅撬成塊狀,好像豆腐塊似的,這樣的茶,沖泡時要茶餅完全散開,有一定的難度。
撬成薄片狀,則無需擔心滋味釋放問題。
撬好茶餅後,用110毫升左右的白茶蓋碗,搭配5克白茶即可。
【白茶沖泡要點】
第一步:燙壺溫杯
燙壺溫杯,是必備步驟,燙壺溫杯,可祛除異味。
清洗過後,可馬上投茶,利用蓋碗溫度使茶葉香氣散發,方便聞香。
第二步,沸水泡茶
泡茶餅,務必使用100℃沸水沖泡。
第一沖,環壁注水,将茶餅全部打濕,蓋上蓋子,即刻倒出茶湯。
第二沖,可以用定點注水的方式。茶餅因受到熱水浸潤,此時氣孔已經打開,漸漸變得蓬松。
直至泡淡為止,都可以使用定點注水的方式。
第三步:出水
沖泡茶餅,出水的原則是快出水。特别是1-5沖,出水速度要快,以保證茶湯濃度。
出水時,最好要使用茶濾。
茶餅在撬取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破碎的情況,也容易帶有碎末。用茶濾阻隔,可保證茶湯清澈,避免喝茶時喝到茶渣。
如此,就完成沖泡步驟。
《5》
茶餅,雖說是緊壓狀态,卻絲毫不影響沖泡。
要感受茶餅的清甜、甘醇、順滑,聽村姑陳的建議,還是用快出水的方法。
坐杯,并不适合餅茶。
況且,茶葉浸泡時間太長,還會讓茶多酚、咖啡堿過度釋放,反而成了華麗旗袍上的虱子。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